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 山海生“金”-平潭以生态建设助力绿色新发展

长江澳 融媒体记者江信恒摄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时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

殷殷嘱托回荡在岚岛大地,化为岚岛儿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近年来,平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和谐画卷。

稳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 秀美胜景扑面而来

8月,正值旅游旺季,君山环岛路沿线海岸带吸引了不少游客一路拍照打卡,尽享滨海美景。“我们从南部沿着环岛路一路向北来到镜沙,最大的感觉就是平潭山海景色相融,海岸线蜿蜒曲折,沙滩环境很好,大家玩得很开心。”来自江西的游客吴俊峰感慨道。

改变来自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项目通过对君山环岛路沿线、大澳湾、裕藩湾约7.9公里海岸带,采取海滩整治修复、沙丘修复、植被固沙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岸线生态功能,构建起海岛东部完整的生态屏障。

“项目修复了君山沿线的海岸线,减少水土流失,并结合沿线的特色石头厝和观光步道、观景平台等旅游设施,提升了周边的旅游生态景观。”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管理处工作人员林娜说。

2010年以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南向北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先后完成竹屿湾和坛南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大屿岸线修复及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整治修复受损岸线54.7公里,海域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目前,平潭东部沿岸防灾减灾生态屏障带已基本打造完成。

“后续实验区将开展平潭北部海岸带和主岛周边有居民居住海岛的保护修复工作,重点修复象鼻湾、长江澳、大练岛、东庠岛和屿头岛等的侵蚀岸线,全面提升平潭海岸带整体防灾减灾能力。”林娜说。

全力推进海漂垃圾治理 优良生态跃然呈现

海岸带和近岸海域环境是平潭宝贵的旅游资源,而海漂垃圾堪称海岸线环境“杀手”,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影响沙滩面貌和旅游环境。早年间,平潭主要对部分重点景区沙滩实施垃圾常态化清理,其余海岸带尚未整治到位。近年来,平潭加大各海岸带环境的清理力度,进一步提升海域颜值。

11日,记者来到平潭国际旅游岛沙滩运动基地、平潭澳前客运滚装码头等地看到,工作人员在海岸边操作沙滩清洁机,将埋在沙子里的垃圾一一翻出,还有不少保洁人员在清理海漂垃圾。

“我们引进了两台沙滩清洁机,它的清洁效率可达2.3万平方米/小时,配合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仅对各个海岸线进行常态化清理,还加强景区周边海滩清洁力度。”福建东飞集团海漂垃圾清理项目组负责人林孔锋说。

2021年,实验区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在海漂垃圾治理的源头减量、末端保洁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2022年,实验区资源生态局采购了海漂垃圾清理保洁服务项目,实现非景区岸线海漂垃圾常态化清理,全年共清理海漂垃圾约3200吨。

据统计,2022年实验区海漂垃圾分布密度为285.3平方米/公里,较2021年下降40.03%。今年上半年,实验区海漂垃圾分布密度持续下降,为241.5平方米/公里。

今年,实验区继续采购海漂垃圾清理保洁服务项目。林孔锋介绍,公司在8月10日进场履约,整个保洁团队有120余人,采取澳口负责制,分组对金井、海坛、君山、苏平四个片区以及7个有居民居住小岛的海岸线开展清理工作,服务岸线长度约350公里。

“我们要求服务单位每天对重点区域进行清理保洁,对全区海岸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清理保洁。接下来,我们会联合片区管理局对服务单位的清理保洁工作开展检查和定期考核,确保海漂垃圾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实验区自然资源服务中心生态环保科工作人员傅阳磊说。

持续“充植”沿海防护林 绿色屏障愈加牢固

要夯实国际旅游岛的生态基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近日,记者驱车驶过长江澳时看到,道路两侧一株株木麻黄沿着海岸线不断延伸,海陆之间,绿色充盈铺排,展现出勃勃生机。

“这里的风景非常美,让我心中格外宁静,这样的美景可以媲美全国很多地方。”在长江澳游玩了一天的浙江游客徐卓伟连连点赞。

依托长江澳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验区积极发展特色滨海旅游,如今长江澳已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生态旅游。

“这里经历了两次造林,政府在风口最前沿修建挡风沙堤,并在沙堤上种了植物,起到固沙效果,因此这里的风沙小了许多。”村民林孝华从2018年开始在长江澳摆摊贴补家用,对这里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在他看来,得益于长江澳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家才吃上了旅游饭。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林业管理处副处长江晓敏介绍,长江澳沙荒风口是平潭五大风口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平潭开始在长江澳进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经长期的综合治理,目前实验区已建成5公里左右的沿海基干林带,除了木麻黄外,近年来还试验种植了菌草。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长江澳的变化只是平潭生态系统修复的缩影。近年来,实验区通过沙荒风口治理、拓展造林空间、引进新的适生造林树种等方式,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截至2022年,全区森林面积17.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06%。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因地制宜、因岸施策,针对不同海岸类型及海岸资源环境特征,实验区仍将适时通过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景观改造等措施,持续推进海岸修复,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实验区资源生态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平潭融媒体中心

记者:林伊铭 林海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平潭   海岛   防护林   长江   风口   海岸线   屏障   沿线   助力   沿海   海岸   沙滩   海洋   生态   垃圾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