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要让母婴室从“有”到“优”

近日,记者调研发现,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设有母婴室,但是标记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在一些地铁站等场所的部分母婴室重建轻管,卫生条件、环境和设施不尽如人意,私密性较差,个别母婴室被上锁,沦为摆设。一些公园等场所则缺少母婴室,给哺乳妈妈带来诸多不便。(8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带婴幼儿出行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公共场所,如何给孩子更换衣物、进行母乳喂养,是父母们面临的不小难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然而,现实中不少母婴室缺少标识指引,室内设备配置参差不齐甚至形同虚设,与公众期望有一定距离。

如何实现母婴室从“有”到“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其一,将母婴室建设作为公共场所规划的标配。同时,根据场地规模、人流量等实际情况,对不同公共场所母婴室位置、数量等配置作出差异区分。其二,让母婴室设计立足用户需求。从对婴幼儿健康保护和家长需要出发,母婴室显然不是随便一间屋子、一张桌子、一个椅子就可以达到标准。早在2016年,就有明星在社交平台呼吁母婴室当设置“尿布台、洗手池、椅子、插座、垃圾桶”等统一配置。遗憾的是,几年过去,在一些场所相关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对此,日本母婴室标配了带安全扣的小床、热水器、洗手液、卫生纸等设施,值得借鉴。其三,对母婴室指引标记作出统一管理。一方面,标准化的标识设计,能够加深公众的视觉记忆、形成常识习惯,起到指引效果。另一方面,利用视觉捕捉等数据支持,对公共场所的标识大小、位置距离摆放提供参考,能让硬软件设置更加科学。其四,压实主体责任,为母婴室使用护航。对此,有关部门当增强对公共场所的母婴室设备、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不定期抽检,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促进母婴室配备、使用更加规范。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硕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付迎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母婴   中国青年报   花城   公共场所   婴幼儿   广州日报   椅子   标识   场所   设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