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为何街头乞丐突然“消失”了?四个原因让大家看清真相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朱天宇

编辑| 小江


小时候,我们在街头巷尾见到过许多要饭的乞丐,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色憔悴,手持一个木棍当做拄杖,随身携带一口铁碗,步履蹒跚的走在大街小巷。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乞丐的身影逐渐淡出了社会舞台。

那么,他们为何突然消失不见了呢?

图1

乞丐的盛行

我国乞丐发展历史几乎和文明社会同行,作为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乞丐卑微的身份往往不会被写入正史,只会出现在一些私家野史中。

乞丐二字的意思应分开来看,乞字意思是乞求他人进行施舍,丐字古义是祭祀用词,意思是向神灵乞求,给予之意。在古代乞丐又被称之为乞人、丐、丐人、乞索等等。

我国七八十年代,社会治安远不如现在安宁,经济发展也不如现在腾飞。

当时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们总想通过旁门左道来为自己谋利,性质恶劣者三五成群沿路抢劫摸包,飞车党来无影去无踪大街上公然抢夺金项链耳坠,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直到监控普及才最终遏制。

与之相比,乞丐虽然显得身份卑微,但至少遵循社会良俗,不会对他人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图2

我国沿街乞讨的乞丐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破产导致身无分文,砸锅卖铁也难以谋生。

这些人或许当年是踌躇满志、雄心壮志的创业者,但遭受重大打击后心灰意冷,难以重振雄风,最终决定走上乞讨为生的道路,成为行尸走肉。

古代《朱子语类》记载,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纸钞代替铸币流通市场,导致有些人朝不保夕,早上还腰缠万贯晚上就一贫如洗,这样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

包括农村也有许多乞丐,上世纪自然灾害频发,涝灾旱灾让农民苦不堪言,往往一场大雨就让农民一年辛苦付诸东流颗粒无收。

家中老幼等着吃饭,唯一的寄托耕种又徒劳无功,他们有一部分在社会中无法谋生,就只能走向乞讨。

图3

第二种则是身体天生残疾,或缺手少腿或天生弱智,这类人生来就是弱者,无法自食其力,被逼无奈只能乞讨为生。他们可能身残志坚,但那个年代社会不会为他们带来过多的福利,为了生存,舍弃尊严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还有一种分类实为特殊,那就是有关乞讨的犯罪产业链。

百姓对于乞丐的印象应该归类于年迈力衰者,但现实中上世纪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幼儿也走上了乞讨行业。他们看起来天生残疾,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创伤都是后天导致。

其实这些小乞丐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被人贩子拐卖,有些孩子因长相普通不讨喜没有买主愿意开价,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人贩子惨无人道的私刑。

人贩子用砖头斧子砍去孩子四肢,或者用火烧毁孩子面容,让他们看起来像是大难不死的苦难者。

图4

孩童能更加俘获百姓的同情心,乞讨起来自然也是事半功倍,但背后原因却令人心酸。

其实此类事件在古代也常有发生,甚至性质更为恶劣。汉代宋代人口拐卖猖獗无比,北宋年间曾有造畜手法,将鲜活猴皮、狗皮取下,血淋淋的皮肉抹上膏药贴到孩童身上,让披了兽皮的孩子去学习动物的一言一行。

学成之后,孩童要远比动物心智成熟,无论是翻牌识字还是钻进火圈,都要比动物来的利落,围观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这也是沿街卖艺,利用孩童乞讨的最早形式,历代王朝对于此类犯罪尤为重视,人贩子被抓住后甚至有处以极刑凌迟者。

乞丐的各类各式和发展大致如此,放眼历朝历代,乞丐都是尤为盛行的存在。那为何在现代社会中,乞丐的身影却越来越少,甚至有点销声匿迹的意味了呢?

