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逃出缅北,看得人背后发凉的《孤注一掷》,原型恐怖上百倍

#娱评大赏#


只要说个“不”字,就是被挑脚筋被毒打,稍有反抗,下一秒就可能被爆头。



这是热映中的《孤注一掷》里的情节。


都看了吗?


这部作品前期关注度并不高,却在这几天里狂飙成票房黑马。第一天,票房7亿,到了昨天,10亿,直接跻身目前的年度票房前十。


猫眼、灯塔等平台预测,其最终票房可能会超过38亿。



票房的上涨也伴随着口碑不断刷新。但无论是好是坏,在各方观点的交锋中不难发现,真实,正在成为这部电影里最多人对它的共感。


程序员潘生(张艺兴 饰),因升职落选,一气之下接受了朋友的邀请,前往缅甸任职。


殊不知,这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变动,成为了他人生至暗时刻的开始。


说好的正当工作不存在,有的是在人迹罕至的某城郊工业园的电诈窝点。



而这些,都和现实生活中的缅北电信诈骗一一对应。


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这部电影的“真”,不仅仅是对真实事件的还原,更是一种感官上的震撼。



这,即为真实世界中的缅北电诈。残酷,血腥,没有退路。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电信诈骗,多是通过线上赌博,劝人境外投资,甚至是杀猪盘的骗局,套取大笔资金。


加入这类犯罪的人有的是贪心不足,有的是异想天开,更有的是误入歧途。他们大多是为赚钱而被招募入局,随后被安排偷渡出境,由此在暗处陷入了害人害己的死循环。


澎湃《缅甸“高薪”梦碎!揭秘缅北诈骗内幕》


而这一切为何多发生于缅北,还要从这片土地的历史说起。


1989年,缅甸东北部的佤邦地区在军政府控制下脱离了联邦领导。


自此之后,佤邦名义上虽还隶属于缅甸,但实际已成为一个独立政权,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军队,当地人民也不认为自己是缅甸人。


图源@燥哥燥世界《我和缅北佤邦人的聊天记录》


1996年,随着力量的进一步强大,他们又吞并了大毒枭坤沙集团手下的一片区域,其中,就包含如今电诈的大本营,妙瓦底镇。


这片土地如今与我国云南省及泰国接壤,成为了三国之间令人胆寒的灰暗地带。


图源 小红书@武汉猫舍


那时的妙瓦底镇还没有把电诈作为支柱产业,黄赌毒在很长一段时间才是它的主业。


但转机很快就来了。


2005年,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行动,边境地带的佤邦也开始禁毒。


图源|中国调查杂志《记者亲历金三角腹地佤邦:毒品造就强大武装》


此举一出,“毒”至少在明面上算是断绝了。


可佤邦人民还是要生活,因为穷困的处境及经营黑色产业的惯性,他们又把重心转下了黄和赌。


据被骗到缅北的亲历者称,此地大街上到处都是博彩公司,随处可见性工作者。


图源|@卢克文《缅北噶腰子集团怎么来的》


于是为了维持这两项产业长期运转,加之又有军阀的保护和支持,电诈产业,开始蓬勃生长。


正如电影中所展示,顾天之(王大陆 饰)就是被手机里跳出的一则博彩小广告吸引,接着才走上这条身负巨债的绝路。


现实生活中的电诈,也往往是以看似平常的形式出现。


如今已经成功从缅北逃脱的大头,当初被骗到缅北,是因为客户欠自己的一笔货款迟迟没到位,便约对方见一面,结果误入贼窝。


图源|@凤凰网《男子讨要2.5万货款不成被朋友卖掉缅甸》


贵州青年马达,则是因游戏中认识的一个多年好友说能给他提供工作,一步步被对方骗到了缅甸。


这就是现实世界里的诈骗犯,他们可能是你的熟人,也可能是那个你自认可靠的朋友。


而这样的“朋友”,并不会因为你的认知高低,赚钱多少,就能完全隔绝和防范。


幸卫林,某国际旅行社的创始人,手底下一度有142家门店,被骗到缅北前身家高达千万。



大头,被骗到缅北前,也有自己的生意。



按世俗标准来说,他们都算“成功人士”了,可在电诈面前,还是成了那个受害者。


而一旦上钩,骗子们会像给鱼放饵料一样,一步步带领着他们走进深渊。


图源|@凤凰网《男子讨要2.5万货款不成被朋友卖掉缅甸》


可能有人会疑惑,那不听他们的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这么听话?


