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骆驼上次这么累,驼的还是丝绸之路的茶……

敦者,大也

煌者,盛也

鸣沙山,月牙泉

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岁月

暑期里人们旅游的盛情

连敦煌的戈壁都要装不下了

前方传来了沙漠堵骆驼的画面

图片来源:小红书@人民网

骆驼上次这么累,还是丝绸之路的朝代

那驼的物资里面,有没有茶呢?

01骆驼向西,踏出“丝茶之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上所有有饮茶习惯的国家,茶叶和茶的知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长安(西安)出发,途径甘肃、新疆,抵达中亚、西亚,打通地中海各国的路上通道,输送丝织品。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

有美绝天下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有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

有“飞鸟天堂”之城的青海鸟岛;

有被黄河“宠溺”的“塞上江南”;

有瓜果之乡吐鲁番盆地。

现在普遍认为,中国茶正式进行中西贸易是在南北朝时期,贸易方式以物易物,对象是土耳其人。

到了唐代,中原的饮茶习俗已向吐蕃和回纥少数民族聚集地方传播,为茶叶大量输入中亚和西亚创造了条件。

敦煌文书《茶酒论》记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说明当时浮梁茶运至长安、敦煌等地。

茶叶输出则从敦煌到阿富汗、伊朗等处。阿拉伯人所著《印度中国航海记》載: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中国)有一种冲入热水以为饮品的植物,其名为sakn,中国各都邑皆有贩卖,此物有苦味。”

宋史料记载“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数倍”。

元丰元年(1078年)宋政府规定,新疆于阗人到内地贩运茶叶可享免税优待。

中亚、西亚、俄罗斯诸部都是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那里学会喝茶的,茶叶也是经他们之手购买的。

《明史》说:西北游牧部族“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恃茶以生”,“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茶与乳饮相结合,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饮茶风习相似。

10世纪时,丝绸之路成为名副其实的“丝茶之路”,由蒙古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将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多国及阿拉伯半岛。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吐鲁番地区。”

敦煌文化中无处不闪耀着中古时期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光辉影迹。这里面,是否有一杯茶的清香呢?

图源:王迎新

02《茶酒论》的和谐智慧

敦煌发现的唐代文稿,被称为“敦煌文书”,其中就有一篇《茶酒论》。

《茶酒论》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茶酒“拌嘴”争辩谁更尊贵为内容,最后由“水”出来调停,可谓精辟而幽默。

《茶酒论》残片S.5774

节选其中片段的翻译体会一下。

茶说:“名僧大德,幽隐禅林,喝了茶之后头脑清醒,精神倍增,还将我供养在弥勒像前,奉献给观音菩萨,千劫万劫,诸佛相钦……”

酒说:“你三文钱一缸,何年才能富有?哪像酒都是和贵人一起的,连将相公卿都要慕名而饮。我能让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你见过谁喝茶喝的载歌载舞的?”

水看不下去了,说:“茶和酒,没有我水,怎么能叫茶酒?你们需要和睦同心,这样酒坊才能挣钱,茶坊才不会穷困。要想成为长久的兄弟,要有始有终。”

这正体现了以“和”为中心传统思想,假如世人能读到此文本,一辈子也不会酒醉茶疯。

图源:王迎新

“茶为涤烦子,酒是忘忧君”,茶酒对比之说,难分伯仲。两者皆是中国精神文化载体的一部分,辩论只能体现文化偏好的冲突。

自古以来,人们需要茶的清心益思,也需要酒的一醉方休,一半清醒一般沉醉,才是潇洒人生。

《茶酒论》中,我们们可以看出茶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而且《茶酒论》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属性。

图源:王迎新

03敦煌壁画里竟然没有茶?

