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睿:古镇河口

张 睿:古镇河口

河口,明称君子津,入清称河口镇。位于托克托县城南三公里黑河入黄河口处。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辽金时期为货物集散转运之地。元时,设水驿,派巡军,保护商船,以利水运。迄予清初,成为水陆交通要冲。北通蒙古,南邻晋陕,东接察哈尔,直达京、津,西接宁夏、新疆,商船云集,为口外之重要商市。当其商业繁盛之时,口外物产,皆以河口为集散地。

乾隆、嘉庆年间,河口即为盐碱囤积内运之场,年运百余船,价值白银10余万两,亦为吉盐重要口岸。嘉庆十二年,清政府立口岸于河口,并设盐务大使,征课银六、七万两。自乾隆以后,口外垦殖日广,民殷物阜,出境之油、粮、盐、碱、甘草各货,入境之日用杂货,山西与归绥往来之商运,凡经河路者,皆。以河口为码头。当时包头草市初辟,尚未形成市镇,故在五厅(归,萨、和、托、清)时期,除归化而外,以托县河口为第二商市,其市面繁荣,远胜他厅,为上下货物之总枢。

道光三十年秋,黄河水涨,7月2日五更时分,镇东南皮条沟堤防溃决,全镇商店、民房悉被冲毁,仅留沿堤高处之房院数十所,浸渍月余,水始退尽,损失财产值数百万金。河口镇经此水患,巨商多移往包头,后经地方乡耆尽力恢复,虽逊往昔,但不失为一重要商市。

道光以后,河口又以甘草码头而驰名,“每年运售四、五百万斤,价值四、五十万两。”(《绥远通志稿》)还有清水河的粗瓷器,河套的黄、红柳,价值五、六万元。乌拉山、大青山所产之松、柏,桦,杉等木材,也都集聚于此,转销各地。历年商业以河运称著,除甘草行外,钱粮两行也已发达,市廛栉比,百业兴隆,除归绥而外,萨、托、和、清之城皆不及也。

光绪末,河口之甘草及钱粮两业尤为发达。而甘草一行,富商大贾多出其间,每年输出,数常钜万。草行商店有公义长、荣升昌、庆和成、庆隆店。钱行中较大商号有义和永、德成厚、德和昌、复恒益。粮行中较大商号有双和店、宝隆元、德义成、世兴店。各业商店多始于同治、光绪年间,市场甚为活跃。

清末民初,为河口商业的极盛时期。各草店每年抽拥费,由数万元增至l0余万元。河口甘草码头,遂居绥远主要商埠之一,仅商船一项就有200余只,拥有河路工人1000多名。有铺户92家,铺伙2823人,居民920户,6260人。

民国4年冬,卢占魁匪夥扰及县境,盘据数日,焚烧抢劫,民商积蓄一空,钱粮两业,十之八九倒闭,甘草商店仅能勉力维持。至八、九年后,元气稍复,市况渐有好转。民国10年,平绥铁路通至包头。13年,甘草码头移包,从此河口甘草商店无法立足,渐次歇业。其他各业亦因甘草商歇业,财源无依,经济日衰。

除商业而外,昔日河口熬盐、制碱、造舟车、捕鱼等业亦很发达。光绪三十二年,垦务委员李耀亭、惠翰臣等鉴于土盐已成大宗土产,曾以私人名义,集股两万元,呈奉将军府核准,在河口成立公裕官盐号,依市价收买囤积,转售各县。民国初年,曾有碱房三处,收买杭盖湖所产之碱料,入锅熬制,溶化去滓,范成碱锭,全年产量约为4万斤。除县境销售l0万斤外,其余30万斤都经水运销至晋南。河口滨临两河,故造船、捕鱼业也较发达。

1937年,日军占领河口后,实行经济封锁政策,河口商业大都关闭,特别是以黄河为界,形成敌我对峙局面,水运完全中断。

解放前夕之河口,已远不是车水马龙繁荣昌盛景象,商不能执其业,民不堪谋其生。解放后,多数居民转向农业生产。农业人口为中滩公社下属的一个大队,市镇居民则属城关镇河口居委会管辖。现在河口大队有农业人口563户,2007人,河口居委会有市镇居民ll6户,261人。