而这,或许就是缅北诈骗另一恐怖之处:这场“旅途”的开端,就是以信任为出发点的。


比如马达,他的这位朋友有个“富二代”人设,且和惯常印象中骄奢跋扈的富二代不同,对方随和低调,更重要的是人好讲义气。


对方曾送给过他100多个皮肤,4万块钱的礼物,两人的关系一度亲密到互相知道对方的账号密码。


图源|@看客《误入诈骗集团,他用手指换生存》


站在马达立场,这是完全值得信任的朋友。


也因为信任,所以受害者对这些骗子们的要求,往往不会有戒备心。


这么看,缅北电诈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诈骗犯们会先打着感情牌诱使普通人踏进网中,一旦进入,就再难逃出,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强迫你留在网内。


而所有目的都指向一个地方——缅北电诈园


到了电诈园区内,情况只会更严峻。


电影里,潘生(张艺兴 饰)就因为稍微表达了抗拒,下一秒就被枪抵着脑门。


夸张吗?


若足够了解真实案例,只会觉得电影里展现的,不过是冰山一隅。


曾经被骗到缅北电诈的小罗,亲眼目睹过有不服从的员工“坐水牢”。


坐水牢,就是把人双手双脚绑住,塞入笼子里,接着,把笼子沉入水中。


无法动弹加之难以呼吸,扑面而来的濒死感会让人产生巨大恐惧,从而屈服。



而这还只是此处众多刑罚模式中的一种。


有人被逼迫着从一楼跪到19楼,每前进一步都要扇自己一耳光。


有人在毒打过程中被挑断手筋脚筋,打断骨头,留下终身残疾。



狗链子栓人,竹签扎手指,逼喝马桶水这种仿佛影视剧里的桥段,在这片人间地狱里都成了现实。



在电诈园区,不存在人的尊严,有的只是不服从便施虐的暴力,一天上工超过10小时的超高强度劳动。


这样的生活,也不会因为你听话了、顺从了,就得到解放。


这里的生路简直可以用渺茫二字形容,哪怕有心从善,也逃不过恶的围追堵截。


首先是证件。


一般那些被骗到缅北的受害者在进入缅甸之前,就会被收走身份证和护照。


想保留,没戏。


他们会用各种方法迷晕你再搜身,更直接的,是直接用枪抵着太阳穴逼迫。



再来就是环境。


据受害者说,电诈园的宿舍基本和监狱无异,阴暗狭小,窗户极高极窄。


越狱题材的电影展现的手段看起来精巧到难以想象,但真正被关在囚笼中的人会告诉你,这些智慧都是逼出来的。



且哪怕深思熟虑到这个程度,在缅北逃脱的成功率还是低到令人绝望。


大头,在从7楼逃脱的过程中摔伤,造成数十处骨折,至今还没痊愈。



马达,一狠心一咬牙跳下2米高的宿舍围墙后,还没跑出院子,迎接他的就是划破天空的枪声。


对于他们来说,逃生不亚于从死人堆里踏出一条生路。


这里真的是没有希望的绝地吗?


在犯罪分子的监督下,被骗到缅北的受害者们,其实也有机会和家人通话。


只是这一通电话的代价,是数十万的赎金。


就比如吉林女生小张,被骗到缅北后,她的家人被勒索了高达20万的赎金。


诈骗犯们会编出各种收费名目,食宿费,清洁费,电脑使用费,折旧费,甚至还有呼吸空气的费用。


图源|@红星新闻《20岁小伙自述“缅北噩梦”:借债10万赔“地板磨损费、空气污染费”才逃出火坑》


可想而知,这样一笔赎金不是每个人都出得起的。


马达出身山区,有一个患病的妈妈,爸爸也只是在工厂拿着微薄工资,当他在电话里说出12万时,对面的爸爸沉默了。


这沉默并非出自对孩子生命的漠视,而是对一贫如洗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实在太超现实。


