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塑造优美城市天际线须规划高层建筑研究分析:县城没有天际线

一位上海市民曾痛心地说:如今再也看不到朝霞之端、夕阳之下美丽的金茂大厦全景,上海的“地标”被庸俗地淹没了。其实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多的规划大师、建筑名家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做了不少区域整体规划,不少建筑单体很漂亮、很时尚,但是合在一起显得不协调,天际线不美,经常会有污染视觉的奇怪建筑“蹦”出来,破坏你的欣赏美感。

近年来,许多地方不断出现依山、傍海、临湖、靠河的商业楼盘,开发商也将水景房、海景房视为一大卖点。这些本属于公共生态资源的美景,变成了某些人的“私家花园”,剥夺了更多人欣赏的方便,也影响到城市的自然生态之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不但要重视地面,更要重视天上。当然,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天际线,并不是说一律不得建高楼。如何在城市营造出合适的天际线,又能够体现现代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随着现代化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大,城市中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刷新城市的天际线,构筑了城市越发优美的曲线与韵律,更是城市商业文化精神的象征。毫无疑问,像纽约的世贸中心、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台北的101大楼、迪拜的哈利法塔,体现的是商业化时代浪奔浪流、淘尽英雄的城市梦想,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视觉光芒,所构筑的城市天际线将城市散落在每个角落的精致串联起来,形成了城市参差有度的体量全貌,并传递着跨越疆界的城市时代的风尚潮流。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要想拥有优美而独特的城市天际线,除了城市要有依山、傍海、临湖、靠河的地理自然环境的优势外,还必须要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高层建筑。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以低层和多层为主的县城几乎很少会有优美的天际线的原因。所以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城市天际线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围,以及目前各城市天际线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城市天际线。

一、城市天际线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一)城市天际线的概念和含义

天际线英文翻译为Skyline,197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字典》中,天际线被定义为“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群或其他物体的轮廓或剪影。”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或全景,通俗说,天际线就是天地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你站在一个地方,远眺四周,最远处的天(球面的消失处)与地面上的建筑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天际线。天际线亦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天际线其实是西方城市规划的定型理念。他们认为,城市若是一个人的肌肤,天际线则是服饰包装。因而,在天际线的定义里,就格外地赋予了美学的最大化内涵。城市天际线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个性鲜明且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城市天际线都是历史沉淀的产物。

天际线在每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天际线在城市设计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城市中,摩天大厦在其天际线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一般形成一个城市重要的标志。其实,天际线的形成不是城市整体规划所确定出来的,而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勾勒出来的。一个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形成和变化主要取决城市标志性建筑、山河地形、城市人文特色勾勒的城市天际线三个方面。对于大城市来说,具有特色的标志性摩天楼或楼群容易构成城市天际线最主要的内容,并且成为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效应,继而让人们看到这些楼宇,就联想到某个城市。如悉尼歌剧院、北京的CCTV大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等。

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我们要把这些特色加以渲染和美化,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元素,并注重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城市整体形象由于这些元素的展示而表现出鲜明的环境特色。同时,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天际线构成中占有一定地位,有利于展现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某些具有城市显著特征的现代建筑和市民活动场所也可以成为天际线的一部分。

(二)城市天际线的研究范围

城市天际轮廓线是由建筑与地貌共同组成的有一定尺度的城市景观,但并非所有的城市建筑群落都属于城市天际线的研究范围。任何一个城市,因不同的观测点,产生的天际线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只有在临海湾、湖湾、河流、城市大尺度广场以及开阔山体位置,才有必要高度重视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

例如上海天际线是以上海陆家嘴片区的天际线为标志,芝加哥天际线是以靠近密歇根湖建筑所产生的天际线为标志,香港的天际线是以维多利亚港片区的天际线为标志。

二、城市天际线的意义

城市天际线是天与地的沟通。城市的实体形态由大量的建筑物及特定的地貌组成。当人们远远观察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它们的轮廓,这种以天空为背景的城市剪影即被称作天际轮廓线。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曾写道:“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制造。”它需要“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创造的程式”。城市天际线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天际线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首先,在整座城市或者市内的某个特定区域,建筑物的天际线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经济状况、市民性格。另一方面,市民及市政当局对待天际线的态度也能够部分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为了捍卫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二)城市天际线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环境,不仅要有好的组织,还要有富于诗意和意象性的外表”,“生动和谐的环境意象对享受城市生活而言,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因素”。城市环境有着多重意义,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使我们心情愉悦,还能活跃城市生活,并且能够加强城市的识别度和认同感。

(三)有特色的天际线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独特象征。天际线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和抽象性的图示符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认知。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天际线并合理发展便成为各地城市设计的重点任务。

