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知青下乡,嫁给农村小伙,丈夫看到岳父的照片后,一脸惊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这是你父亲的照片吗?你为什么从来不跟我说你父亲是谁?”

1979年,城市姑娘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到娘家,墙上挂着的照片却让两人发生了些许误会。

他们二人的婚姻来得有些仓促,因此丈夫完全不了解她的家庭情况,而今突然间看到自己岳父的照片,他一脸惊讶。

在这之后,他便有些拘谨,黄丽萍见到丈夫的样子,也觉得有些愧疚,没有提前跟他打好招呼。

到了饭点,一家人围坐一旁,现场气氛更是尴尬。

黄丽萍的丈夫在见到她的父亲后,反应为何会那么大?农村小伙和城市姑娘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夫妻二人,携手回家

1979年,从东北开往浙江的火车上,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双儿女,奔赴在回家的道路上。

脸上露出些许思乡之情的女人,她叫黄丽萍,娘家在浙江宁波。

这一次,她拖家带口回娘家探亲,心情有些紧张,又非常激动。

也许是近乡情更切,火车越临近终点站,黄丽萍越是沉默,忐忑的心思展露无遗。

她离家已经十年,自己也从懵懵懂懂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家的女主人,两个孩子的母亲。

一想到十年未曾探望过父母,她的愧疚之情便无法掩饰。

回到宁波城内,黄丽萍熟悉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已消失不见。

好在记忆中最具分量的地点未曾改变,她循着熟悉的路线,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站在了自家门口。

一道大门阻隔了对彼此日思夜想的亲人,而当大门开启,一个温暖的拥抱足以说明亲情的重量。

黄丽萍被十年未见的母亲拥入怀中,再一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那一刻,她好像又变成了小孩子,可以躲在母亲怀里撒娇,而母亲的眼泪落到她的脖子上,将她的皮肤灼得生疼。

母亲的头上多了很多白发,脸上也添了许多皱纹,她感慨万千地开口说:

“你受苦了,也长大了,没想到你能坚持这么久,我和你父亲都很自豪。”

一家人的分别,得从1969年说起。

那一时期,在毛主席的号召之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

许多城市的青年人都积极响应号召,扎根基层农村,用自己的努力给农村带来新的面貌。

19岁的黄丽萍也想融入这一浪潮之中,去北大荒开荒拓野,父母虽然十分担忧,却不愿意阻碍女儿的决定。

带着战胜困难的决心,黄丽萍踏上了前往北大荒的未知路程。

但刚到达目的地,她的热情就被浇灭了一大半。

这里实在是太荒芜了,荒芜到远远超出她的想象。

辽阔的土地几乎全是荒地,植被覆盖率极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极小。

受到土壤质量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这里的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但每年能够收获的劳动成果却少的可怜。

因此农村很穷,穷到大部分家庭都揭不开锅。

她迷茫的跟着知青小队一起走进宿舍,见到家徒四壁的情况,迷茫又更是加深。

领队鼓励大家: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从来没有吃过这苦,但是既然决定来到这里,我希望你们不要轻易退缩,我们一起努力,把北大荒开拓成绿水青山的好去处。”

黄丽萍从不怕吃苦,而且她生性开朗乐观,很快就接受了眼前所有恶劣的生活条件。

第二天,她就拿着锄头,跟着生产队的男女青年一起下地干活。

大家格外照顾她,见她一个小姑娘身材瘦削,力气不大,所以从不让她干重活。

她却偏偏不服输,哪里有困难,她就往哪里冲。

就这样过了将近一年,她完全褪去了城市女孩的娇气,成为了一名踏踏实实的基层劳动者。

村子里的乡亲大多淳朴,眼见她独来独往,有些孤单,便打算为她介绍对象。

20岁的女孩也到了适婚的年纪,黄丽萍对此事并不排斥,没过多久,她就在老乡的安排下跟一个农村男孩见了面。

第一次见面,他们对彼此都非常满意,此后深入接触,二人也有了成家的想法。

只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于,两人的家庭环境相差太大,在城市里长大的黄丽萍以前从来不知道,一个家庭的住宿条件可以简陋到这种程度。

但她不愿意因为物质问题放弃一个理想的生活伴侣,放弃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思来想去,她最终决定,和小伙子一起照顾他的母亲,一起扛住生活的压力。