最终,马达只有使用最绝望的方法,砍下了自己四根手指作为赎金,换得自由身。



这是缅北电诈的第二层残忍。


它就像一条死胡同,只要你一旦踏上这条路,迎接你的只有绝境。若想破局,或付出巨款,或付出生命。


而对有些人而言,这二者没有分别。


只要一旦卷入缅北诈骗,痛苦就会像石头入水,激起无穷的波澜,波及身边所有重要的人,且这影响会延续到永久。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被卷入电诈的受害者们再常见不过的下场。


另外,还有一些更隐性的伤害与牵连。


例如,电诈人员的家人常常会遭受连坐,被迫成为同党。



无论是从时间长度还是波及范围来看,电诈就像绝症,哪怕能勉强治愈,当事人及其亲友受到的创伤的,都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且,诈骗并不是在发生了之后才可怕。


诈骗的可怕之处,反而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测它的发生,它的阴云永远笼罩在你的头上。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它实在太平常,太普遍了。


小时候,我们害怕被拐卖,人贩子是我们接触成人世界的第一层灰暗。


长大了,我们被网购刷单、冒充熟人、裸贷校园贷等无数骗局包围,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踏入困境。


工作时,你可能无意进入皮包公司、传销组织,令自己的事业陷入万劫不复。


生活中,你会在各处碰上烦不胜烦的陷阱,递来的一只免费口罩都可能有带着迷药,打胎与卖卵的广告写满了公厕隔间。


哪怕到老了,安享晚年也没那么容易。你躲得过保健品、假翡翠,又躲得过免费鸡蛋背后的二维码?你又能对自己的子孙放下心吗?



再到山寨货、烂尾房、暴雷公寓、跑路的健身房、不退押金的共享单车……


骗,是我们生活里犹如恐怖都市传说一般的存在。


也正因此,《孤注一掷》几乎有点像部恐怖片。


它触及的,正是我们在一生中被培养出的本能恐惧,一种信任破产后的无助和忧虑。


根本上说,在诈骗面前,没有人能做到置身事外。


而这样呐喊的背后,不止对缅北电诈本身的恐惧,更是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疾呼。我们的信任已经太脆弱,我们不愿意相信人心的恶真的没有底线。


当然,这不是一个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回到电影本身,它不过也只能草草地归纳一个结论:


诈骗源于人的贪心与不甘心。


人有两颗心

一颗是贪心

一颗是不甘心



但究竟如何改变这种恐怖?没人有确切的答案。


我想起多年前的那部《天下无贼》。


因为一个偶然的善念,两个骗子决定守护一个相信世界没有坏人的傻子的梦想,在一列火车上与另一伙歹徒展开了斗智斗勇,最后甚至付出生命。



但这个让大盗弃恶从善的善念到底是什么?


在电影里,它被描绘成对未来的希望:


在女人的怀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他们自知自己这代已经洗不干净了,但不想再让下一代也活在对恶的恐惧里。


你不配,我也不配

但我还是要把孩子生下来

他不能再当贼



因此,“天下无贼”终究只是傻根的一个美梦。在现实世界里,若要靠坏人的一念心动来改变世界,那我们永远等不到变好的一天。


所以,在《天下无贼》的童话色彩外,我反而更认同男主王薄那段残酷的结论:


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

生活要求他必须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

你不要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

那就是欺骗



人性难测,期待善良不如面对现实。


我们要靠清醒的大脑去保护自己与重要的人。

若体验不到人心多可怕,那便记住人心所造的这阳间地狱有多可怕,把这篇文章写的悲剧讲给身边人,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傻。


试想,那些接到朋友邀请的受害者如果能多想想呢?结局是不是就会有不同?


在现实的世界里,靠“一念之间”令恶人回头的可能微乎其微。


但一念之间,却可以真实地阻止一个人踏入陷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缅甸   水牢   诈骗犯   赎金   人心   货款   原型   马达   受害者   票房   恐惧   现实   真实   恐怖   朋友   电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