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一碗糁汤里的沂蒙情怀

中新网临沂8月11日电 题:山东临沂:一碗糁汤里的沂蒙味道

作者:梁犇 尹君 沈森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早餐是一座城市的味道,代表着它独有的气质,就如北京豆汁、广东早茶、西安胡辣汤一样,热腾腾的一碗糁汤是浓浓的乡愁和沂蒙情怀。

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花山路一家糁馆拍摄的糁。尹君 摄

凌晨时分,喝糁的顾客已经排起长队。“掌勺人”站在一口大锅前,用大勺将熬制了几个钟头的糁舀进白瓷碗中,再抓上一把牛肉片或鸡丝,肉汤的清鲜、胡椒的辛辣瞬间弥漫开来。食客们喝糁一般会配上一两根油条或一个香酥大饼,把刚出锅的食物下肚,满足感也从腹中油然而生。

关于糁,记载有很多种。糁又叫“肉粥”,是一种用骨头肉熬制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的一种早餐食品。《礼记·内则》中记载,“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其描述的制作过程与现在较为相似。而在清康熙年间编撰的《沂州志·秩》中,罗列的“糁食”则有16种之多。

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花山路一家糁馆,工作人员在给客人盛糁。尹君 摄

关于糁的由来,还有一个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的故事。相传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大书法家王羲之经常接济他们。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为了报恩,将家中留着下蛋的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鸡汤被煮得黑糊糊,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王羲之。王羲之看着送来的鸡汤,不好意思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食客在沂南县花山路一家糁馆吃早餐。尹君 摄尹君 摄

如今,在临沂的大街小巷,你会经常看到标有“糁”字的店铺。如果你不是当地人,那你可要注意了,这个“糁”字在现代汉语拼音中只有“sǎn”和“ shēn”的读法,而在临沂方言中,这个字读“sá”。据沂南县饮食服务商会会长贺洪君介绍,“sá”这个读音来源于乾隆皇帝。贺洪君说,在早期,这种特别的美食并不读“sá”,而是到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他路过临沂用早餐,想尝尝当地的名吃,地方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肉粥献了上来,乾隆一尝,感觉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闻起来香喷喷,喝下去暖暖的,感觉特别好,于是赶紧问了一句:“这是啥?”由于随行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成了“sá”,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种肉粥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制糁的技艺流程几经演变,最终成为承载着沂南历史、文化的特色美食,在热、辣、油、腻的味道中,也包蕴了沂南人粗犷、热情、淳朴、憨直的个性。2013年,糁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食客正在沂南县花山路一家糁馆享用早餐。尹君 摄

坐落于沂南县花山路上的老味道糁馆始营于1998年,20多年来坚持匠心熬制,既传承着本地人“舌尖上的老味道”,也成为外来游客“觅年味、品非遗”的首选。

国彬是老味道糁馆的经营人。他介绍,每天凌晨一点多,当整个城市还在沉沉入睡,各个糁铺的制糁人就已经开始起火烧锅,熬制当天的头锅糁。沂南人对头锅糁,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以前流行‘开锅糁,刮锅粥’,为的是填饱肚子,那时候一般五点半才开门营业,现在夜生活丰富了,许多夜班族、游玩的人凌晨两点半就来喝头锅糁。每天凌晨三四点,大街小巷的糁汤店里,早已人来人往。”国彬说。

一家面积不大的糁馆内排起了长队。王浩 摄

国彬自小爱喝糁,多年来,糁的味道一直伴随着他。清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糁,是他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大家“舌尖上的味道”不走样,十几年来,国彬一直坚持用特制的传统大泥缸,熬制糁汤。每天他都会来到市场上,挑选做糁汤所用的牛肉。国彬介绍,做糁应选用精致牛大腿骨,敲碎,使骨髓外露,投放到传统的大泥缸中。大火煮,小火焖。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熬制,牛骨的香气被完全释放出来,汤底变得色泽乳白,香气诱人。配以十几种香料进行调味儿,出锅后,再加入肥瘦相间的肋条牛肉,这样做好的糁汤,浓香扑鼻,热辣不腻。

每年,国彬还和当地志愿服务组织一起为环卫工人送免费的糁汤。他希望自己做的锅糁,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阿姨,我们是红色沂蒙志愿者协会的,今天早晨我们搞了一个活动,请我们环卫工人喝糁。”凌晨四点钟的一碗糁,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像这样的活动,沂南志愿者已经组织了很多次。这一碗碗糁汤,不仅安慰了环卫工人的辘辘饥肠,更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热、辣、香、肥”沂南人用这四个字形容着糁的味道。“土生土长的沂南人都知道这家糁馆,小时候爷爷经常提着他的大保温桶带我来喝,可以说这家糁馆伴随了我的成长。”王凯是老味道糁馆的忠实粉丝。“喝完浑身都觉得暖乎乎的,舒服。”王凯说完端起碗猛喝了几口。

厨师正在熬制糁汤。王浩 摄

“我最喜欢喝头锅糁,香而不腻。我每天早上5点就来排队,为的就是喝上这头锅糁。”61岁的李效益老人说。如今,抢喝头锅糁已成为凌晨四五点钟沂南的独特风景。

对出门在外的临沂人来说,一碗热气腾腾的糁是浓浓的乡愁和情怀。“糁喝的是情怀,是家乡的味道!时间长了不喝就想!”经常出差的王磊告诉记者,只要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喝碗糁,“舒服、踏实”。有外地朋友来,也一定会带他们尝尝这属于沂南的特色。

蒙山高,沂水长,魂牵梦绕是糁汤。糁融合了沂蒙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等浓厚地地方特色,“糁不仅是一种早餐,更是革命老区深厚饮食文化内涵的承载。这种传承了上百年的小吃,不断撩动着人们的食欲,丰盈着人们的味蕾,它是每一个沂蒙人对家乡味的深刻记忆。”贺洪君说。(完)

(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沂南县   沂南   王羲之   临沂市   沂蒙   临沂   食客   山路   情怀   早餐   山东临沂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