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朝鲜和琉球两国断交的原因,双方关系是怎样恢复的?

最早源自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在成都所雕的《开宝藏》,宋朝当时与周边各国交往频繁,就把经书作为礼物赠送给周边各国。包括契丹、高丽。也允许外国僧人在当地购买佛教经典典籍,包括日本僧人等等。

此举,不仅有利于佛教文化传播,同时也更刺激了各国内部重雕大藏经的想法。各国以《开宝藏》为蓝本,进行重雕,其中以高丽大藏经更为著名。

进入十四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局势较为混乱,处于动荡不安时期,一直到了十四世纪下半叶才逐渐趋于稳定。一三六八年明朝建立、一三九二年朝鲜李氏王朝建立、同年日本结束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时代。

明朝成立初期,洪武、永乐年间分别在南京、北京雕《南藏》、《北藏》,但禁止将官方雕版的大藏经传出国外。但这个时候周边各国对大藏经需求较大,当中国方面无法输出,自己也无力完成雕版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朝鲜国。

除了琉球之外,日本也是不断向朝鲜半岛进行请求下赐高丽大藏经。根据《李朝实录》和《善邻国实记》的记载,从洪武二十七年至嘉靖三十二年,大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日本就向朝鲜请赐高丽大藏经达五十多次。

琉球王国在和朝鲜的贸易中,主要是来自于三方面的货物,一为朝鲜的高丽大藏经,一为东南贸易所得货物,还有就是一些南方的土特产。十五世纪以前琉球王国与朝鲜国建立关系往来,最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获取高丽大藏经。

从景泰六年开始,琉球国王尚泰久首次派使臣道安,前往朝鲜请求赐大藏经到弘治十三年十一月琉球国王尚贞派使臣梁宏、梁椿请赐大藏经。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和《历代宝案》记载的一共有七次,其中有五次同意赐予,但有两次因为伪使臣的问题并未下赐大藏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琉球国王首次请求下赐高丽大藏经的使者道安。

十五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琉球的佛教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琉球当时通过与朝鲜的交流,获得高丽大藏经。这些大藏经也作为王府的财宝加以保存。

弘治十五年,尚真将先王们下赐的大藏经保存在首里城前的藏经阁寺庙前的元鉴池和经堂,并且在之前藏经阁的场所重建了弁财天堂。

但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烧毁,大藏经也残缺不堪。另外,根据日本的史料《南聘纪考》上记载,弘治十五年琉球国王尚真也将一部分高丽大藏经赠与萨摩藩藩主,在这之中,大藏经同样发挥了促进国与国之间交往能力。

并且,从另外的方面来看,同样还提高了琉球僧侣自身的素质,对琉球的佛教传播起到了推广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了琉球思想、文化方面。

据此咨文来看,日本当时利用琉球遣使朝鲜之便,带赠琉球国王的礼物,这让朝鲜知晓琉球与日本亦有关系往来,从赠送东西的内容来看,除却一些土特产以外,还有大部分佛教经典,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佛经对于两国交往的重要性。

其次,佛教对于琉球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天顺二年,琉球王尚泰久铸万国津梁钟悬挂于中山王宫殿前。

文的内容介绍了琉球的位置,提及了“三韩”、“ 大明”、“ 日域”分别代表了朝鲜、明朝和日本。

以此可见,琉球和朝鲜的关系重要性让琉球奉为重中之重。铭文中也描述了琉球在大航海时代兴盛贸易的景象。同样也提及了祈求佛教保国泰民安之意。

明代初期琉球和朝鲜交往的过程中,文书往来成为了重要的形式。琉球通过将南海所获得的土产、方物,转送至朝鲜,再从朝鲜获得佛经等物品。通过这样的贸易往来,琉球弥补了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伪使臣”事件及琉朝关系的恢复

明代初期以后,朝鲜国内局势趋于稳定,琉球与朝鲜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但在两国持续发展之中,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琉球和朝鲜国之间的关系往来,并且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断交。

十六世纪早期,随着琉球海外贸易活动的总体衰落,两国往来也停止了。此后,一直到了十六世纪中后期,两国在北京使者间的相互往来,以及通过明朝朝廷遣返双方的漂风难民事件关系得以恢复。

此后,琉球和朝鲜国之间的交往换文和交换礼物都是两国的使臣在北京的会同馆进行。换句话说,琉球、朝鲜之间的联系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进行,自此北京取代了日本成为了两者间交流的纽带。

