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院被开除医生发声求助:恳请重返岗位,将持续揭露行业黑幕

在医疗系统大整顿,几乎人人自危的风口浪尖处,偏偏有一个医生逆风而上,试图为自己曾经所受的不公待遇“平反”。


他,就是一直活跃在网络上的网红医生——张煜。

8月16日,原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被医院开除1年半后,在社交平台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求助信:

希望社会帮我发声,让我重回北医三院当医生。

按理说,当上了医生,就相当于端起了国家的“铁饭碗”,张煜究竟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导致他被医院开除了呢?


事情还要从2021年开始说起:

那时候的张煜,以肿瘤内科主治医师的身份,在社交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为大家普及肿瘤的相关知识。


后来,在一次与粉丝的交流互动中,他发现一位肿瘤患者花光了积蓄,却一直没能把病治好。


在看过该患者的病例及治疗过程中,张煜发现了其中的“黑幕”以及“过度医疗”的现象,于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巍医生。

据张煜称:陆巍在诊疗过程中,给患者推荐了一种叫做“克罗诺斯”的药物,它是未经批准的进口药,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能够支持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因此,张煜合理怀疑,陆巍打着医治患者的幌子,实则是为了从中谋取暴利。


陆巍自然不认,指责张煜血口喷人,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在网上展开了“骂架”。


最终,这件事引起了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卫健委的关注,在查明真相后,给予陆巍3万元的行政处罚,并勒令其暂停执业6个月。

自此之后,备受拥戴的张煜给自己定位为“揭黑医生”,只要是在他认知里觉得不合理或不合规范的肿瘤治疗行为,他都会一一曝光出来。


比如给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等,这会导致患者人财两空,甚至是加速死亡。


很快,张煜的行为得到了同行的抵制,也在网上遭受了很多质疑。


而他当时所任职的医院,也多次找他谈话,提醒他“言多必失”,不要因为个人行为对医院声誉造成影响。


但张煜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依然我行我素。


2022年2月中旬,张煜医生又因在社交平台连发4篇长文,批评“聊城假药案”涉事医生陈宗祥用药不当,被不少行内人士怒怼。

10天后,张煜突然收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解聘通知,并禁止他再以该院职工身份进行宣传和从事医疗、学术等相关活动。


对此,张煜表示万分不理解,他认为自己没有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难道维护患者权益,就是医生的原罪吗?


被开除后的张煜,没有放弃救死扶伤的梦想,只可惜这行里的水,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他接连给几十家医院投递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他似乎被整个行业“封杀”了。


在沉寂了18个月后,医疗反腐终于让张煜看到了生机。


他希望在这群医疗“蛀虫”中,大家能看到他这个勇于揭露行业黑幕的良心医生,帮助他重返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张煜医生的遭遇,引发了我们对职业道德和言论自由的思考,也反映出医疗系统整顿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张煜医生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他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也推动了医疗系统的改革和整顿,这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护患者利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医疗系统中,对于揭露问题和批评的容忍度还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保护以及利益维护。


这种现象阻碍了医疗行业的进步改善,也对医生们的言论自由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对于医疗系统整顿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一方面,要对医生的言行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医疗行业的规范运作和患者的安全;

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医生揭露问题和批评的权利,鼓励他们敢于说真话,为患者争取权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医疗系统才能不断完善。


可以说,张煜医生是医疗反腐的吹哨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中。


希望大家都能替张煜医生发声,支持他重返岗位,让他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黑幕   医生   行业   言论自由   上海市   职业道德   内科   社交   肿瘤   患者   岗位   批评   医疗   医院   系统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