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旅游特种兵,都跑去兰州了

自从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以后,平均每三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在上学和上香之间,选择了直接上路极限打卡。

如果说这届大学生把特种兵式畅游北京带出了圈,那么兰州就是把这种模式升级到了地狱模式。

原本说好的24小时特种兵式旅游,现在已经内卷到8小时极限推进了。

这届大学生已经离谱到什么程度?

你今天24小时硬核游北京天安门、国博、天坛、南锣鼓巷、什刹海,玩得是漏夜而来、漏夜而归的心跳和真实。

我明天就要8小时极限打卡兰州:

不仅要去打卡黄河母亲雕塑,还要坐羊皮筏子感受横渡黄河的快意;

白天渡黄河,晚上就逛中山桥和白塔寺;

更要抽出空去兰州中心看魔鬼鱼,在省博跟马踏飞燕玩偶贴贴;

喝放哈、吃牦牛酸奶,光是不同的牛肉面半天就能尝个好几碗。

别的不说,一碗面下肚,“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牛肉汤色清亮、白萝卜片洁白、呛辣椒油颜色红亮、香菜蒜苗翠绿、面条柔滑透黄)的兰州牛肉面真的让人爱不释口。

明明白白地把成年人的“既要又要且要还要”诠释得淋漓尽致!

大学生们踩着早八的点,赶着晚八的课,主打的就是一个兴起而至、没假而返的极限心跳快乐。

让人不禁感慨,不是吧你们,现在出来旅游也需要这么卷吗?

当你以为只有大学生在乐此不疲地推行特种兵旅游这项娱乐的时候,殊不知官方文旅也都配合得很,纷纷推出各种“显眼包”文创,引起大学生的注意。

什么中国木雕博物馆“带薪摸鱼”功德木鱼,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宝剑毛绒挂件……

最好笑的是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前有“马踏飞燕”,现有“牛哞王”,果然有卧龙在的地方,必有凤雏。

甘肃省博,真有你的。无论是哪一个周边,放到整个文创届都是相当炸裂的。

“马踏飞燕”玩偶一出,不仅以其炸裂的身姿和扭曲的表情成功赢得了全网瞩目,更让人直呼道德在哪里?人性在哪里?周边在哪里?实物又在哪里!

“马踏飞燕”的表情包,尤其是正脸的,现在已经成为网红界的新顶流了。

尽管兰州官方那边出的牦牛玩偶画风好像也逐渐开始走歪,已经发展到了被网友怀疑是不是跟峨眉山的老表有近亲关系的程度,但架不住这届大学生唯爱凑热闹,主打的就是一个《在你手里我不放心》《让我看看怎么个事》。

在这种热闹的互联文化语境之下,一户一马踏飞燕的盛世相信已经不远了。

但不管是24个小时还是8小时的特种兵旅游,能极限打卡的仅仅是兰州的景点,打卡不完的却是兰州的厚重历史以及多元民俗。

如果说火车从河南疾驰而过,途经的是半部《中庸》,那么向甘肃而行,去往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金城兰州,你将看到的是一个盛世汉邦举国之力经略西北的统一梦想。

一直以来,兰州都是一座被低估的旅游城市。

在北京、南京、西安等一众历史名城中,兰州不是最突出的那一个,但它却有着其他城市从未有过的荣光。

因为兰州所在的地区,曾经是名垂千古的汉武大帝日思夜想、求而不得的地方。

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两度指挥河西之战,“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腋”,一举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圆了汉武帝的兰州梦。

兴高采烈的汉武帝一口气在这里设下了河西四郡,真正将甘肃全境纳入了汉朝版图之中。

没有古都buff,没有盛世光环,兰州仅凭自己绝无仅有的地理位置,就成为了一个名留青史的顶流皇帝的白月光。

单就一个战略地位,历史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不少笔墨。

尽管从狭义上来说,河西走廊并未将兰州纳入,但若想要开启这段旅程的探索,却不可绕过兰州。因为兰州这座城市不仅仅是探索内部疆域的起点,更是历史上河西地区多文明、多民族共生共存共融的集大成中心点。