“伪使臣”事件及双方关系交恶

琉球和朝鲜两国,在往来的的一百余年中,“伪使臣”事件不断的穿插其中。最早的记载是《世宗实录》记载:

世宗五年正月丙戌,有称琉球国使送人,将土物来进,其书契、图书,皆非流球国。命议于朝廷。右议政李原曰:书契、图书、客人,皆非琉球,所进礼物,宜却而勿受。从之

”。

朝鲜国发现在接待琉球使臣的时候,他们所带有的书契、图书并不是琉球本.国所使用的,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在此之后,不断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如前文所提,两国关系开始之初,因为琉球尚不熟悉前往朝鲜的海路。所以在早期琉球与朝鲜交往中,琉球常常借用日本博多、九州、对马岛的商人或商船,代表琉球使节与朝鲜交往。

  1. 日本商人发现从中能牟取大量的利益,若以私人贸易为起头,它虽优于公共的或官方的贸易,但对私人贸易而言会有更多的禁令或者限制。

所以,若能以琉球国的名义和朝鲜进行贸易往来,对于商人来说是大有利益可赚。

这样导致日本博多、九州以及对马岛的商人经常伪造琉球文书,有些商人甚至改变囯和朝鲜国王的派遣内容,谎称是琉球使者赴朝鲜从事贸易活动。从一四三二年到一五二四年琉球入朝鲜的记录中,大多为“伪使臣”事件。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伪使臣”事件集中在朝鲜世祖、中宗时期。特别朝鲜世祖时期,这段时期是琉球和朝鲜交往最频繁的时间。

不论是送还漂风难民还是请求下赐佛经,有时候一年之内琉球使臣会多次前往朝鲜。

这并不同往常,每次琉球“使臣”的到访都会让朝鲜倍感压力,一方面是酬谢使臣送还本国漂风难民,一方面是国家内部的财政压力。最终因为,因为“伪使臣”事件的繁多,到十六世纪初,朝鲜依此为由和琉球王国方面断绝了往来。

此后长达一百余年,琉球和朝鲜方面的文献就没有记载双方直接性交往的史实。

嘉靖年间琉朝关系的恢复

朝鲜选择与琉球方面结束外交往来,一方面可以杜绝“伪使臣”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防范倭人的侵扰。但另一方面在处理与琉球相关问题的时候,却表现的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于双方漂风难民的问题上。

嘉靖九年朝鲜遣返琉球漂风难民

嘉靖九年,七名琉球人遇海难漂流至朝鲜,《中宗实录》中记载,传曰:予观济州牧使启本,则其所获人,非贼倭也,乃琉球国人。此亦邻国之人,衣服、饮食等物,令该司别加措置,送还事其速考启。

由此可见,当时朝鲜官员将这些漂流而来的异国人抓起以后,发现并非是倭人,而是琉球人。所以马上给他们提供衣服、食物等。

接着朝鲜中宗对于琉球国的一些风俗、人文产生了兴趣,并且中宗尤其着重审问琉球的水稻产业如何,其他还包括对于服饰、饮食等等的问题。

鲜官员对七名琉球人进行了审问,但双方语言不通造成了很大障碍,虽然请了“济州押来人”,但还是无法具体询问一些事宜。最后朝鲜王国方面遵照之前琉球使臣梁广一例,向釜山倭馆的倭人请求通晓琉球语言的人。

并且顺利找到了通晓琉球语的“佐马助家久”,通过其帮助,才顺利了解琉球漂流民的情况。关于如何处理和送还琉球漂风难民的情况,朝鲜国内部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这七名琉球漂风难民来自于琉球国本岛较远的岛屿,其他的内容倭人也不能了解的很清楚。对于如何送还他们,朝鲜礼曹的建议是将他们送到中国再通过琉球使臣送还琉球,这样也避免直接交给对马商人所带来的问题。

但中宗持有异议认为日本人并不能通晓琉球语,礼曹建议转送中国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这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需要派遣使者遣明,其次使臣抵达北京未必能遇到琉球使臣。

这次讨论并没能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所以只能再度讨论。这次讨论之后,朝鲜王臣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这些琉球人交至对马岛的使者,通过日本转送至琉球。同样,对马岛的使者也同意了朝鲜国讨论的决定,并表示需要书契,以便在国内通行。

