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将陈光从中央委员名单中划去,陈光:我哪儿对不起你

“为什么我不是中央委员,我哪儿对不起你了?”陈光给毛主席的信中写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毛泽东为何把他从中央委员名单中除名呢?

勇猛英武,革命先锋

陈光在21岁那年投身于革命事业,从小就对正义和平等心怀向往。

在湖南一带,他组织了赤卫队,以12声枪响威震一方。

然而,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迫害和对赤卫队的打压加剧,陈光被迫解散了队伍,并将所有的枪支隐藏起来。

1928年,南昌起义爆发了,为了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红军迫切需要武器和装备。

陈光毫不犹豫的地将他所珍藏的12支步枪奉献给了红军,并且带领群众配合朱德的部队,攻下多座乡镇,消除多名恶霸,为当地的百姓带来曙光。

他坚信,唯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彻底消灭压迫和剥削的体制。

陈光的勇敢和决心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他被指派到湘南发动起义乱。

在这次行动中,陈光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成功地带领革命战士取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使得陈光赢得了更多人的敬佩和信赖。

1929年,陈光以副队长的身份参加了红四方面军。

同年,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领导才能,并成功救下了后来成为伟大将领的林彪。

林彪

他的英勇与决断在战役中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他荣获了二级红星奖章,成为中国共产党表彰的一位杰出人物。

1934年,陈光参加了长征,这场伟大的远征再次凸显了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在面对敌人的阻击和峡谷地带的困境时,勇敢地站了出来,为团队开辟了一条生路。

在大渡河的危机中,陈光也是那个冒险的人,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传奇。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陈光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在1938年3月之后,林彪因为身体原因被迫前往苏联接受治疗,115师需要一位新的师长。

于是,18集团军总部决定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

尽管毛主席更希望罗荣桓来接替,但最终毛主席还是支持了18集团军的决定。

之后的陈光便开始了5年的代师长时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打响了抗战的第一场胜利——平型关大捷。

虽然资料文献一般都认为这是林彪的光辉战绩,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参加这场战斗的主力陈光旗下旅的两个主力团。

在此期间,一支队伍带领着他,从山西进军到山东,胜利一场接一场。

然而,在陆房突围战斗中,由于陈光的评估错误,尽管敌军被打败,但战斗艰难异常,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还为未来的冤屈埋下了伏线。

直到1943年3月,陈光被调回延安学习和参加中共“七大”。

划去两人,缘由如此

中共七大出席会议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

大会选举出了44名中央委员和33名候补中央委员,同时,在6月19日,还选出了十三名中央政治局委员。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七大会议中,原本有两人——李井泉和陈光,是要当选为代表的。

他们曾经跟随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奋斗,不仅资历够,也有丰富的功劳。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毫无问题地当选为中央委员。

但是,毛主席却在最后时刻将他们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

李井泉

其实,毛主席这样做是大有深意的。

因为毛主席在审查中央委员名单时,发现出身于井冈山红四军的中央委员占比太高了。

如果再加上李井泉和陈光,那么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可能会让人们产生误解,误认为毛主席在搞“一言堂”,党内在拉帮结派。

为了避免外界对党内的误解,也是毛主席觉得与他们两人关系近,都是井冈山一起出来的,容易沟通,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郁郁不得志”

陈光得知自己落选后,情绪波动较大,对身边人发出一些不满的言辞,甚至特意写了一封长信给毛主席,表达自己的抱怨。

他在信中详细列举了自己过去所做的贡献,并暗示伟人在处理上可能存在不公之处。

李井泉则保持内敛和冷静,尽管情绪较为低落,但并未表露出任何的抱怨。

毛主席展现了非常宽容的一面,他并没有因为陈光的态度而生气,相反,他在回信中肯定了陈光的一些正确意见,并试图安抚情绪。

他还提到,将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再单独讨论人选的问题。

胸怀大局

同样,毛主席还给一直保持沉默的李井泉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意图。

李井泉阅读了这封信后,顿时明白了毛主席的意图,并表示完全理解并支持中央的决定。

在事情发生后,毛主席对李井泉的印象有了显著的改观,他开始认为李井泉有能力胜任重要职务。

果然,到了1956年中共八大时,李井泉同志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

后来他还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了一位副国级的高级官员。

六十年代初,四川省调拨了大量粮食支援全国各地,李井泉在调度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中央的重要任务没有辜负。

他在红军时就担任过粮草后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国后,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人生悲剧

在新中国成立后,陈光被调任广州,继续参与国家建设的工作。

他担负起剿匪、巩固治安和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的重任。

然而,由于陈光仅上过三年私塾,文化水平有限,导致在政策掌握上出现了偏差和重大错误。

陈光甚至违反了政策,将他老家的烈士子女和知青招到广州来办训练班。

组织上发现了陈光的错误,并第一时间找他谈话,要求他改正。

但是,陈光的性格执拗,他认为组织对他的错误评价过于严重,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甚至发脾气。

最终,陈光被给予了开除党籍的处分。

中央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可惜的是,陈光始终不愿接受劝告,坚持己见。

从此便开始了软禁的日子,直到1954年,被长期关押的陈光感到无望。

最终,陈光选择了以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高级将领变为阶下囚,他承受了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这位曾经在战场上无惧敌人枪炮的英雄,最终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因为性格上的缺陷以及其他一些事件的影响,陈光的人生走向与李井泉截然不同。

结语:

相较于李井泉的人生,陈光的命运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如果陈光能够坚持下来,或许他的人生走向将完全不同,可惜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中央委员   泸定桥   平型关   南昌起义   井冈山   赤卫队   集团军   党内   师长   红军   中共   情绪   错误   名单   代表   人生   陈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