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夺冠共获72块金牌,当之无愧的跳水女皇,如今回农村种菜

成功不仅仅是登上巅峰,更关键的还是平安降落。

前有孙杨禁赛,后有张继科赌博,这些顶尖的运动员,都在年少有为的光环中迷失了自己,一手好牌,最后却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无不让人惋惜。

对比这些半路夭折的体坛巨星,跳水皇后高敏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则为后世立下了最好的标杆。

无论巅峰还是谷底,耀眼还是平凡,高敏都能认清自己,做好自己,活成真正的人生赢家。

超人的努力

“超人的努力才有超人的成绩”,这是跳水运动员高敏早年训练时期对自己的激励。

她197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从小家境就比较优渥,4岁时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学习游泳。

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游泳课,游泳老师杨强发现高敏腿型修长,笑容甜美,是个跳水的好苗子,就想让她进入业余跳水队。

根据高敏回忆,当时的场景非常具有戏剧性,杨强问她敢不敢参加跳水队,高敏想了半天,问杨强:“要不要钱?”

杨强说不要,高敏就同意了。

回家之后,高敏就将加入跳水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还说之所以加入,是因为游泳不用花钱。

她的母亲当时并没有在意,以为高敏只是一时兴起,因为高敏之前就已经学过游泳和体操,一段时间之后,就没兴趣了。

高敏加入的跳水队实际是个有一百多小孩的跳水训练营,训练的第一天,教练就向他们介绍了3米板和1米板。

高敏因为学过游泳,不怕水,也不怕高,第一次从3米板跳下的时候,丝毫没有感到害怕。

她还在教练不在的时候,偷偷地跳了更高的项目,根她回忆,当身体砸向水面时,脑子一片空白,幸好游泳基础好,没有发生危险。

在跳水训练营,高敏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接受日常训练,不到两个月,训练营的一百多个小孩,就只剩下高敏一个人了,其他的小孩要么吃不了苦,要么体力不支,都陆续离开了。

只有高敏一人还在坚持训练,在天赋与努力的加持下,高敏进步很大,10岁那年,就被选进了四川省跳水队。

经过一番艰难的选择,10岁的高敏决定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前往成都接受专业训练。

进入省队以后,高敏是队里年龄最小的跳水选手,相比于其他选手,她的成绩并不出众,这让高敏感到很有压力。

为此,高敏在训练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苛刻,队里规定每天的训练量是100跳,她则要求自己至少完成120跳,希望勤能补拙,弥补自己与其他选手的差距。

同时教练说她的身材和身体素质都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脚尖不直,这对于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就是相当致命的,因为脚尖不直,压水花就很难。

为此,教练改造出了一个类似“老虎凳”的装置,让高敏通过它来矫正脚尖,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高敏还是坚持了下来。

1982年,高敏参加了全国跳水比赛,在跳台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高敏在高兴之余,也确定了自己将来的比赛方向,即跳台跳水。

但在接下来的训练中,高敏就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因为高台跳水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入水时身体倒置,眼睛充水以及水面的巨大冲击力都是不可避免的。

正式的高台跳水训练开始不久,高敏就出了意外,摔成了脑震荡,但她并没有退缩,休息几天后,又开始了训练。

她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格外小心,但还是出了意外,在一次训练结束后,她开始吐血,而且越吐越多,医院做了检查,是肺出血。

经过这两次的意外,教练就让高敏停止跳台跳水,转而进行三米板和一米板的训练。

虽然志在跳台,高敏对于跳板的训练也很刻苦,并在1983年新西兰分龄游泳锦标赛中夺得了两枚金牌。

直到1985年,高敏进入了全国少年跳水集训营,这里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跳水选手,高敏在他们当中,成绩算是落后的,所以,当时的集训总教练徐益民很不看好高敏。

徐益民经常在训练中批评高敏,说她的动作存在技术问题,入水水线不好,入水时的身形就像一只虾米。

对于教练的批评,高敏态度端正,开始针对自己的不足,加大训练。

为了保证足够长的训练时间,高敏每天都早到十分钟,训练过程中也不与人聊天。

每天除了完成高强度的训练,技术理论的学习也没有落下,高敏在完成每天的训练后,都要观看半小时的技术视频,有不懂的地方,还会请教练讲解。

在高敏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的基本功逐渐赶上了其他的队员,技术问题也慢慢得到了克服。此时的高敏,入水的体型已经不是虾米状,而是标准的筷子状,连不看好她的教练徐益民,也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面对可喜的成绩,高敏并没有松懈,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训练和学习,就连母亲来看望她,想要她出去住一晚,高敏都没有答应,她怕住在外面会耽误第二天的训练。

巅峰时刻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高敏这位后进选手,也开始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1986年,高敏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游泳锦标赛,并赢得了冠军。

这次夺冠,对于中国的跳水事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首次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中获得冠军。

敏也由跳水集训营的落后者,变成了中国跳水第一人,当时的媒体给予了她很高的赞扬。

面对突如其来的光环和荣誉,高敏保持了很好的定力,没有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夺冠归来,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荷兰跳水世界杯的备战中。