再加上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优势,让兰州有着固若金汤的战略美誉,以及甘肃总设计师汉武帝的绝妙手笔,自身自然风光瑰丽、战略地位加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兰州都是一座被世人低估的旅游名城。

5A,那是旅游景点评级的顶点,但不是兰州的顶点。

你以为的兰州,版图的中心、内疆的起点。

事实上的兰州,碳水天堂、民谣沃土、历史名城等标签只是多元兰州的其中一面而已。

就拿面来说,来兰州吃面能让你一个月不重样。

这里的面,丝毫不逊色面都山西。尤其是在孕育了面食文化的黄土高原的天然地理优势之下,黄土土层厚实、土质疏松,特别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玉米这类农作物,因而磨出来的面粉韧性大,就算做成面条也不容易拉扯断。

长久以来,多民族的融合,更是赋予了兰州人民在面食种类的探索创新上的各种灵感。

就以做法来说,就有拉条子、扯面、擀面、擀杖面、浆水面、炒面片、卤面臊子面、肥肠面、酿皮子……所有你想的到想不到的做法,都被兰州人开发了个遍。

不仅如此,面食形状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比如长饭、细长面、疙瘩面、旗花面、漏鱼儿、锅鲰、荷叶饼、菜盒子、刀把子、花卷子,什么圆杆子、裤带子、韭叶子和芨芨棍,这些通通都是面。

还有兰州特色的“放哈”,也就是一种甜胚子奶茶。酸甜却有嚼劲,还带着些许酒香,青涩且香醇,是兰州这片土地独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放哈”在兰州话里是“放下”的意思,短短两个字在古朴豪放而又生动活泼的兰州话演绎之下,颇有几分江湖的爽气和快意。

一杯酸甜口的婉约奶茶,却有一个如此豪放的名字,尽显兰州人民豁达乐观的性格底色。

除去特色的美食,更不要说金城兰州还是和山城重庆齐名,被誉为活在民谣想象中的城市。

低苦艾一首《兰州,兰州》唱尽了多少金城的思念,野孩子乐队《黄河谣》更是以黄河母亲为创作灵感,将传统民乐和现代音乐完美结合,为兰州这个城市增添了无数想象。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所有的英雄想象和家国情怀在兰州这片厚重的土地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爽朗豁达的兰州人民看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他们喝酒要“打圈”,和在桌的每个人喝六杯才叫做“打一圈”,甚至去吃席从早八就开启了微醺模式。

他们生于河谷,长在黄河,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爱折腾的活力。

大口吃面,大碗喝酒,吼秦腔,打太平鼓……不仅如此,他们的黄河奇石名动天下,葫芦雕刻蜚声海外。

在传承多民族民俗和发展现代文旅体育的道路上,兰州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一个冷知识,兰州也有秦腔,而且还是秦腔的重要分支,兰州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戏窝”。兰州人民不仅爱戏,更懂戏,中国戏剧家协会甚至把兰州称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

在滨河路上、在水边、在广场、在公园空地……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总能时不时地听到秦声秦韵混杂着广场舞的广播声顺风而来。

一边是服装各异、踩着悠闲舞步的大妈们跳广场舞,一边是戴着石头镜子的戏迷们吼秦腔,这是兰州这座古老城市独有的活力和魅力。

《2018年中国人运动报告》数据显示,兰州人最能走,人均日行7638步。

不仅如此,他们还热爱展开各种人类高质量运动。尤其是马拉松运动,自从2011年第一届兰州国际马拉松开跑以后,这道靓丽的“黄河风情线”就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跑马爱好者。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兰州   特种兵   金城   河西   黄河   秦腔   旅游   汉武帝   飞燕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