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极限飞盘“尝鲜”过后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肖翊|北京摄影报道

“飞盘确实没有去年那么火了,留下的都是真爱这项运动的人。”

不需要价格高昂的装备,相对灵活和自由的场地,以及并不激烈的身体对抗……无论是出于社交目的还是竞技,飞盘运动近些年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过,从今年初至今,无论是飞盘活动还是参与人数,都明显回落。飞盘“降温”有多方面因素,但从项目发展角度看,飞盘“降温”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飞盘运动今年明显“降温”,但真正的爱好者还是热衷于在赛场上切磋技艺。

带着北方飞盘俱乐部冒雨训练的孙大伟,不久前刚代表北京队参加完在温州举办的首届全国飞盘锦标赛。全国飞盘锦标赛是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办的首个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代表队报名参加的国家级飞盘赛事,共有来自北京、浙江、海南、新疆等22个省份的600多名运动员参赛。

今年9月6日至10日,孙大伟还将作为国家飞盘队的一员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举办的2023年亚洲大洋洲飞盘锦标赛。

近期由北方飞盘俱乐部发起的HAT赛(玩家在比赛前随机分组,临时组成不同的队伍进行比赛),从早上8:00持续到晚上7:00,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等地区的8支队伍,160多人参与。

40℃的高温下,他们喝下一瓶藿香正气水,返回场地,即使赶上北京的雨天,依然坚持训练比赛。这些用爱发电的飞盘爱好者,正通过一场场比赛,让大家关注到飞盘作为体育项目的本质。

孙大伟作为发起人的北方飞盘社群,正在备战北京市通州区体育局今年9月2日至3日举办的首届北京城市副中心飞盘公开赛。

这项运动独特的地方在于没有裁判,需要运动员自己在场上进行裁决,若有争议则互相讨论解决。所以,运动员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尊重彼此、尊重裁决,这被称为“极限飞盘的精神”。

Ella的爸爸妈妈通过玩飞盘相识,如今已是三胎家庭。

随着竞技水平更加高超,对飞盘规则的理解更加深入,众多爱好者已经从飞盘“小白”,成长为飞盘“达人”。飞盘项目也从之前的小众运动成功“破圈”,成为市民健身运动的新选择。

随着这项运动沉淀下来、更加规范有序,以及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和文化赋能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飞盘未来再次高飞仍可期待。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5期)

2023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飞盘   马尼拉   通州区   中国经济   俱乐部   锦标赛   北京   运动员   爱好者   周刊   极限   故事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