(四)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由于天际线形式的概括性和浓缩性,它常常被用于各种宣传手段中,如报纸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以及各种组织、商品的标志等。

三、城市天际线的几种主要类型

城市天际线往往具有很好的识别性,能够很好的反映一座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因而研究城市天际线的分类对于城市天际线的设计很有必要。首先探讨一下中外古代城市天际线的特点。

相对而言,古代中国的城市更加突出政治作用,城市规划必须合乎礼制,平面上强调院落式的围合和中轴对称,立面上突出宫殿建筑群的高度。与中国比起来,宗教建筑在外国古代城市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教堂的钟楼尖塔耸入云天,巨大的拱券和弯隆顶成为城市的结构重点,向人们隐约展示出一套完整的天国秩序。现代工业发展起来之后,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是低矮保护型。此类型大多是一些历史古城。以北京为例,为保护故宫的风貌,二环以内的北京天际线都是相当低矮的,起伏变化很少。

二是依山就势型。此类型大多位于山区。以重庆为例,作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城市、著名的山城,重庆的整个市区依山傍水,美丽的江岸,富有韵律的建筑群体以青山为背景,形成了独具山城特色的轮廓线。

三是集群生长型。此类型较多见,大多是平原地区的新兴城市的重点地区。以纽约为例,几十栋超过200米的大楼造就了世界上最密集最非凡的城市天际线。

四、城市天际线的美学

城市构成要素按照观景界面的前后关系可以分解为地形地势、植被、水体、光和风、一般建筑群、高层建筑群、特殊形式建筑。这七个要素基本构成天际线审美的条件,但是天际线的审美活动是由人来完成的,每个人所处的时间、地点、心情不一样,对审美的标准就不一样。

因此,天际线审美条件可以概括为三个,分别为主体表象特征、观看主体的外在条件以及观赏者的心里感觉。其中,组成天际线的表象特征为建筑物群体、构筑物以及自然植被和地形地貌。观看主体的外在条件包括很好的观测点、视距、视高、照明、气候条件、空气质量以及观赏路线等等。

观赏者的心里感觉主要包括审美观点、情绪和联想等等。前两个因素决定了天际线实体景观的客观特征,而第三个因素则是因人而异的主观见解。只有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才能称之为最美天际线,恰恰芝加哥天际线做到了。

五、城市天际线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天际线的设计意识力度不够

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天际线,就像世界上的两个人,绝对没有一样的。在做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最先考虑城市的特色、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周边环境,从这些文化底蕴中提取精髓,创造出城市所特有的天际线。然而,现阶段的规划设计中,这种精髓的提炼以及城市的保护似乎变成一纸空谈。

(二)现代建筑过分追求奇奇怪怪,与周围环境部融合

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度很高、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层建筑,他构成了城市的重要景观点,对城市的天际线的形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现实中,许多规划院、设计院在做方案的时候,往往以建设方的利益为主,过多的讲究新、奇、特,不注重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在用地紧张的时候,出现了与周围高层建筑的间距甚小、满足退地界后出现的奇形怪状的建筑,作为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强对这种高层建筑的间距、高度、平面形状等的控制与管理。

对于一些超高层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以及对城市天际线有影响的建筑物,其高度和体量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规委会专家评审;规划部门在下达相关土地使用许可证的同时,规划审批部门要对该用地内的建设情况严格审核,尽量杜绝超越控规规定的项目;做方案阶段,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要从规划方案及用地场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将功能与形式统一,立足长远,使得该建筑与其所处的城市空间相互协调。

我们在做设计时,每栋高层建筑都想表现自己、突出个性、以我为中心,所造成的结果往往使得许多城市的历史天际线被无情的破坏,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天际线,并不是说一味不建设高楼,那样也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如何在城市既能够营造出合适的天际线,又能够体现现代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建设话题。

好的城市,往往更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和谐的人类生产、生活、休憩的空间,其实,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展示给我们最为直观、最为表象的体现。所以,以规划、设计为源头,结合场地环境及设计特点,更好地维护城市的天际线,最终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

(三)城市土地过度开发,对保护性建筑、绿地、公园的保护不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在带来空前繁盛的同时,对城市中具有特色的文物保护、土地强度、绿地、公园等一系列建设性的破坏,使城市失去原本的和谐与宁静。

(四)城市规划部门监督不够

在城市规划实际控制中,由于政府过多的追求GDP,就会形成一些所谓的“高”、“大”、“上”建筑,这些见缝插针的高层建筑、超高层摩天大楼在城市中耸立起来,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天际线。面对快速变化着的城市我们似乎束手无策,我们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和城市设计的规划指导。