当这些决定已经要尘埃落定之时,七名琉球漂风难民得知了这个决定,纷纷提出了抗议,并不同意这个决定。

琉球人因为得知朝鲜方面要将他们转交到对马岛使者,痛哭流涕,极度悲伤。中宗考虑到了转送日本国的种种困难以及对琉球人的苦难的怜悯。最终重新进行讨论,决定先送至中国,在通过琉球使臣还至琉球本国。琉球人对这个决定甚为欣喜。

最后,朝鲜中宗决定了派遣使臣吴世翰奉命前往中国,并将琉球漂风难民带至北京,再转送于琉球使者。

吴世翰在朝廷上也谈到关于琉球人来自于南方温暖的地方,不耐寒,在去往北京的路上路途遥远,请求赐毛衣以保证琉球人的生命安全,若到了北京出现死伤情况,可不是小事。其次,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中宗二十六年四月,朝鲜使节吴世翰“奉皇帝敕书,还自中国和朝鲜,百官迎于慕华馆”,明帝敕谕“ 琉球国民马木那等七名,漂流到境,随付进贡使臣,领解赴京等因。

足见王恤邻拯溺之义,忠敬可嘉,除将马木那等遣归外,兹特降敕奖励。王其恪守臣节,益敦礼义,庶永享太平之福,故谕”。朝鲜因解送琉球漂风难民到中国受到明朝皇帝嘉奖。

自此之后,朝鲜将琉球漂风难民全部经由明朝转交琉球使臣带回,这也成为了日后此类情况的范例。明朝也对朝鲜的送还琉球漂风难民的活动给以了嘉奖。

万历十七年,琉球商人三十余名漂至朝鲜,由朝鲜冬至使解送中国遣返琉球。万历二十年,即宣祖二十五年正月,“琉球人漂到本国,差官押送辽东,请转奏解还。”

琉球和朝鲜两国使节均通过北京转送双方漂风难民遣返,无疑大大促进了双方使臣在北京的沟通与交流。

嘉靖十三年,琉朝使臣在北京的首次往来

嘉靖十三年琉球使臣和朝鲜使臣在北京便有了一段简单的交流。那年正好是嘉靖喜得皇子,周围朝贡国纷纷来祝贺。

这位皇子出生,嘉靖皇帝甚为欣喜,以此昭告世人,并大赦天下。琉球和朝鲜都派出使臣来北京进贺,献上方物。琉球王国派使臣梁椿、朝鲜派使臣苏世:让来京。

《明世宗实录》中记载:“琉球国中山王尚清遣陪臣梁椿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中山世谱》记载道:“十二年癸已秋,遣正议大夫梁椿、使臣马吾刺等奉表贡方物。”从史料上可以看到琉球国王尚清当时派遣正议大夫梁椿、使者吾马刺等向明朝进贡,并且献方物贡马十五匹、硫磺二万斤。

朝鲜使臣苏世让后来所写的《阳谷赴京日记》中记载了他作为使臣往返的记录,其中有谈到他在北京和琉球使臣的交流之事。

我们可以得知,琉球使臣梁椿等人在北京的时候拜访了朝鲜使臣。朝鲜使臣询问了琉球关于风俗、产物等。文中“又好为僧”与笔者所提及的琉球崇尚佛教相契合,琉球在当时举国上下信仰佛教。

但文中说琉球产沉香、牙、玳瑁、胡椒、白檀,但我们通过了解具体的史实发现,琉球并不产这些物品。

十四世纪晚期到十六世纪初这是琉球王国航海远洋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一度被称为琉球“大航海时代”。当时的琉球人穿越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进行贸易活动。

琉球不仅与朝鲜有贸易往来,同样与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如暹罗、爪唾、马六甲、三佛赍、苏门答腊、安南、北大年,所以大多数胡椒、象牙、苏木等产物都是来自于这些东南亚国家。

琉球因为土地较为贫瘠,通过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的方式来准备向中国进贡的货物。

从《历代宝案》中我们可以更加确认这一史实,嘉靖九年,琉球国王尚清派梁椿作为都通事前往大泥国进行贸易。

琉球国王为了向明朝进贡事务,派遣梁椿等前往佛大泥国购买苏木和胡椒。从中足以看出琉球国对于进贡明朝的重视程度,也从另外的一面可以看到琉球本国土地贫瘠、物产稀缺。

此次事件,琉球和朝鲜确定了由北京进行中转漂风难民的体制。此后,两国的漂风难民都有使臣护送至北京,通过北京的使臣转送回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琉球   朝鲜   明朝   佛教   大藏经   使臣   嘉靖   难民   日本   北京   原因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