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故事⑨|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煎炒烹炸煮炖焖、腌卤酱拌生烤,十道美食,七八道离不开食用油。我国占世界食用油消耗量的两成,人均消耗量达到29.1公斤,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天人均消耗食用油为79.7克。但是,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远低于国际安全警戒线50%的标准。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让老百姓吃到更好、更安全、更健康的油,科研人员们正在奋力加油。小小的一勺油,也包含着满满的科技含量。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探访了江南大学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

让消费者吃到更多“中国好油”

正值暑假,走进江南大学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反应釜里正有条不紊地合成各类结构脂肪,分析仪器源源不断地输出数据……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王兴国正带着学生们记录数据。

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油脂工程博士,王兴国已经在油脂工程技术和成果转化一线工作35年,解决多个油脂生产技术难题,开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在实验室里,各种食物油被分类摆放着。记者随机打开一个容器,花生油的香味扑鼻而来。花生油是人们最常用的食用油。在花生油的加工过程中,花生易霉变的问题曾是很多企业的“拦路虎”。王兴国告诉记者,花生易霉变后产生的黄曲霉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多年前,团队就与国内知名花生油生产企业合作,改进花生的储藏技术,促进风味标准化。“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解决了黄曲霉毒素污染和生香留香等问题,实现了浓香花生油规模化安全生产。”

在王兴国团队的帮助下,这家企业开发出既保留营养元素又保持风味一致的规模生产新技术,同时使产品中的毒素低到检测不出的0.5微克/每千克以下。从此,这一品牌花生油走出地方,布局全国,成为全球花生油领域知名品牌。现在,中国花生油的产量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

亚麻籽油因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对“三高”人群友好,也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常购买的食用油之一。其实,亚麻籽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在西北地区被称为胡麻油。但是,传统的胡麻油存在着苦味和褐色问题,不易被消费者认可。“当时宁夏亚麻籽产区一家企业带着问题找到我们之后,我们多次前往宁夏,通过一遍遍实验、测试,最终对传统胡麻油的口感和颜色改良。”王兴国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团队还指导企业落实生产线布局、产品标准化、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帮助公司将亚麻籽油产量提升至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首先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目前,我国的油脂自给率低、供应结构不合理,已危及到国家的粮油安全。我们要抓紧时间,‘让油瓶子多装中国油、装中国好油’。”王兴国告诉记者,如今,他带领团队正在进行稻米油、棉籽油等新加工技术的攻关,助力国产食用油有更多品种和风味,保障粮食安全。

精准适度加工,让油脂更健康

食用油有很多种类。很多人都会问,什么是好油?王兴国给出的定义是: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安全放心,还要适合个人需求。

在实验室中,记者发现了两张对比照片,其中一张有年代感的照片上,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某一种颜色较浅的色拉油。王兴国娓娓道来其中的故事。“几十年前的一段时间,不少消费者认为,又精又纯、无色无味的色拉油最好。实际上,由于中西方膳食模式不同,色拉油不一定是满足国人口味和营养需求的最好选择。”他指出,对油料过度精炼,会造成微量营养物质流失,使损耗提高、得率偏低,并且在精炼过程中还会形成反式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为此,王兴国在当年率先发表文章呼吁行业改变过度加工模式,并提出油脂精准适度加工新模式。同时深入生产一线攻克了新模式加工的技术与装备难题,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标准体系。新模式被作为重大发展举措在全行业推广应用,初步扭转了行业过度加工态势。

“当时我国油脂加工业原有的技术、标准乃至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现行技术标准都当成金科玉律,而要勇于应用新技术去挑战、改变传统模式、工艺和标准等。”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王兴国提出了“精准适度加工”的食用油加工新模式。运用这一加工模式,食用油的营养物质保留率达到90%以上,反式脂肪酸低到检测不出。此后,“精准适度加工”列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

让脂质营养更全面,研发更适合宝宝体质的奶粉

除了很多食用油样品外,在实验室的角落里,还存放着几台大冰箱,冰箱的旁边有一台母乳成分分析仪器。“通过这台仪器,我们已经分析了很多份来自中国妈妈的母乳,在冰箱内,还存放着4000多份母乳。王兴国告诉记者,“油脂并不仅仅存在于食用油中,还存在于乳制品、保健品等多种食品中。中国人的体质与外国有着差异性。而很多婴儿奶粉采用的都是国外标准。怎样研发出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是团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很多妈妈会发现,与喝母乳的宝宝相比,不少吃奶粉的宝宝会存在体脂率相对较高和容易便秘的问题。王兴国团队发现,很多国外的奶粉会添加OPO,这是从外国妈妈的母乳中分析发现的,但在中国妈妈的母乳中含量最高的并不是OPO,而是OPL。此外,母乳中能够缓解婴儿便秘的物质被统称为UPU,而中国妈妈母乳中的另一类物质MLCT,能够影响孩子的体脂率。“所以,我们在全新研发的奶粉中首次添加了MLCT和UPU,这款奶粉已经于今年3月上市销售。”

除了奶粉中的油脂,还很多保健品中也有不少脂类物质。比如,功能性磷脂是医药、食品等行业重要配料,但是由于这种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我国所需磷脂曾一度完全依赖进口。

其实,在很多油脂加工厂的附近,人们可能会闻到一些有些臭味,其实这是磷脂变质的味道。为了解决磷脂产品的国产化难题,王兴国曾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技术创新,突破了磷脂系列产品生产的技术瓶颈,如今已经建立了我国自有的磷脂产业体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里面有很多学问,也有很多的‘卡脖子’技术需要攻破。我们要让更多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走上人们的餐桌。”王兴国说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编辑: 杨易臻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   交汇点   磷脂   花生油   母乳   食用油   奶粉   油脂   实验室   团队   加工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