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战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核力量足够强大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三位一体”

二战之后的和平是一种脆弱的和平,是一种基于毁灭的和平。因为对于五常来说,要么就不爆发大战,要是爆发了可能就是全部毁灭。

因此,基于对战争后果的不能承受,大国之间都必须维持在一种和平的状态之中,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就是核武器的存在。

而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核武器,即使那时候中苏之间交恶,苏联撒手不管了,中国依然靠着数不尽的汗水与努力自主完成了核弹的研制。

但核弹说白了也只是一个更大号的炸弹罢了,光有核弹还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核弹给“送”到自己想送去的地方,只有这样,核弹才能形成事实上的威慑力。

如果像是二战那样,通过飞机投掷这种相对较为“原始”的方法,核威胁也就不会有如今那么大的威慑力了,因此,如何“送出”核弹就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议题。

对此,拥核国家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送出”核弹的战略,所谓三位一体,顾名思义,所谓三位简单理解就是三种方式,而一体则是“送出”核弹这一关键。

那么这“三位”主要是哪三个呢?简单来说,这“三位”就是我们常说的海陆空。“海”指的是通过核潜艇直接把核弹送到敌人家门口,或在敌人不远处的海面上直接发射。

“陆”指的是在地面上发射洲际导弹之类的各种长短途导弹,将核弹发射过去。而“空”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飞机直接投掷核弹头了。

由于雷达等相关设备的越来越精密,“陆空”两种方式被及时发现并拦截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虽然各种所谓的隐形飞机和制导系统也随之进步,但终究还是很可能早发现早引爆的。

而核潜艇的发现难度就大了许多,甚至到了你家门口了你都不一定能发现,即便那时候发现了,也已经晚了。因此,对于“三位一体”战略而言,核潜艇至关重要。

核潜艇的补完

而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较早,人力物力又很充沛,很早便完成了“三位一体”的全覆盖,我国因为种种原因,虽然天上的和地上的补齐了,但海里的却发展缓慢。

1958年6月22日,毛主席与苏振华等人强调了海军建设的重要性,苏振华对此自然也是十分同意,就在当月24日苏振华便召集了一众技术骨干开了个会,提交了研制核潜艇的方案。

很快,这项方案便得到了上面的批准,手续完备以后,对于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起初这件事中国也向苏联寻求了帮助,但赫鲁晓夫在收到中国的请求后却并未做出正面答复,反而说可以和中国搞什么联合舰队,这显然就是直接拒绝了。

在毛泽东拒绝了搞联合舰队的提议后,苏联方面虽然不满,但还是给中国常规海上力量的研发提供了一些帮助,就是关于核潜艇一事,苏联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帮助中国的想法。

在后来的中国十周年国庆上,毛泽东再次提出了希望得到苏联援助的想法。赫鲁晓夫不但依旧没有同意,甚至还就此事嘲笑了中国一番。

不得已之下,中国只能继续走核潜艇的自主研发之路。而当时对于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中国不说完全没有,但是也差不多了,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的实物都没见过。

中国只能通过报纸上一些报道上看不清楚的核潜艇图片和模型来研发自己的核潜艇。后来因为中苏交恶等原因,这个项目更是一度被暂停。

直到1965年,相关计划才重新开始向前推进。一年后,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研制计划甚至又是一副即将搁浅的样子,最终是在聂荣臻的力保下,项目才得以继续推进。

终于,在1968年的时候,我国的核潜艇建设由理论阶段进入了实践阶段,开始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工作。两年后我国独立完成的核潜艇便正式入水实验了。

三年后,更是进行了一次包括核潜艇在内的多舰艇联合演习,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正式填补完了最后一块缺口。

中国的底气自此又厚了一分,可以说,核潜艇的研制完全是一份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赫鲁晓夫   中国   隐形飞机   核威胁   核力   苏联   中美   铁粉   核潜艇   核弹   核武器   舰队   强大   和平   战略   正式   发现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