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的辨证论治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西医学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即相当于中医学时行感冒。

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分析:风寒外束,卫表不和。肌表为寒邪所束,经气不得宣畅,故发热无汗,恶寒头痛;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喉痒,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征象。

方药:荆防达表加减(葱白2段、苏叶6g、豆豉6g、白芷6g、荆芥9g、防风9g、杏仁6g、前胡6g、桔梗6g、炙甘草3g,水煎服,饭后服,不要久煎,水开20分钟即可。)方中葱白、苏叶、豆豉解表发汗,荆芥、防风疏风散寒,杏仁、前胡宣发肺气,白芷通窍,桔梗开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

咳甚加白前6g、紫菀7g宣肺止咳;痰多加姜半夏9g、陈皮6g燥湿化痰。

中成药:荆防颗粒,咳嗽声音变重,嗓子微疼,是寒化热的症状,用小儿麻甘颗粒或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曰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症状分析:风热外袭,肺卫不利。感受风热或寒从热化,腠理开泄,发热重而有汗出;风热上乘,肺气失宣故咳嗽流涕,痰粘,咽红或肿;热易伤津,口干而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皆风热征象。

方药:发热重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后下9g、芦根9g、竹叶6g、牛蒡子9g、豆豉6g、桔梗9g、荆芥穗6g、前胡9g、生甘草3g,水煎服,饭后服,不要久煎,水开20分钟即可。)方中金银花、连翘、荆芥穗清热解表,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宣肺利咽,芦根、竹叶、豆豉发表除烦,桔梗、前胡宜肺化痰,生甘草清热解毒。

咳嗽重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g、菊花9g、杏仁9g、连翘6g、薄荷后下5g、桔梗9g、生甘草3g、芦根9g、前胡9g,水煎服,饭后服,不要久煎,水开20分钟即可。)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散热,杏仁、桔梗、前胡宣肺止咳,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芦根生津止渴。

咳甚痰黄加黛蛤散(中成药)清肺化痰;咽红肿甚加山豆根5g、土牛膝根9g清咽解毒;高热便秘加生大黄后下3g、全瓜蒌7g通腑泻热。

中成药:发热重用银翘解毒颗粒、咳嗽重用昆中药的桑菊银翘散

暑邪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症状分析:暑邪夹湿,束表困脾。暑邪外袭,卫表失宣则见高热、无汗;湿遏肌表则身重困倦;暑湿困于中焦,故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泄泻;舌红苔腻为暑湿之征象。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g、金银花9g、连翘6g、藿香9g、佩兰6g、厚朴6g、白扁豆9g、扁豆花6g,水煎服,饭后服,不要久煎,水开15-20分钟即可。)香薷发汗解表化湿,金银花、连翘解暑清热,藿香、佩兰祛暑利湿,厚朴、白豆蔻、扁豆花化湿和中。

热甚心烦加黄连3g、淡豆豉6g、栀子6g;泛恶呕吐加竹茹6g、姜半夏6g。

时行感冒

主要症状: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或见疹点散布,舌红苔黄,脉数。

症状分析:疫毒侵袭,火热燔炽。疫毒袭表,故壮热嗜睡,肌肉酸痛;上焦热炽,故目赤咽红;邪伏中焦故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盛之象。

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银花10g、连翘9g、荆芥9g、羌活9g、山栀6g、黄芩9g、板蓝根5g、贯众6g、蚤休6g、薄荷后下5g,水煎服,饭后服,不要久煎,水开20分钟即可。)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羌活辛温疏邪,山栀、黄芩清肺泄热,板蓝根、贯众、蚤休泄热解毒,薄荷辛凉发散。

如症见高热恶寒,脘痞恶心、头痛纳呆,苔如积粉,为时邪夹秽浊疫气,侵于募原。治宜透达募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味(槟榔6g、草果2g、厚朴3g、知母3g、白芍3g、甘草2g、黄芩5g、柴胡3g、板蓝根6g。水煎服,午后温服。)

以下为感冒基础上常见的兼证,有哪个兼证加服那个药。

感冒夹痰型(小儿体胖、脾虚)

主要症状: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滑腻,脉浮数而滑。

症状分析: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为风寒,痰黄粘稠为风热。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偏风寒加用二陈汤加减(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9g、白前6g、枳壳6g)燥湿化痰;偏于风热者加用(青黛2g、海蛤壳先煎9g、浙贝母6g、瓜蒌皮6g)清化痰热。

中成药:风寒二陈丸,风热黛蛤散

感冒夹滞型(小儿感冒伴食积)

主要症状: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

症状分析:食滞中焦则脘腹胀满;升降失司则呕恶、纳呆、泄泻;食积化腐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苔垢腻脉滑为内有积滞之象。

方药:加用保和丸(山楂12g、神曲5g、茯苓9g、姜半夏9g、莱菔子3g、陈皮5g、连翘5g)消食化积。

中成药:保和颗粒(丸)

感冒夹惊型(小儿感冒伴惊风)

主要症状:感冒兼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磨牙,甚则惊厥抽风,舌尖红,脉弦。

症状分析: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感受外邪,心神失宁故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磨牙,甚而惊厥抽风,舌尖红、脉弦为心肝热象。

方药:加用钩藤后下6g、蝉蜕5g、僵蚕6g平肝熄风,煅龙骨先煎12g、茯苓9g宁心安神。

中成药:小儿惊风七厘散、小儿回春丸、小儿金丹片。

以下为容易感冒类小儿的平时调养

肺卫不固型

主要症状:面色欠华,常自汗出,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发热不甚,反复感邪,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症状分析:肺卫不固,外邪易侵。小儿正气不足,肺卫不固故常自汗出,反复感冒;面色欠华,恶风怕冷为肺气虚证;舌淡苔薄、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0g、白术9g、防风9g、苏叶6g、生牡蛎先煎15g,水煎服,饭后服,不宜久煎,一日一剂。)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气,防风祛风护卫,苏叶理气和中,生牡蛎敛汗护表。

汗出较甚者加生龙骨先煎15g、糯稻根15g固表止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9g、茯苓9g健脾益气;食欲不振者加陈皮6g、焦山楂12g运脾开胃。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营卫不和型

主要症状:平素汗多,汗出不温,面色觥白,肌肉松弛,肢凉畏寒,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无力。

症状分析:营卫不和,正虚邪恋。卫阳不足故面色胱白,肢凉畏寒;营阴失守则多汗不温;舌淡红、苔薄白为气阳不足之象。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0g、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饭后服,不宜久煎,一日一剂。)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敛汗固卫。

低热绵延者加白薇6g、银柴胡6g清其虚热;出汗过多加浮小麦15g、酸枣仁10g固表止汗。

中成药:黄芪泡水喝加服桂枝颗粒

肺阴不足型

主要症状: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

症状分析:肺阴不足,阴虚内热。肺阴不足,则咽干口渴;阴虚生内热故身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为阴虚之象。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2g、麦冬12g、玄参3g、生地9g、熟地9g、白芍5g、五味子3g、桔梗5g、生甘草3g,水煎服,饭后服,一日一剂。)百合、麦冬润肺生津,玄参、生地、熟地养阴清热,白芍、五味子敛肺止汗,桔梗、甘草利咽和中。

咽干干咳加天花粉6g、川贝母6g润肺止咳;潮热盗汗加地骨皮9g清热敛阴;寐少便干加酸枣仁10g、柏子仁9g安神润肠。

中成药:百合固金丸

配合小儿推拿,具体操作在我的视频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中成药   小儿   荆芥   方药   连翘   黄芪   桔梗   饭后   症状   主要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