河口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庙宇较多,北头有龙王庙,镇中心有禹王庙,南头有关帝庙、奶奶庙和五道庙,后街有财神庙,镇东有真武庙,沿堤有两个河神庙。在规模较大的龙王庙、禹王庙,关帝庙内住有和尚,并在庙前建筑戏楼,每当举行庙会时还要请外地剧团来镇演出数日,热闹一番。大部分庙宇修建年月,已无从考查,仅据《绥远通志稿》记载:龙王庙为清咸丰年间所建。

财神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为河口乡耆岳恒瑞(公盛长铺长)、刘登龙(晋义恒铺长)用地方斗捐修建。现在所有庙宇全被拆除,幸存者仅有龙王庙前的一对铸铁蟠龙旗秆,旗杆高约11.7米,固定在石墩上埋入地层,底座铸有“清同治元年,河口镇全民集资竖”字样。中部铸一大龙,龙头顶端小方斗上各铸小龙八条,方斗四角高翘,各挂一个没耳小铃,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在群众中传颂着这样几句顺口溜,说出了铸铁旗杆的概貌和经办人。

“河口镇,生铁旗杆本爱人,双和店财东榆次人,太原府里请匠人,正月起工七月成。”

“竖方斗,四方亭。八骏马,实威风,琴棋书画有功名。右面筑的暗八洞,一对花瓶往上引。”

”玲珑斗,做的精。一面铸有两条龙,四面铸着八条龙。生铁旗杆十八条龙,旗杆顶头风磨铜,一面挂着四个铃,两面共有八个铃,大风刮起响连声,顶如北京的景阳钟。”

托城河口镇滨临黄,黑二河,城西有顺水坝一条,此坝北起托城北阁外,沿黑河东岸,曲折南行绕经河口镇西,复折而东,至皮条沟村东梁。全长十里、高丈余,宽五尺,纯用土筑。该坝始修年月,已不可考。据民间传说,康熙年间,清政府拨来银款,由河口薛姓大户承包,用“二饼子”牛车拉土,32人打夯,一年仅打2尺高。大坝筑成后,又沿堤植柳树千余株,河口界内之树,则植于咸丰初年。同治六年,马化龙部逼近黄河西岸,是日各商号闻警,于晚间各派一人,手持红灯沿堤巡逻。休息时,将灯挂在树上,马部见灯光树影,疑有重兵守御,未敢过河。由此可知当时商号之多。

据《绥远通志稿》记载,此坝为通判恩承于光绪九年修筑。三十年黄河决口,托城、河口被灾甚钜。孙多煌禀请修堤,从赈款项下拨银两万两,三十一年魏鋆时开工,大加修治。将坝顶展筑加宽,沿堤植柳树千余株。

河口镇又是帝王出巡经略之地。大业三年八月,隋炀帝坐船从榆林(今十二连城)出发,经河口折金河(今大黑城)而东北,幸启民可汗账。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上驻跸湖滩河朔之南”,汉人称湖滩河朔为脱脱城(今托克托城),“之南”便是河口镇了。

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刘统勋(民间称刘大人)奉清政府使命,讯办绥远将军保德与同知普喜互讦一案,出塞私访,到归化城后,曾来托县河口镇,在当时的享荣木店里住过。

河口开化较早,为北方商业重镇,临近县城,文化发达,出了不少名人。兹列举数人于后:

李益智,清光绪二十六年任托克托厅抚民通判兼理事。

阎懋,辛亥革命后,任东胜县长。

刘兆瑞,留日学生,辛亥革命后,任归绥警察厅长。阎伟,曾任绥远省教育厅长,全国解放后居台湾,现为台北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阎肃,解放前任绥远省参议会副会长,“九·一九”起义通电签字人。

张汉连,绥远解放前为国民党保安骑兵第四旅旅长,“九·一九”起义通电签字人。

李裕智(蒙族),内蒙地区革命先躯者,曾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副总指挥等职。

苏谦益,曾任中共绥远省委副书记,华北局书记,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河口   托克托   关帝庙   光绪   包头   绥远   龙王庙   旗杆   商号   甘草   古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