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回国,才知亲生儿子是红色特工,感叹:你骗得我好苦

1950年8月,辽宁抚顺。

在当地著名的抚顺战犯管理中心,一批汉奸战犯被押回国。这些人中不乏满洲国政府的大臣,比如曾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溥仪,还有后来成为“伪满洲国总理”的汉奸张景惠。

此前,这些人在东北被苏联红军抓获,关押了五年多。此次,经中苏双方谈判,苏方决定将其移交给中方。

突然,张景辉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爱子张孟实。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儿子竟然是战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此时,张景辉恍然大悟:原来他最宠爱的儿子竟然是潜伏在他身边的红色特工。当年,他经常大惊小怪地抓“共产党特务”,没想到身边也有一个。



看到这样的情况,张景辉感动不已,他看着儿子,叹息道:“你太骗我了!”而看到汉奸的父亲,张孟实也没有感叹世事变迁!

这一切会发生什么?

一:备受宠爱的少爷

说起来,大反派张景辉确实是东北的人物。

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年轻时与家人靠卖豆腐为生。张景辉的工作非常出色,在赌场结识了很多朋友。后来东北军阀越来越多,他就带领这些恶霸组成了所谓的“自卫团”,并当了团长。平日里,这群人只对富人的家感兴趣。

最初,像张景辉这样的当地小人物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在金寿山遭遇土匪,无奈之际,路过张景辉的据点八角台。从此,张作霖相信张景辉对他有恩,在他成功后更加信任他。

皇姑屯事变后,张景辉出任国民政府东北特别行政区总经理。伪满洲政府成立后,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张景惠举家迁往长春,担任“总理”一职。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大叛徒。

在东北,张景辉对下属或者同事一向是个狠人,他很擅长。不幸的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那个人就是他的儿子张孟实。

和东北其他军阀一样,张静惠有很多不同背景的妻子:有的才女,有的妓女,有的则是能持家的商人女孩。1921年,张景惠与天津著名京剧演员徐志清相恋,并花重金将她娶回家乡。

徐芷晴是张景惠娶的最后一任妻子,她聪明、知识渊博,深受张景惠的喜爱。嫁给张家不久,许知清就生下了儿子张孟实。

有一个51岁的儿子,张景辉自然很高兴。对于这个儿子,张景辉实在无话可说。他给徐芷晴买了一套带花园的平房,还派了几个丫鬟照顾母子俩。当年,张孟实过着伸手拿衣服、张口吃饭的生活。



张孟实长大一点后,张景辉发现这个男孩比其他儿子都聪明。于是他专门请了一位俄语老师来教他俄语。当然,儿子也没有让张景辉失望,他很快就学会了俄语。然而令他当时没想到的是,张孟实从此就对苏联文化着迷。

在张景辉担任“总理”期间,张孟实和他的母亲也被带到了长春。至此,他无忧无虑的青春生活彻底结束了,等待他的是矛盾和焦虑:

一方面,由于父亲的“位高权重”,很多人都来给他办事,家里也越来越富裕;

另一方面,张孟实在学校受到了一些同学的嘲笑,诚实的同学对他一一指指点点:你是汉奸之子,以后离我们远点。

这一切都让张孟实郁闷不已。尤其是父亲在日本人面前的笑脸,更让他心烦意乱。有一天,张孟实实在受不了了,决定离开这样的房子。给俄语老师写了一封信后,他背着行李箱离开了家。

爱子失踪了,张景辉很紧张。他立即命人推翻长春,张贴告示、发电报详细调查,最后张孟实在丹东附近被间谍发现。

当张孟实回到家时,他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敏感。

不过,张孟实很快就找到了生活的寄托:母亲身边的丫鬟大君。

这个英俊的男人是他的母亲徐志清在1938年买下的。刚来张家的时候,他连名字都没有,所以就给他选了徐芷晴。对于这些事情,一心只想着逃离家庭牢笼的张孟实并没有太在意。

有一次,张孟实来给母亲拜年,看到他用羽毛橡皮擦打了大军,大军就跪在了地上。徐芷晴问大俊:“告诉我,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小厮们都会先认错。但大军却没有吭声,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反抗。许志清看到儿子来了,也不再和大军争吵,说了声“滚开”,就代表他被原谅了。



这件事给张孟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就想:这个女孩我和我一样,有勇气挣脱命运的锁链。从此他就特别照顾大俊,教他读书识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了。

事实证明,大俊真是一个好女孩。在张孟实的支持下,她努力学习,决定将来参加助产士考试谋生。(为什么介绍经纪人的时候会提到自己的感情生活?因为大俊后来帮了张孟实很多,我们回顾一下吧!)