当时,徐教练想让高敏重新练习10米跳台,但如她自己所说,“意外和受伤总是特别容易找上我”,高敏在训练的第一天就出了意外,不得不再次中止10米跳台的训练。

虽然出现了意外,但高敏在三米跳板的训练中技术越来越成熟,发挥也趋于稳定,她不负众望,在1987年的跳水世界杯比赛中高分夺冠。

取得的这些成绩,于高敏而言,既是收获,也是压力,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1988年的韩国奥运会。

对于一个运动选手而言,奥运会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比赛,为了能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高敏开始了更大强度的训练。

她说,自己从不敢在训练中不敢松懈,因为每一天的训练,都会成为她比赛时的底气。

果然,努力没有辜负高敏,她在1988年的奥运会3米板跳水中,以高于第二名30分的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此时的高敏年仅18岁,就已经站在了跳水的巅峰,这在跳水的历史上并不算稀奇,但难得的是,她在接下来的四年,她成绩稳定,占据巅峰的位置长达四年。

接下来,她在1989年至1991年,连续三年,包揽了世界跳水比赛三米板和一米板个人冠军。对于同时期的跳水比赛来讲,只要有高敏参加,其他人都将无缘冠军。

曾有一位国外的运动员感叹:“和高敏生活在同一时代,对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就是个悲剧”。

她的说法也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因为高敏的存在,跳水比赛的竞争角逐,成了毫无悬念地碾压,她的成绩一骑绝尘,把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让她们觉得追赶无望。

难以置信的是,在1991年的世界跳水锦标赛中,高敏在身体受伤、发挥失常的情况下,依然赢得了冠军。

根据高敏后来的回忆,她在比赛开始之前,就很紧张,手跟腿都在不停地抖,站在板头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完全不受控制,但从水里出来的时候,她看到了成绩,领先第二名10分。

虽然稳夺冠军,但高敏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体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备战1992年奥运会的过程中,高敏就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让高敏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之前的荣誉如同大山,堵在了他的面前,要想前进,就要翻过那些大山。

训练没几天,高敏就因为状态不好而停止了训练,直到春节以后,才开始继续训练。

即便如此,高敏在奥运会的三米板比赛中,还是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冠军,这也是她体育生涯的最后一块金牌,预示着跳水界的一个时代的终结。

从1986到1992,这七年的时间,高敏一共获得72枚金牌,以这种同期选手望尘莫及的成绩成了跳水界永远的标杆。

没有金牌的远方

1992年戴上奥运奖牌的那一刻,高敏就卸下了12年职业生涯的包袱,飞向了没有金牌的远方。

奥运会结束后,高敏就选择了退役,并前往美国留学,上学之余,还在一家跳水俱乐部担任教练。

她说自己之前的人生,除了竞技,还是竞技,退役之后,她就选择回归生活,弥补之前留下的遗憾。

除了学习,高敏的感情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进展,1995年,她与一名体育评论员结婚,并在第二年生下一子。

有了家庭生活的高敏,开始对花花草草感兴趣,她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花草,她说,每一朵花的盛开,都是她生命中另类的金牌。

遗憾的是,高敏的第一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到两年,她与丈夫就因感情破裂而宣告离婚。

但高敏的离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些狗血桥段,没有互撕,也没有争执,只是两个成年人好聚好散、各生欢喜的选择。

离婚不久,高敏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感情,对象是加拿大高校的一名教授,两人于1998年在中国结婚。

结婚以后的高敏一直生活在中国,她完全放下了之前的荣耀,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在的她投身体育公益事业,以个人名义在成都体育学院设立了高敏奖学金,鼓励帮助青少年投身体育事业。

2016年,高敏成立了北京市冠军体育人基金会,并担任负责人。

她还相继出版了自己的自传作品《追梦》《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讲述了她职业生涯的奋斗史及心路历程,都是非常优秀的体育传记。

在做公益之余,高敏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菜,一有时间,她就会去打理农村的菜园,并亲力亲为地播种、收割,沉浸在这没有金牌田园生活中,也让高敏体会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除了种菜,结婚以来对花草的热爱也保留至今,从她近期的微博可以看出,她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树木。

高敏不仅喜欢种植,还善于打理,他家的花园,树木错落有致,花草相得益彰,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高敏不同于其他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就销声匿迹,她则喜欢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日常,可以看出,现在的她生活得很安逸,喜欢旅行、读诗,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今年的高敏已经53岁了,但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着实活成了让别人羡慕的样子。

纵观高敏的人生经历,从垫底的队员到巅峰选手,她以超人的努力取得了超人的成绩,又从巅峰时刻到功成身退,她以心灵的成长应对生活的变化,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这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心路历程,但很少有人如她一般,每一个阶段,都恰到好处地扮演了应有的角色。

职业生涯,为了比赛拼尽全力,没有一刻松懈,不留一丝遗憾,退役后则认真生活,不念过往,不惧未来,这是值得每一个成年人学习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高敏自传《追梦》

高敏自传《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

《奥运精神》之要做就做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跳水   金牌   跳台   女皇   当之无愧   巅峰   选手   教练   游泳   成绩   冠军   努力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