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机构改革本意是精兵简政,可为何机构臃肿越来越明显?

随着当前大形势的不稳定性,尤其是最近比较火的房地产巨头如恒大和碧桂园纷纷暴雷,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体制内人员的生活依然艰辛。尤其是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开始降低工资待遇,更有部分地区已经拖欠了半年的工资未发放,我们本地区也已经3个月没有发放过绩效考核奖。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经济下行是主要的,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机构胸中、人员多确实是内因。我们也经历了多次机构改革,今年也要开始新的一轮改革,机构改革的本意应该是精兵简政,说白了就是减少单位数量、减少领导数量,可是随着一轮轮机构改革的开展,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机构改革的结果与与其背道而驰,机构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多,这不仅会让人思考为何会出现中南辕北辙的现象呢?

一、机构臃肿、人员多的表现有哪些?

1、单位多,职责交叉,界限不明确。其实这个但凡熟悉体制内工作的应该都很明白,目前体制内单位数量之大超出人的理解,一个不起眼的工作都会有一个单位在做。我们可以理解,政府是想扩大自己的管理范围,想监管到社会各个方面,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单位数量大。我简单算了一下,单政府组成部门,县级就有36个之多。这还没有包括党委和事业单位,如果全部都算上,怕会超过200个。当然这还没有把各种领导小组算在内。

2、人员虽多,但看的多,干的少。体制内人员数量之大也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以最新的统计来看,公务员加上事业编制人员保估计已经超过了7000万。那就不免会有人会问了,体制内明明这么多人,为何还总是有干不完的活。那本源就是看的多,干事的人少,换言之就是实干的少,躺平的多。按照规定一个单位一般配置1正3副,但是部分单位出现十几位副职,还有更多的职级享受人员。

3、层级多,5级体制层层加码,体制繁杂。我国的行政体制就是中央、省、市、县、乡这5级,每一级都需要配备对应部门,但是这5个层级都有存在的必要吗?确实需要斟酌。中央一级制定政策这个无可厚非,省直部门制定当地政策也可以说的通,县和乡镇都是落实单位,缺一不可,那市直部门就显得尤为尴尬了。单纯的上传下达,只会平添下级的压力。

二、造成机构臃肿的原因有哪些?

1、机构改革必然新增单位。正如这一次的机构改革,社会工作部横空出世,再如2018年的机构改革,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虽然这些部门的存在合并了一些局,但是总数确实是在增加的啊。而且就以最为典型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个局整合了那么多部门,新去的干部一年也认不全同事吧,更不要说顺利运转了,领导估计科长都认不全。

2、新形势下需要更多专业部门干专业的事。政府部门分工日益明晰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这势必导致单位越来越多。同一类工作合并成立单独部门,职责范围小了,但是更加专业了,必然导致单位数量增多。如果每一个小分项再进行分类合并,单位又会几何式增长。

3、上级部门督导检查频繁,成立专门机构是大势所趋。就拿基层政府来举例子,基层干部一个人要对应上级好几个部门,可想而知,他只能糊弄着干才能完成,他不是不想高质量完成,他没有这么时间和精力。要想把上级交办的任务都完成的漂亮,只有一一对应成立相应部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事半功倍。

三、机构臃肿会带来何种影响?

1、推诿扯皮严重,效率低下,苦的还是老百姓。目前虽然说各个单位的职责都由“三定”方案直接明确,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相互扯皮和推诿的现象。部门和部门之间踢皮球,踢得虽然是老百信的所求,但伤的却是老百姓的心。

2、财政压力大,举步维艰。按照目前的说法,我国供养体制内人员的财政压力非常大,保守说是用了百分之四十的财政收入,供养全国近7000万的体制内人员。而且目前政府卖地十分困难,看看目前市场还有比房地产更低迷的行业吗?

3、人员虽然多,但战斗力明显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体制内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确实诱惑力足够大。本人老家山东,就流传着“不孝有三,无编为大”的谣言。而且现在的“考公热”的原因为非就是盯上了体制内工作的“清闲”这一个特点,进入体制内就开始躺平,以为“一杯茶一张报纸”就可以过一天,工作的精气神完全不够。

四、精兵简政能带来哪些好处?

1、开源节流,助力经济复苏,让市场“活”起来。这也是从节流上来说的,体制内人员和单位数量少了,开支自然就降下来了,可以把节省的钱花到刀刃上,多向民生工程投入,或者多鼓励扶持小微企业,让大的市场再次活跃起来。

2、能者上、庸者下,让体制内人员“动”起来。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减少编制,裁减人员,势必会以“杀鸡儆猴”的方式威慑到很大一部分“躺平”干部,有危机才会有动力,逼迫他们动起来,有能力才能有位置,不干活就要被淘汰。

3、减少机构,职责明确,让老百姓“信”起来。政府公信力的打造并不是一日之功,就拿现在各个单位的名字来看,现在具体是干什么的都看不明白。乡村振兴局是干什么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具体负责什么?别说老百姓了,我一个体制内人员有时候都看不明白。

五、精兵简政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毛爷爷早就告诉了我们!

1、严格。必须拿出改革的决心和魄力,自上而下的开展人员大清理,单位大整合。从中央到地方,拒绝层层加码,一一成立各对口部门。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适当的增加县级的自由决定权,有些部门的设立与否要让县里结合实际自行决定。

2、彻底。打破铁饭碗制度,领导干部不仅要能上,更要能下。论资排辈虽然是体制内最佳的提拔晋升方案,但是有能力的人不应该被埋没,要让想干事的人有展示的舞台。

3、普遍。参照我国历史上的精兵简政方式,有这么一条我们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官吏分开”,官是官、吏是吏,职责分工明确,有领导者,也要有被领导者,各司其职。

总而言之,就目前体制内的现状来看,机构臃肿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几次改革,我们也能看出国家在精兵简政方面的决心,这种力度估计只会增加不会减弱。体制内也绝对不会是那些懒惰者的庇护所,要让更多真心装着人民的干部走向更重要的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精兵简政   臃肿   机构改革   体制   机构   本意   老百姓   职责   确实   数量   部门   单位   人员   政府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