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落伍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据德国《商报》网站8月12日报道,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太空之际,欧洲正失去未来。尤其柏林和巴黎陷入了各自为政的境地。

德国航天局局长瓦尔特·佩尔泽说:“欧洲在进入太空方面处在深重危机当中。”2022年,美国发射火箭近80次,俄罗斯也有大约20次。但欧洲仅5次,与印度相同,而且今年发射次数会更少。

6月,最后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升空。其后继型号阿丽亚娜6型火箭本应在2020年就绪,但技术难题导致其首飞一再推迟。欧洲的另一个大型项目也有问题:由意大利阿维奥公司制造的适合运载中等载荷的“织女星-C”火箭在去年12月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但在升空几分钟后就坠入大海。

新一轮太空竞赛已经展开,美中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欧洲却落后了。欧洲虽然有不少初创航天企业,但它们无法迅速让欧洲摆脱困境。这些企业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证明其运载火箭的适用性,而且它们目前仍专注于研发所谓的微型火箭。这类火箭只能将较小载荷运送到近地轨道。

欧洲航天局也意识到有些事迫切需要改变。欧洲航天局局长、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施巴赫尔说,欧洲需要的是“清晰的愿景和政治支持”。他说,欧洲不仅需要为航天事业投入更多资金,还需要更加激烈的竞争。

阿施巴赫尔说,欧洲人在技术上非常优异,培养出了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与美国或中国不同,在欧洲并没有多少人将航天视为“在未来保障生活水平、安全和富裕的基本要素”。

欧洲航天业让人想起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动汽车等创新领域。很多年前,专家和经济学家就预告这些领域将大有前景。德国和欧洲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但仍然落后。

欧洲航天局在阿丽亚娜6型火箭的研发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亲自主导研发的成本过高。现在,欧洲航天局将效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再参与火箭研发,而是将自身定义为客户,向企业提出研发要求。

拖累欧洲航天业效率的另一个因素是所谓的“地缘回报”原则:欧洲航天局的每个成员国都会拿到航天项目的部分订单。这导致项目进度缓慢,技术复杂。以阿丽亚娜6型火箭为例,其下级火箭助推器由法国制造,助推器外壳由意大利制造,上级火箭助推器在德国不来梅制造。总计有欧洲各地的大约500多家企业参与了这一项目。

拖慢欧洲航天业前进步伐的还有德法两国之间的分歧。德国更希望以市场竞争来提高欧洲航天业的效率,乐见众多初创企业挑战行业霸主的地位。但法国仍希望由老牌航天企业来主导研发工作。大体由法国人主导的阿丽亚娜集团的内部人士称,初创企业研发的微型火箭只能满足欧洲航天业的一小部分需求,而且不适合将大型和重型卫星送入更高的轨道,更无法承担探月任务。

航天业对法国的意义不同于对德国。除了阿丽亚娜集团这样的巨头外,法国还有1700家中小企业为航天业提供各种零配件。德国航天局局长佩尔泽对法国同行的立场表示理解,但他强调,虽然航天业的改革对法国来说比对德国更为复杂,会带来更多问题,但改革仍然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欧洲   巴赫   航天局   助推器   法国   德国   美国   航天   太空   火箭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