当张孟实和大军正在康复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表弟的来信。原来,表弟高中毕业后就去了日本,考入了早稻田大学。他也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前,张孟实曾写信给表弟诉苦,称自己也想逃离家人。所以,这次表弟的来信,也是劝他去日本留学。对于儿子的未来,张景辉并没有多想。

于是,1940年,19岁的张孟实出于对大军的不舍,登上了开往日本的游轮。从此,他真正离开了家,这让他郁闷不已。

二:传奇特工之路

张孟实刚来日本时学的是法律。当时,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伪满高官被派往日本留学。而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像张孟实一样:他们无法接受满清政府所维持的“奸诈文化”,渴望为祖国做点什么。

这些热心青年中有不少人加入了一个名为“东北青年留学民族解放会”的知名组织。这个组织简称“民族解放会”,由我党骨干张伟贤等人领导。

张孟实在表弟的影响下,早已怀念共产主义,于是毅然加入了“民族解放协会”。由于张孟实身份特殊,上级对他实行严格的“一线管制”,迫使他长期躲藏,利用身份获取情报。因此,从此,张孟实就踏入了传奇特工的道路。

看《伪装者》的朋友可能受到了游戏中胡歌饰演的明台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现实往往比艺术更残酷:



首先,张孟实想潜伏在父亲身边,但没有“明楼”、“明成”这样的兄弟姐妹帮忙;

其次,他的父亲虽然是个大汉奸,但对他确实是仁慈的,他想要和自己的亲生父亲作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张孟实必须克服这一切。不久之后,他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来了。

1941年夏天,苏德战争爆发。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需要了解日本人的动向,以便能够在欧洲前线进行部署。因此,苏联军方必须了解各方面的情报。经我党和苏联研究决定:

利用张孟实的路线让他尽快回国,并在一周后向张景惠了解日本将军山下奉文的情况。

当时张孟实还没有毕业,只能以放假探亲为由回到长春老家。张景辉得知儿子回来了,自然非常高兴,也没有多想。

此后,张孟实以陪伴父亲为由,频繁进出父亲的办公室。确实,经过仔细分析,他从一大堆文件中找到了线索:山下奉文已秘密抵达三亚,关东军果然有大动作。

虽然是第一次执行任务,但他的情报无疑非常重要。苏联随后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报的准确性,并做出合理部署。

1943年,张孟实在日本完成训练,被分配到我地下党长春情报队。在那里,高级情报小组将直接与他联系以执行秘密计划。

那时的张孟实已是一位俊才,知法知政,一举一动都颇为喜怒无常。这一切都让张景辉面色好看。因此,他总是乐于让儿子接触军政要员。而且儿子想做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是支持的。

比如,张孟实一回国就想嫁给等待他多年的大军,但母亲觉得他有不好的过去,不肯接受。但他的父亲张景辉认为这并不重要,立即同意了。

不过,话虽如此,张景辉却不太理解儿子的爱情,他想的是:大不了,以后给儿子多嫁几个就好了。就这样,张孟实和大军就顺利地结婚了。

为了大俊的安全,张孟实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大军的一些事情让张孟实很感动:她总是愿意帮忙,尽管她不知道为什么丈夫在家里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

比如,张孟实曾经想让一个特务朋友去银行工作,他需要父亲公文包里的一张“卡”作为证明。事情紧急,张孟实没有机会这么做,所以他就把任务交给了大军。



那天张景辉下班回来,大军假装站在门口。看到公公来了,她立即去拿袋子,准备往上面倒水。短短的时间内,它就易主了,她接过这张“卡”,把它交给了她的丈夫。

可以说,大军的出现给了家里孤立无援的张孟实一个可靠的伙伴。相比其他经纪人,张孟实在这一行的贡献非常特别:

