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纪登奎抵制宣传华国锋:他当年手下才十几号人,有什么好值得宣传的?

1976年是历史上重要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伟大领袖周朱毛不幸相继病逝,王张江姚也被粉碎,华国锋当选为新的领导集体核心,在这个历史关头,加强对新领导集体的宣传势在必行。《交城山》这首描述华国锋早年在交城县领导抗日根据地的老山西民歌,被中央文化部门改编,着力塑造华国锋同志的形象,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

然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宣传口的纪登奎对此却并不太赞成。纪登奎与华国锋同属“后起之秀”一脉,两人私教关系不错,但在宣传华国锋这个事情上,纪登奎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纪登奎为什么不赞成呢?

在纪登奎看来,那时华国锋刚接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到一年,权威地位还不稳固。但开国元勋们大多还在,他们当年带领十万大军与国民党殊死搏斗,民族危难关头立下汗马功劳。相比之下,华国锋在抗日根据地时期仅有十几名革命战友,战斗经验有限。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大力宣传华国锋的“军事业绩”,恐怕不能令人膺服。

纪登奎认为,宣传工作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打包票。华国锋本人也是个谦虚低调的人,不会喜欢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不如暂缓这个计划,等华国锋的权威地位更加巩固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这样的歌曲来彰显形象。

但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等人并不赞同纪登奎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迅速树立华国锋的权威,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此举既体现对毛主席遗志的忠诚,也有利于巩固大局稳定。虽说华国锋当年仅带领十几人,但在那个艰苦岁月里,他也确实领导本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宣传工作不能完全以一隅之目光行事,更应该站在大局的角度出发。

于是,在汪东兴等人的坚持下,这首歌还是按原计划推广开来。纪登奎作为领导,只能执行上级决定,尽管他本人依然保留自己的判断。其实,这正显示了我们党内严肃的工作作风和集体领导的优点。每个人都本着为党和国家利益着想,畅所欲言,最终形成科学决策。

事实证明,忠于事实的纪登奎的判断并没有错。《交城山》在全国传唱开来后,的确有些过于夸大华国锋的形象了。一年后,在1977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自己发言指出,个人崇拜不好,不能再推广这首歌了。

华国锋的这番话,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更显示了他的气度非凡。他放下自身形象,着眼大局,与会者无不感慨华国锋的胸襟之宽广和视野之开阔。其实,他的作为也印证了当初纪登奎的预见性。一个领导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事事客观公正,不为个人荣辱所迷惑。

来源:青史凭谁说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交城县   交城   打包票   殊死搏斗   宣传工作   关头   大局   手下   当年   事实   地位   形象   中央   领导   权威   计划   抗日根据地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