图5

乞丐的消失

乞丐的消失要得益于社会的进步,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社会行业多样化发展,各大工厂、公司拔地而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

通俗而言,只要你肯出工出力,就必然不会沦落到乞讨为生的生活,哪怕你缺胳膊少腿,都有专门的残疾人工厂,为你提供就业岗位。除了无儿无女人到暮年完全无法自力更生的老人,对于这种国家自然有五保政策,确保这类老人能衣食无忧的安度晚年。

有些人可能有一颗劳动的心,但没有相关职业技能,对于这类待开发人才,无论是工厂还是社区,都会举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只要你愿意就业,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个方法让你走上合适的岗位。

国家政策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怀也越加细致,毕竟乞丐这个行业主流人群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无法自理的残障人士。

图6

他们确实因为先天缺陷,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救济才能勉强存活。

脱贫攻坚两个百年目标中,国家为了接济残障人士实行对点帮扶,地方基层和社会人员组织自发走进贫困家庭,施予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在他们的援助下,原本流落街头的乞丐摇身一变成为能自给自足的正常人,不能从事正常岗位,他们就在好心人的帮助和指引下走向残障人士专属岗位。年迈者也能在政府接济下颐享天年,这令人很是欣慰。

三年疫情管控也对乞丐行业打击很大,疫情期间对于各地人员流动最为严密。

可乞丐这个行业天生就是需要不断奔袭,没听说一个乞丐能在一个地方混吃等死驻地扎根的,熟人多了就不要再骗取同情心了。

图7

可疫情中,谁也无法预料保证到处乱窜的乞丐是否会携带病毒,万一有个漏网之鱼成了病毒源,害了一整个城市的百姓,他又无法为之负责,于是乞丐就成了政府重点关照对象。

同时社会的进步也带懂了百姓的眼界和分辨能力的进步,对于那些因天灾人祸而被迫沦为乞丐的人,基层百姓慷慨解囊施以援手,帮助了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积德积善。

而那些身体并不存在隐疾和问题,却因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选择去当职业乞丐的人,大家内心中自然是极其反感深恶痛绝的,选择丢弃尊严来为自己谋得不当收益,大家对此嗤之以鼻。

最典型的骗局就是两男一女,男的扮演病人和父亲,女的扮演母亲,病人裹着白床单躺在街头,正前方摆放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重病不治,恳求施舍”之类的字样,接下来旁边的母亲父亲则梨花带泪、声泪俱下的演戏。

图8

这些职业乞丐看似可怜,可你如果进行伪装跟踪,会发现他们朝九晚五赶着人们下班时间,换着地点想着法子的骗取善金。

细数他们的资金储蓄,甚至要比一些辛勤工作的上班族还要富裕,实在是令人咬牙切齿。

诸如此类的行骗手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人们对于此现象看得多了,揭穿的多了会变得麻木,会极大的影响对乞丐的基本观念。

再有就是上文中提及关于幼儿乞丐的产业链,自从各类媒体揭露了犯罪乞丐链的丑恶事实,人们对于乞丐这一行业可怜无助的印象就会发生转变。

现代除非是一些家破人亡、孤独无助的老人值得人们行善,对于很多类型的乞丐大家是从内心深处表示质疑和轻视的。

人们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在影响着乞丐收益,随着网络支付的盛行,越来越多人是口袋空空一身轻出门上街,兜里完全不装现金。

图9

当年乞丐还能通过乞讨零钱来谋利,现在你总不能掏出二维码要钱吧?那就实在得寸进尺不知好歹了,再者如此一来,岂不是直接证明了自己职业乞丐的不良身份?

城管为了维护市容市貌也在打压着乞丐的出现,这里不是指乞丐出行不合法,而是以往乞丐为了引人注目,都会选择在闹市区频频出没。

可如今城管出马后,极大的限制了乞丐的出行地点,只能在一些无人问津的道路默默乞讨。

时代的进步发展和政策的福利完善让乞讨谋生的方式注定成为历史过往,新中国不需要有人来通过舍弃自尊自爱卑微谋生。

如果你真的无法自力更生,政府会为你担保,如果你只是投机取巧,那你将遭受公众的道德谴责,请拾起劳动本色,为自己谋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乞丐   都会   人贩子   残障   自力更生   疫情   孩童   卑微   真相   岗位   街头   人士   原因   百姓   孩子   政府   社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