外交部“内鬼”伏法记:写书影射国安局局长,2年后被捕入狱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网络文学创作在现今社会绝不陌生,头部网络作者如唐家三少、马伯庸等等也在网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写网文对很多人来说是兴趣,是副业,在现实生活中,网文作者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各行各业都有。

在众多网文写手中,杨恒均这个名字平平无奇,不过说起他的事迹,很多人也许曾在网上听说过那惊悚又真实的传闻:作为一个网文作家,在写了三部间谍小说“致命三部曲”后,杨恒均因为写的太真实,而被国安部门抓捕归案。

网文小说写手的“副业”

说起间谍,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谍战剧里的形象。在和平年代,间谍似乎已经远离了民众和社会,成为了流传在影视剧、电影里的神秘身影。

随着近年来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很多间谍也随之浮出水面。令人惊讶的是,有些间谍一直潜伏在民众的身边。

反间谍斗争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这一战线更为隐蔽,也更危险。

2021年5月27日,杨恒均间谍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杨恒均是谁——在网上,杨恒均有不少外号:“民主小贩”“老杨头”“最早一代公知”

而在网文领域,他的名气要更加响亮些:开创了网文间谍流的网文作家,早期曾写了一百万字的间谍题材小说,题材直接选择了现代间谍,还涉及到了国安部门。

他的小说“致命三部曲”颇有名气,很多人都认为他写的真实,文笔颇见不俗。后来,一位从事隐秘战线工作的读者也读上了瘾,只不过读着读着,感觉就开始不对劲了。

这位读者越读越眼熟——这怎么和他办过的案子这么像的,尤其是文中很多细节,不是亲身经历过根本写不出来。

警觉心起,一调查之下,杨恒均的间谍身份果然得到了证实。

直钩钓大鱼!间谍真情实感写小说,写到被国安人员察觉,翻车被抓,从此成为了网文世界的八卦之一。很多人都在事后评论;“这不是小说,这就是工作总结啊!”“这是入戏太深了!”“真诚才是必杀技!”

明明是隐秘的间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经历写入小说,最终导致翻车呢?

看似是间谍的一时大意、不够小心,但真相也许并不隐秘:对于杨恒均来说,真相也许并非如此简单,尤其在他被捕后,他的表现也惊呆了很多人。

美国智库的研究员

1965年,杨恒均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学校的校长,母亲是妇产科医生,父母恩爱,家庭温暖,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到来,也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状态。

对于杨恒均来说,年幼时的贫寒局促生活并非一片暗淡,他在其中找到了乐趣和梦想,和很多人一样,杨恒均沉迷当时的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先生的作品,成为了杨恒均年少时的一抹亮色。

在知识家庭出生的杨恒均从此对文学创作多了一份钟情,在父母的教育之下,杨恒均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能静下心来学习文化知识。而这一特质也在高考恢复后,成为了杨恒均的东风,改变了他的人生。

高考结束后,成绩优异的杨恒均成了金凤凰,进入了当时的顶级学府之一:复旦大学。

他学的是当时门槛颇高的国际政治,而这一门往往在毕业后会进入体制内工作,1987年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他顺利进入了外交部。

在外交部的工作对杨恒均来说已经是青云直上,不久他又去了海南省政府工作。到了1992年,从政府部门调到了香港一家国有企业的杨恒均,见识到了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三观如同地震一般动摇了。

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杨恒均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辞职。

一般人们在辞职时,不是暂停工作忙碌其他,就是有了更好的下家,而杨恒均就是后者——他在美国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转到美国加入大西洋理事会工作。

对中国人来说,大西洋理事会是一个陌生的组织。但对大西洋理事会来说,中国绝非一个陌生的地区——它是美国政府的高级智库,而中国是它的研究对象。

这个神秘的西方组织实则和政府有着直接的联系,成立于1961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专门研究国际关系。

尤其是在中国关系上,这个组织充当了参谋、研究,搜集信息和提供意见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智库中,杨恒均成为了一名高级研究员,而他的中国背景、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也早早被美国的智库看在眼中。

优厚的待遇、繁华的西方,这一切都让杨恒均逐渐忘记了忠诚。

2000年,杨恒均和家人移民澳大利亚,并且申请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在澳大利亚的生活中,杨恒均还在继续深造,他选择继续申请学校,顺利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在悉尼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而这些,都为他后来在海内外营造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提供了支撑。

2002年,杨恒均开始在网上写小说。也许从小到大,他对金庸小说中的梦想世界充满渴望,或者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之后的岁月里,生活和梦想成了两座大山,把他挤压在沉默和疯狂的夹缝里。

“优秀”的工作

2002年,中国已经打开了国门,但和西方之间的差距依然让很多人对外国带着“滤镜”。最大的滤镜,莫过于“民主”“自由”,而公知和大V等人群的崛起,又让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美分”和“五毛”的争论。

杨恒均就是最早一批公知,傲人的学历,出色的工作,为他糊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外壳。在网上,杨恒均一度很吃香,直到2014年被百度封禁以后,他才转而去经营微信群,寻求粉丝变现。

在网文领域,杨恒均的小说被认为是“现代间谍”网文流的鼻祖,他写的“致命三部曲”中,第一部的《致命弱点》,就以国安局和反间谍为背景,而这也颇有他自身经历的照影。

在书中,中国某个知名大学的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要机关后,被外国抓住他意志上的弱点引诱策反。