六、我国城市天际线控制设计的失效

我国的城市数量众多,许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城市景色,也有许多新兴城市,在发展建设中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在城市面貌的快速变革中,建筑规划界曾对城市天际线的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部分城市也进行了天际线规划设计,制定了控制措施,但实施结果却并不如人意。例如北京古城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撕破了北京古城较为平和的天际线,破坏了以故宫为中心逐渐升高的城市空间。杭州市对西湖湖滨的建筑做出了高度分区控制规划,以保持建筑体量与西湖自然环境的协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城市天际线控制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脱节

现代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做出预期安排,协调城市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从而改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脱节也不容忽视,这反映了宏观,中观控制与具体实施中存在的矛盾。

天际线规划控制可以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要点中,一般并不作为一个规划或者设计阶段,只是为各阶段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给予城市天际线方面的考虑依据。在通常的天际线规划设计中,规定了天际线起伏的原则,建筑物限高等规划限制,但事实上建筑物的体量,色彩,建筑头部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都会影响到天际线最终效果的形成。

(二)城市房地产开发失控

房地产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形成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房地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然而,如果对城市房地产开发控制不当,就会带来城市景观的破坏。房地产业对天际线的负面影响首先反映在高层建筑开发过热。大城市里,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众多房地产商为了局部利益盲目追求建筑高度与外在形象的突出,城市天际线在不断升高的同时,变得越发杂乱。

其次,在城市景观保护区内房地产土地批租不加以有效控制,使房地产开发量过大,导致天际线受到破坏。青岛八大关地区是著名的景观别墅区,略加起伏的地形,大面积的绿化与掩映在其中风格各异的近代别墅成为这一区域独有的特色。在这一区域内建筑的高度与体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而九十年代初,受房地产利益的驱使,一栋体量巨大的高层旅馆在海角上拔地而起,使自然起伏的天际线发生突变,对汇泉湾东侧的天际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影响。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杭州湖滨地区。由于土地批租面积过大(房地产商联合两个地块开发),加上建筑设计忽视与城市尺度的呼应,导致建筑体量过大,天际线平直。

(三)“城市形象”建设的盲目攀比

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城市建设思想的不成熟以及长官意识的存在,有时这种良好的愿望却适得其反。据有关报道,中国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城市在自己的城市发展纲要中将“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建高楼已成为不少城市的时尚,高层建筑的多少被作为该城市是否现代化的衡量尺度。这种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导致了许多高速度、低质量的工程,对城市天际线造成了破坏。

某些城市的天际线规划设计甚至助长了攀比的风气,只求建筑的高度和城市天际线的气势,不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城市形态发展的内在规律,使设计难以全面实施。城市中产生单栋高楼耸立于虚空的景象,这种松散布置的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的是空间格局的混乱和天际线的破损。

(四)缺乏动态调控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不断的在发生变化,生长、衰败、扩张、收缩,以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从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来看,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日益完善,城市中各要素的联系也变得日益复杂。天际线作为城市的一种表征,同样在时间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天际线规划与现实状况存在差距是必然的。目前对于城市天际线的破坏,政府部门或是缺乏必要的重视,或是仅以静态的法规约束,搞“一刀切”。这样都不利于城市天际线的动态完善。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树立过程与目标并重的双重取向,不断的在各种因素的变化中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城市天际线的发展中应当既有控制,又有引导,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天际线,以有效的设计手段来调控天际线。

七、如何构造好的天际线

(一)保护传统的天际线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保留城市的天际线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看看巴黎,你要造高楼,就到外围去造,所以整个巴黎老城可以保留”。都市空间中保留下来的生态绿地是城市景观风貌的“协调剂”,可以协调不同的建筑形式,联系、疏解或浑染密集的都市空间,提升城市天际线的环境品质。既要保留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美,又要发展城市,难道就找不到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吗?

(二)用整—分—整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从整体入手,推敲大的各个区域层天际线的“构成”关系,运用现场体验、图纸分析、仪器测绘、模型检验,信息系统数据实验,利用当代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仿真技术GIS制定出该区域的天际线走向。“整体”确定以后,在该区域的建筑单体的设计规划严格按照城市管理部门下达的天际线形状而进行规划设计,最后再回归到“整体”中,以检验天际线给城市带来的效果。这种“面-点-面”的设计手法极大的知道了城市设计的方向。

(三)运用“一点透视”的原理

拜读城市,就是站在城市中的某一点,在视域开放、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距视点最远的山脊线和建筑群轮廓线也汇入城市的整体风貌。中间层次和近处的城市形态景物虽亦丰富多彩,但使观者首先感知的还是整体轮廓风貌。朝晖晚霞是很美的,如果用来衬托美丽的城市天际线,将是一幅幅反映季相美、地域美、时间美的感人画面。

