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件事,常吃四件宝,安稳过秋天


做好六件事,秋天少生病


清晨要喝一碗粥


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的典型现象,天气一冷,拉肚子、胃疼、食欲不振等毛病就找上门来。秋天的早晨喝一大碗粳米粥,既可防秋凉,又能和胃补脾。


酸味食物除秋燥


秋天吃点酸味的食物,如柑橘、山楂等,可以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效果,能有效预防“秋燥”。


后背双脚得护好


虽说“春捂秋冻”,但“秋冻”的时候,一定要护住:肚脐、后背和双脚。



肚脐即神阙穴,又名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此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神阙穴是中医养生保健学上有名的“长寿穴”,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无法比拟的。神阙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宁心、调和气血、通畅经络的作用,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



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统摄一身之阳。同时,支撑整个背部的脊柱,称为“龙骨”,脊柱不正,可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背部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养好背可为身体扶正固本。


此外,人体背部还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人体的元气通道,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又称阳经之海,统摄一身阳气。膀胱经通联脏腑气血,刺激膀胱经可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



双脚如果着凉,会大大降低人的抗病能力。此外,脚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穴——涌泉穴。涌泉穴按摩,俗称“搓脚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

民间有“寒从足入”“温从足入”之说,按摩涌泉穴等足底腧穴可以起到祛病延年之功效,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十分推崇。中医认为,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跃肾经经气,振奋人体之正气,调整脏腑之功能,从而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尤其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推搓涌泉穴还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大便秘结等多种疾病。


早睡早起能养肺


中医常说,“秋养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早睡能够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既避免了阳气外泄,又调养了阴气。


按摩人中防便秘


秋天容易季节性便秘,按摩人中穴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用拇指或中指指肚有节律地按压“人中穴”,一直按到有便意为止。最佳按摩时间是早餐后10-15分钟。


多“喝”秋风更健康


秋风是一年四季中,最有“营养”的风。清晨和周末去山林、公园做几次深呼吸,可达到保健功效。如果从此时开始坚持晨练直至冬季,更是让全身器官在“空气浴”中接受了耐寒锻炼,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础。



四不做


不洗冷水澡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是入秋后不能再贪凉洗冷水澡。


不做剧烈运动


秋季是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切莫剧烈运动。秋季适合做一些有氧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


不做熬夜之人


入秋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每晚尽量在22:0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保证6小时。


不要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秋季进补,吃四宝


梨:润肺止咳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梨还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蜜橘:止咳化痰


蜜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功效。与银耳合用有养阴润燥、美容嫩肤的效果。


银耳:养胃生津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平时可将其撕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对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有不错的补益之效。


百合:清热润燥


百合能清热又能润燥,鲜百合多用来烹菜,也可煲汤或煮粥,干百合则常用来煲汤,更经得起熬煮。



饮食禁忌


不吃寒凉之物


入秋后,万物收敛,要注意不吃寒凉之物。寒凉食物,会损害体内的阳气不足,危害健康。


少吃辛辣之物


秋季易犯“秋燥”,此时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之物。烧烤、辣椒、生姜、花椒等食物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生姜。古书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干燥易上火,而生姜属于热性,不宜多食。


少吃油腻之物


秋季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逐渐好转,加之“贴秋膘”之说,很多人便开始“大鱼大肉”进补起来。此时,一定要注意切莫吃太多油腻食物。刚入秋,很多人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肉类及油腻重口味食物,则不利于健康。



秋季养五脏,推荐这几款养生茶


养心,喝红茶


秋季,喝点性质温和的红茶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喝点红茶,有助于养心,保护心脏健康。英国科学家在经过了14年的研究后发现,每天喝红茶,3杯以上,能够让患心脏病的概率下降11%。所以,秋季养心,喝点红茶是不错的选择。


养肝,喝蒲公英根茶


保护肝脏健康,可以将蒲公英根,按照红茶发酵工艺,炒制成茶,可大大降低蒲公英的寒性,更适合秋季饮用。蒲公英,入肝经,可排肝毒、降肝火、预防肝损伤,尤其是蒲公英根,效果优于蒲公英叶子。现代科学证实,蒲公英根可以对抗体内毒素,解除体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从而保护肝脏健康。用蒲公英根泡水代茶饮,可以很好地保护肝脏健康。


养脾,喝茉莉花茶



茉莉花,芳香入脾,醒脾开胃,除辟秽治痢。用茉莉花泡茶喝,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有助于脾胃健康。秋季保护脾胃,可以泡点茉莉花饮用。


养肺,喝玉竹茶


玉竹,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玉竹,味甘多汁,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润肺止咳,改善咽干舌燥,还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所以,用玉竹泡水喝可以润肺、排毒,有益健康。


养肾,喝玉米须茶


玉米须,味甘、性平,不仅入胃经,而且入肾、肝、胆经,可利水消肿、清肝利胆。经常喝点玉米须水,有助于促进肾脏排毒,预防肾炎,保护肾脏健康。■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生命时报等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玉竹   秋后   阳气   生津   蒲公英   背部   红茶   安稳   秋季   秋天   人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