由于此人的同学人脉也都进入了重要机关单位,外国企图抓住这个关系网发展更多的体制内同学们,贿赂一个拖另一个下水,从而挖掘到大量国家安全信息。

主角就是唯一看透了真相的人,成为双面间谍,从中游刃有余的游走在危险边缘。很显然,没有相当的社会经历,没有对体制的理解,这样的题材是很难写出真实靠谱的感觉。

在网友们的夸赞中,杨恒均飘飘然起来。然而在第二部到第三部,致命系列开始充斥着大量的私货。

第二部中,杨恒均虚构了一个国安部门的老干部,想出了一个很妙的办法去处理台湾问题——就是利用当年几亿的农民工人口,提供渔船让他们冲去占领台湾,引起台湾和大陆的直接矛盾。

这种桥段的设置,可以看出杨恒均对中国的现实理解已经违背常理。而到了第三部,更疯魔的情节让整个系列成为了臆想和笑谈:美国克隆中国的时任领导人,从而想取代真的领导人。

看完致命三部曲的人,不仅不会当真,还会对杨恒均的精神状态保持怀疑,也许还会忍不住问一句: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精神状态一路向下,到达了如此癫狂的地步?

2008年,在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海外华人焦急盼望。一方面是海外敌对势力的骚扰,一方面是爱国心在异国他乡的连接,而杨恒均则在网上大唱反调:警惕传递火炬在澳洲形成中国民族主义宣传。

2011年,因涉嫌在中国的组织不法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杨恒均在访华期间被公安拘留三天,他坚称自己无辜,事后对此事讳莫至深,不再提及。

而在网络上,他的间谍工作未免过于“卓有成效”:网络大V染香就是颇为出名的爱国党,而这和杨恒均的立场显然有所针对,以染香的一贯立场来说,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会互相敌对,彼此看不顺眼。

但令人惊讶的是,杨恒均和“染香”的出镜人,也是特约作者的袁小靓,在2014年一次聚会上见面后,于2015年结婚了。

公知”和”爱国大V”之间的结合,如果有一条新婚红绸牵在手彼此中,也许一端叫流量,一端叫生活。打开门的流量和立场,关上门的现实和生活。

在50知天命的年纪里,生活分裂成了互相矛盾的几块版图:在生活中,他收入微薄,又要供养前妻、现有妻子的生活,而间谍收入的几十万甚至还没有做网络作者赚的更多。

有书商为杨恒均出版了致命三部曲,台湾市场的反应却十分平淡,就算是香港人,也并不买地摊文学的账。而杨恒均的其他散文和小说就更是石沉大海,没了水花。

这让他在充当高级知识分子之余,还不得不放下架子,当起了积极的海外代购。

而在网上,当代的网友已经没那么好糊弄了,杨恒均不再能凭着过去的资历充当“意见领袖”,把守舆论阵地。在委婉的“恨国”和“爱国”之间寻找一条夹缝,也让他的精神状态日益堪忧。

要从中国人这里博取共鸣,又要让上级机构感到满意,生活摇摇欲坠。无论是爱情还是政治上,一脚踏两船的下场往往是翻车,留给他的生路,只有不停的发带货广告——一天往往能发上五六条海外代购广告。

硝烟与和平

2019年,杨恒均和妻子袁小靓在抵达国内机场后,等候已久的国安部门成员逮捕了他。作为一个间谍,杨恒均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写小说,竟然成了他翻船的源头。

一名隐秘战线的成员看小说时,无意中发现杨恒均的小说中有大量细节和他处理过的一个案件吻合,顺藤摸瓜,果然查到了杨恒均的间谍身份,让他暴露于天日。

其实在被逮捕之前,杨恒均的精神状况就已经令人担忧,在某社交平台上,他一天能发十几条到几十条,除了居高临下对中国的各种评头论足,就是拼命推销瑞士名表、韩国炒锅,密集的发言,暗藏着他不稳定的情绪。

被捕后的杨恒均,成为了西方世界大喊人权的一颗棋子。

在我国,类似案件的审判往往不会公开进行,因为难免涉及到国家机密,对外保密也是对国家的保护,而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媒体渲染下,成为了一种“迫害”。

近年来,“间谍”一词比从前更加频繁的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只有当案情曝光之时,我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里,无声的硝烟和激烈的交战还在继续。

央视女主持人可以是间谍,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前外交官可以是间谍,在网络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观点;重要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被腐化,出卖技术和商业机密。

在这片战场上,“杨恒均们”是最容易隐藏和误解的一环——看似毫不起眼的发表言论,实际上却让很多人潜移默化,跌入深渊而不自知。而他的落网,也是中国对占有、渗透、腐化舆论阵地危害性,越来越警惕的表现。

在铁窗里的杨恒均恐怕很久都不会再出现在视野内。但这也许对他来说,也终于可以卸下双面人生带来的沉重和压力,静静回想自己的人生,曾经拿着一手好牌,曾经有着富足的生活,却走到沉重的铁牢之内。

爱与不爱,是论心不论迹的哲学。好好生活是一种爱国,报效国家是一种爱国,对周围人关怀援手也是爱国。

爱让这片土地得以团结、自立、平静的延续,而爱也是护卫祖国安全的战士手中最锋利的剑刃,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为身后的人民带来平静的生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滤镜   大西洋   外交部   爱国   翻车   澳大利亚   惊讶   美国   隐秘   知识分子   间谍   中国   局长   年后   部门   工作   小说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