她不打算要彩礼,反而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补贴家用。

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了些,但好在家庭成员都以真心对待彼此,温暖的氛围无处不在。

成家之后,小伙子工作更加卖力,更有干劲儿,他们的家庭情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后来,夫妻二人陆续生下了一儿一女。

一张照片,引人诧异

1979年,国家政策有了新变化,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家了。

如果黄丽萍想要回去,她的丈夫和孩子根本留不住她,但她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因为她已经把北大荒当成了自己的家。

这十年来,她和其他知青以及当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努力,把北大荒变成了人人称颂的北大仓。

不过,离家十年,要说不想家,完全不可能,所以她决定回去一趟,也让父母见见自己的丈夫孩子。

就这样,一家四口一起出发,朝着宁波赶去。

黄丽萍和母亲倾诉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才把丈夫和孩子拉到前面,一一为他们介绍。

她的父亲正在厨房里忙活着,暂时还没能见面。

一家人进屋之后,她的丈夫环顾四周,注意到墙上挂着的一张照片,渐渐瞪大了眼睛。

照片上的人与黄丽萍有着几分相似,看起来应该是她的父亲,对方穿着军装,一脸正气,眼神坚定,给人一种威严之感。

更关键的是,女婿看岳父,越看越熟悉。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岳父竟然是一位开国少将,所以更是惊讶不已。

见到丈夫看着墙上的照片有些发愣,黄丽萍解释道:

“这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军人,为人可能有些严肃,不过对待小辈还是非常和善,你不要紧张。”

丈夫小声埋怨道:

“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我现在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可能不紧张?真没想到,我竟然娶到了将军的女儿。”

之前表现还非常自然的他,在得知黄丽萍的身世之后,突然变得十分拘谨。

尤其是看到岳父从厨房里走出来,他想开口打招呼,又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紧张又尴尬。

但老人家果然十分随和,他贴心地说:

“闺女带着她的家人回来了,我和她母亲都很高兴,你们千万不要拘谨,这里就是你们自己的家,坐下来一起吃饭。”

说完后,他又走到两个孙辈面前,一一把孩子抱了起来,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直到一家人坐上饭桌,黄丽萍的丈夫都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他的岳父竟然是黄思深将军。

将军无私,不搞特权

1931年,年轻的黄思深加入了红军队伍。

当时我党的处境十分艰难,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发动了“围剿”战争,意图将革命之火扑灭。

红军队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黄思深和战友们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胜利到达目的地。

这是对黄思深伐毛洗髓般的历练,让他真正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共产主义战士,荣立多次功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着力建设空军和海军部门,又把他调到了海军队伍当中。

我党几乎没有建设海军的经验,建设基础也是一片空白,所有工作都需要从零开始。

因为信重,国家才会有所托付。

秉承着这个理念,黄思深和一众同志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一点一点的建设起了属于新中国的海军部队。

1955年,在全军大授衔仪式中,黄思深被授予少将军衔。

14年后女儿去往北大荒,他从不干涉,也从未对孩子有过特殊照顾。

他始终认为,不管是将军的孩子还是普通百姓的孩子,大家都应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产党员绝对不能搞特殊。

在黄思深耐心的询问和亲切的语气之下,黄丽萍的丈夫也终于放松自我,不再客套和拘束。

吃完饭后,黄思深又问自家闺女:

“你之后有什么打算?是想回来还是想继续留在东北?”

已经完成蜕变的黄丽萍斩钉截铁地回答:

“当然是留在那里!那里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我的汗水,我们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也在那里找到了自我归属感。”

对于这样的回答,黄思深并不意外,他的女儿,就该拥有这样的意志品质。

在家中待了几天之后,黄丽萍和丈夫打算返程。

看到丈夫又有些惊讶的眼神,她坚定的放话,自己做出的承诺,一生一世都不会改变。

结语

作为将门之后,黄丽萍的身上有着令人钦佩的品质。

初到北大荒,她略有惊诧,极不适应;开拓北大荒,她勇于争先,从不认输;建设北大仓,她秉持初心,坚持劳动。

她用双手,书写了属于劳动人民的传奇故事。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惊讶   岳父   北大荒   北大仓   丈夫   农村   照片   拘谨   小伙   海军   将军   家人   父亲   母亲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