一方面,它可以使用因为我自己的身份,我想办法把我们的人安置在伪满政府中。这些人有的是他公开推荐的,有的则是靠着他捏造的假身份潜伏起来的。这些个人构成了一个“情报网络”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张孟实比其他情报人员更容易接触到日本高级官员。比如,日本有一个叫谷敏的人,高层非常神秘。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有时,张孟实利用父亲的关系来接近他。

时间长了,顾慈恒也把张孟实视为一个花花公子,可以出钱招待他。于是,他在张孟实面前变得越来越脆弱。

张孟实通过顾慈衡获得绝密情报:伪满政府内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官方组织“火药会”。这个团队的高级成员每周二都会举行招待会,讨论和制定满洲国的政策。因此,每周二,张孟实都会利用出现的机会来获取信息。

少年张孟实历经千辛万苦,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送出情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潜伏期他没有放过任何一只手。



三:巧妙推算身份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颁布法令,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刻,伪满政府的大臣们彻底惊慌失措了。当时,大量政府官员正准备逃亡。目前,张孟实还没有收到任何要求该组织透露其身份的信息。

于是,他积极转达情报,告知叛徒即将逃往苏联。最终,这些叛徒的命运是这样的:他们被苏联军队逮捕,不久就被带到了苏联。

对于这批人员,苏方称他们为“仆人”。当时,苏联高级官员内部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仍存在分歧。所以我们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就留在了苏联。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张孟实的状况颇为尴尬。他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保密的,苏联军方始终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因此,作为“伪满洲国总理”的儿子,他理所当然地被俘虏到了苏联。

他们被送往苏联哈巴罗夫斯克监狱,那里关押着2000多名日本战犯和满洲国汉奸。被视为叛徒,张孟实明显感到不舒服。但他无法真正向异国他乡的苏军证明自己的身份。

而且,一旦她泄露了自己的详细在线状态,势必会泄露出很多关于该组织的信息。国内正在发生内战,这个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其他同志带来很大的风险。就这样,张孟实等了整整5年。在此期间,他的父亲张景辉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1950年,张孟实终于等到了回国的那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留在苏联的人陆续被带到中国。今年3月,张孟实作为第一批“战犯”被驱逐出境,关进沉阳监狱。

至此,张孟实可以确定:暴露自己的身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于是,他直接在监狱给的一张情况说明书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加入了东北青年民族解放协会。为了证明信息的准确性,他当时还写了证明人。

表格提交后,张孟实焦急地等待着。

这种形式,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当然得到了组织上的大量关注。毕竟加入“民族解放协会”的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战友。经过一系列缜密侦查,张孟实的身份终于被确认:一名卧底多年的红色特工。

终于能够在战友面前站起来的张孟实心情复杂。此后组织给他安排了工作,并得到重用。

几个月后,第二批战犯被押回中国。这一次,其中有张景惠、溥仪等人。当时,战犯中流传着“一回国就枪毙”的说法,溥仪等人都感到恐惧。为了扰乱这种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组织特意约张孟实会见他们。

这是本文开头的场景。张景辉见到他,就先回国了,已经开始工作了。值得注意的是,溥仪在现场心情另一种,而张景惠则抱怨儿子出轨有多难。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

小张的出现,让囚犯们兴奋不已。“我不能再死了”,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的目光如潮水般涌动。

溥仪认为张孟实的出现体现了政府积极改革他们的决心。此后,溥仪、张景辉等一批战犯被关进战犯管理中心改造。

1959年,张景辉在战犯管理局病逝,享年88岁。溥仪的健康状况比她好,他等待着她的宽恕。

尽管张孟实很为难,但是为了他的父亲。但在国家正义面前,他相信如果连任,他仍然会选择。后来,张孟实在北京工作多年,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回到长春,与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你可以选择自己选择的道路。作为一名优秀的经纪人,张孟实令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汉奸   俄语   苏联   儿子   伪满   战犯   长春   日本   表弟   大军   特工   情报   父亲   红色   身份   组织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