大而盛美的敦煌,自被发现以来,一直以神秘而隽永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朝圣。

文学家去过了,手艺人去过了,设计师去过了,造型师也去过了……如果说各行各业的人从壁画中中汲取创作灵感,那对于茶人来说,更有着不同的意义。

图源:王迎新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这是有关僧人饮茶的最早记载。

这是有关僧人饮茶的最早记载。

单道开是东晋人,在螂城昭德寺修行,常引用一种姜、桂、桔、枣合煮的“茶苏”饮。或许“茶苏”在今日算不上茶,但在当时算是正宗的茶汤了。

在莫高窟壁画上和敦煌文书中,有许多反映饮食情况的绘画和记录。目前为止,在敦煌壁画里还没有找到直接饮茶的场景。

许多壁画是描绘宴乐场景的,有食物也有器物,有的看起来是酒杯,有的似茶杯,但是酒是茶都缺乏确凿的证据。

好在《茶酒论》中,对茶与酒的使用场景均有清晰的描述。敦煌壁画上,那些一本正经的学科都已经研究过了之后,但愿接下来的研究中能有关于茶的新发现。

04隐入尘烟的甘肃茶

把地图放大至甘肃省,全省唯一种茶的是位于秦岭南麓秦巴山区陇南。“陇南绿茶”已取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在西北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陇南绿茶以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为主,外形多呈扁形或卷曲形,干茶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多为栗香、清香、嫩香为主,个别有天然花香,滋味醇爽。

除此之外,甘肃还有什么茶?

龙神茶

甘肃省康县特产,包含“龙神翠竹”、“龙神翠峰”、“龙神阳坝毛尖”等系列产品,其中以龙神翠竹感官品质更好。

龙神茶外形扁平挺直,色泽翠绿,滋味醇爽,口感清新,带有栗香,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

文县绿茶

甘肃省文县特产,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为主,光滑匀齐,色泽绿润,冲泡后,香馥若兰,持久清高,汤清明亮,味甘鲜美,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

“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从唐代起,在长年饮茶习惯中,甘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罐罐茶

喝茶时,将小罐在炉火上,待水沸腾后,将水倒入小茶盅,之后依据喝茶者的浓淡,往砂罐内放入茶叶,再将茶盅里的滚水倒入砂罐,再次熬茶,最后斟入茶盅,细细品茗。

图源:许文舟

三炮台

三炮台也叫盖碗茶,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在茶中加入枣、桂圆、葡萄干、杏干等佐料配制而成。

在喝三炮台时,喝法也很讲究,需要一手拿盖碗,一手捏盖,向外轻刮一下茶汤,再留缝斜盖,用嘴轻轻吸啜。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招待贵宾的礼仪,流行于甘南藏族同胞聚居地区,制作时先将茯砖茶等黑茶煮成浓汤,再倒入放有酥油、食盐的茶桶中不断搅拌至乳白色后即可饮用。

油面茶

把青稞或白面炒热,加入羊油或牛油,把茶水煮沸,撒入油面粉,搅拌呈面糊状,之后加入作料后即可饮用。

除了以上茶饮,甘肃还有奶茶、炒茶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茶饮,如果有机会到甘肃不妨尝试一下。

05以茶之名,延续千年修习

如果说敦煌一眼万年的匆匆一瞥带来的是璀璨的震撼,那大漠中一盏温热的茶汤则会带来深刻的感动。

越来越多茶人也到敦煌朝圣,汲取生命养分的源头活水。

如人文茶道创始人王迎新,曾带领人文茶道修习者在莫高窟前瀹一盏茶汤,追溯丝路与唐代茶事;在阳关的大漠落日中,在“阳关三叠”中体悟茶与人的对话。

体会茶汤中的寂定之美,修习中国古代茶事,学习唐代文化与茶的关联。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触摸大西北茶风茶俗,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素材融入人文茶席设计,更细致入微的体验感。

对追寻艺术和心灵提升的人来说,敦煌有着超越文化和宗教的普世意义,是他们心底深处的情怀和寄托。

图源:王迎新

06敦煌IP赋能“国潮”茶生活

敦煌是穿越千年的艺术宝库,为时下的艺术设计带来了珍贵的创作元素,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国潮文化成为了Z世代年轻人的“心头好”。

继故宫IP成为“网红”之后,敦煌也正扛起新国潮IP的大旗,备受品牌青睐和年轻人追捧,在各类品牌IP中,敦煌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

网易严选x敦煌博物馆 灵动国茶系列

茶百道x敦煌博物馆联名“飞天觅茶”系列

敦煌研究院出品的宝相莲升茶具

敦煌研究院 山水茶杯礼盒

敦煌,是一生必去的地方。

在大漠、石窟、沙海、壁画中,

喝一杯茶,行走丝绸之路,

感受岁月流转中不动声色,

为中国文明而骄傲。

你去过敦煌吗?

欢迎茶友们留言分享敦煌之行的

精彩瞬间和感悟!

来源:茶道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敦煌   丝绸之路   莫高窟   陇南   炮台   中亚   甘肃   壁画   骆驼   中国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