(四)把握整体节奏感与建设用地关系

在现实设计中,往往建设用地不是服从整体规划设计用地的。比如一些地块出现了一些“夹心地”,或者一个大的地块里出现了若干家业主,将这块地划分的支离破碎,最后,每家地块做设计时,往往就会出现城市景观的节奏体现不出来、建筑群轮廓线的横向高低交替表现不出来。因此,只有清晰、有序、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才可能形成充满节奏和韵律感的城市轮廓线景观。

(五)重点设计高层建筑屋顶的造型

高层建筑屋顶的造型对城市天际线景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悉尼歌剧院等,其在屋顶上的设计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天际线。中国建筑从古到今,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屋顶文化”。且不说中国建筑屋顶所具有的实用功能以及经济性是否合理,就是在塑造城市天际线美的过程中也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当今许多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优秀建筑就说明了这一点。

八、高层建筑才能更好地塑造城市天际线

(一)我国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天际线发展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快速扩展,高层建筑在搭建的过程中只注重效率和质量,开发商和城市规划相关机构并没有考虑到高层建筑对城市轮廓产生的影响,造成了许多城市高层建筑方盒式的设计思路和外观篇一律,无法体现出高阶层建筑的设计感和艺术感,导致了城市的外观轮廓和天际线缺乏特色,严重影响城市美感,再加上相应高层建筑与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对于城市远处的视觉效果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了国内中国城市的城市天际线出现了杂乱、无规划的现象,使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效果大大折扣,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景观。

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了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城市设计者不够重视,规划工作做的不到位之外,还有高层建筑及其顶部设计等的问题同样对城市天际线产生了巨大影响。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相互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两者划分界限模糊不清,缺乏协调性。国内众多城市的前景天际线中存在连续的板式高层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远处的视觉效果,导致了对背景天际线的严重遮挡,使城市天际线的基本结构和层次完全丧失。

(二)如何使高层建筑美化城市天际线

如果说一个美丽的乡村要让人“记得住乡愁”,那么一座美丽的城市则要让人“望得见天际线”。说到底,城市之美,不仅应该美在细处,还应该美在大处;不仅应该表现在近处,更应该表现在远处。在城市之中极目远眺,透过一些高低结合、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古今建筑,看到近处的湖光水色、远处的山脊轮廓,以及更远处的日月星辰,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的融合,享受到恬淡、闲适之美。这样的天际线,美在眼中,醉在心上。

然而我国的县城几乎是没有天际线的,为什么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这么说呢?因为我国绝大多数县城都是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低层和多层建筑是无法构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的,必须要有几栋高层建筑进行点缀,才能真正构建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研究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

1.优化建筑高度

城市天际线与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得到更加完整的城市天际线,也可能是从远处江河的对岸或海湖水面上所看到的高层建筑和天空所形成的的轮廓。城市天际线也是城市人文文化、建筑特点、发展形象和宏观艺术效果的高度概括,它全面展示了城市功能和建设上的内涵,可以说良好的城市天际线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但这不等同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越高,城市天际线的轮廓和特征就越明显。

在高层建筑设计师,要结合现有天际线,保证高层建筑物体之间的高度差异,形成建筑物高度落差,使层次分明的天际线给观察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比如说海边城市,海滩地区的高层建筑的高度实际并不高,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却能组成沿海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各种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城市轮廓尽收眼底。城市的高层建筑是为了突出的城市创作的精神与内涵。

2.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及位置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是从某一开阔空间所看到的城市全部景象;也可以是从城市许多个高层建筑的露天平台或窗口所看到的城市各种建筑物构成的的基本轮廓线,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天际线走向和轮廓,在建筑密度差异很微小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整体建筑体积越大,对天际线轮廓的影响越大,同时使高层建筑物分布过于局限和单一,非常容易让人忽略各个高层建筑物的自身特色,完全无法体现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和理念。

因此,在高层建筑建造时要保证密度不要太大,如果建筑物过分集中,会严重影响城市天际线的整体轮廓,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一目了然,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凸显出城市的特异性文化和理念。

3.致力于建筑屋顶形态设计

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影响城市天际线的最主要因素。现阶段国内组成现代城市天际线的组要因素高层建筑建屋顶形态的设计散乱无规划、风格和结构上千篇一律,造成城市整体形象过分平庸毫无特点,完全无法起到城市标志性和象征性的功能和作用;屋顶形态更具艺术新能保证发展建设中城市的天际线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城市地理环境,形成城市天际线的鲜明特点和城市标志性,可以说高层建筑的屋顶形态比其高度更能影响到城市天际线的整体效果,对城市天际线的节奏感和韵律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天际线   高层建筑   体量   城市   城市规划   建筑物   县城   轮廓   优美   高度   特色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