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人物形象塑造-以影片中钢琴音乐为观照

前言:

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揭示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感、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影片《海上钢琴师》以倒叙的手法开始,讲述了男主人公“1900”别样的一生。影片中钢琴音乐贯穿全剧,起到了揭示主题思想、推动剧情发展、烘托气氛等作用。

海上钢琴师

一、漂泊孤寂的灵魂

“漂泊”亦作“漂薄”“飘泊”,随流飘荡而停泊,比喻行止无定。“孤寂”则为孤单寂寞。于濆《旅馆秋思》诗:“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漂泊孤寂”是指一个人随流漂泊,无依无靠,内心没有着落。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1900”的灵魂便是漂泊孤寂的,他从小就被父母抛弃,而

养父也在他8岁那年不幸丧命,没有父母、没有身份、没有国籍,从出生就在船上生活,从来没有到达过陆地,一生都在海面上漂流。

因此,主人公“1900”看似活泼开朗,但他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他的世界无法被世人所理解,甚至是“1900”这个奇怪的名字都显得他那么的孤独寂寞。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钢琴音乐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形象。一是随波摇曳的节奏,在钢琴曲《MagicWaltz》中,通过对连续三连音与附点节奏相结合的使用,形象地描绘出轮船随风飘荡,在海面上不断摇晃的场面。

海上钢琴师

此作品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弹奏的,“1900”用音乐为马克斯治疗晕船,他们两人在松开制动的钢琴上随着轮船滑动,连续的三连音就如海浪一般层层叠叠,附点节奏就像被海浪推动而上下摇晃的轮船,在轮船里滑动的钢琴以及钢琴上的“1900”和马克斯就像摇篮中的孩子,在大海的摇篮里与音乐为伴。

“1900”所弹奏的钢琴声与海浪声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曲,令人震撼,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了“1900”以海为家,孤寂漂泊的形象。他那追求音乐的灵魂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遇到小号手马克斯之前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是那么的孤独。

二是低落哀叹的旋律,钢琴曲《Nocturne with No Moon》中,1-8小节连续的单音下行配合缓慢的速度,将“1900”与农夫的故事娓娓道来,最终结束在降B音上,就好像“1900”与农夫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碰撞,“1900”似乎找到了知己,发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决定改变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

海上钢琴师

在这里该曲似乎与剧情相互呼应,映射出此时“1900”心境的变化。三是大量的柱式和弦结合接近小快板的速度,体现出该曲的热闹欢快。

当“1900”应大家要求,弹出热烈的“塔兰泰拉”舞曲时,众人共同欢呼跳跃的热闹景象与一曲结束后众人散场时“1900”孤独的身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1900”孤寂的灵魂。四是低声部的同音反复与高声部二度音程的巧妙结合,体现出“1900”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思索。

钢琴曲《AMozartReincarnated》在这部电影中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1900”在刚失去对自己视为己出的养父后,跟随着音乐声来到了船客们游玩的大厅,看到了钢琴,在船客们熟睡时弹奏了这首曲子,美妙动听的曲子将大家都吸引了过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好像随风飘荡的小船,在大海里摇摆着。

表达了小“1900”对养父的思念以及希望自己能像船里的游客那样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大众之间的向往,但同时也体现出“1900”内心的孤独与他一生漂泊的命运。

该曲第二次出现在电影结尾,在废弃的船壳里,“1900”空指再次演奏了此曲,随后与船一同被炸弹粉碎,与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暗示着“1900”的美好愿望还是没能实现,他还是孑然一身,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曾存在过这个世界,也没有人知道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漂泊孤寂的形象是电影前半段塑造的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电影中,从“1900”婴儿时的用蒸汽机摇晃的摇篮,到他第一次弹奏时满是黑渍的小脸,无不表现出漂泊的艰辛。漂泊的旅途中有着关心、爱护他的人,但意外的降临,使得“1900”最终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

海上钢琴师

城市浮躁烦扰,唯有平静的心才能在纷扰的环境中思考人生,才能聆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而生活的经历带来的孤寂也给内心带来了平静,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孤寂的内心,才使得“1900”在影片后期斗琴的过程中心无旁鸳,用最纯净的内心演奏出了一首首优美的乐曲,也将电影情节发展推向高潮。

漂泊孤寂的灵魂是作者是自己的内心独白,也是对自己生活的写照。虽然四处漂泊,无所依靠,但在这巨大的游轮上,在这一方狭小的空间内,“1900”是欢乐的、自由的,没有过多的压力与焦虑,不被欲望所驱使,可以听从内心真实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愉快地生活。

音乐能引起人内心世界的共鸣,作者很好地利用了音乐的这一特点,用音乐渲染、烘托气氛,而音乐塑造的漂泊孤寂的形象也引起人们对生活的不断思考。“1900”生于船,学于船,长于船,随着海浪前后摇晃的巨轮也好比一张婴儿床,承载着他的一生。他不知在何处停止航行,就正如李白《客中行》中说的那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面对游轮之外未知的世界,他选择了回到属于他的“象牙塔”中,因为那有属于他的回忆。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加剧,内战与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进入了无生气、无感情属于商人阶级的十年,作者希望利用“1900”选择回到“象牙塔”的形象重新唤起人们的情感。

海上钢琴师

“是谁使‘漂流’有了意义——海,还是奥德修斯?在我看来,是后者揭示了前者的距离。因为漂泊者,海的波动加入了历史。

因为被写下,诗,有了源头。如此,诗人命中注定,不肯也不能停止:以对距离的自觉创造着距离。”漂泊不再是个人事件,而是与不同时代、不同维度的人类精神中反复出现的流亡氛围相互对应。

如今,《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1900”漂泊孤寂的形象像极了如今北漂组,他们四处奔波、路途艰辛、前途迷茫。

他们在漂泊中成长,在漂泊中独立,在孤寂中寻找着最初的梦想,在孤独中探索着内心深处的声音。思考着是回到故乡的净土中安逸地生活,还是向着未知的世界继续奋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

当一个人因为厌倦的缘故而失去观赏美的东西的愿望的时候,欣赏那种美的要求也不能不消失

《海上钢琴师》中就将的电影情节发展与音乐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作者利用情感上的无助感,空间上的无家感塑造出漂泊的艺术形象,加上音乐的大肆渲染与画面的推动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直击人心、给人以孤独美。

海上钢琴师

二、清新脱俗的风姿

“清新”有清美新颖、清爽新鲜的意思,在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关语言风格。其特点是语言新颖,不落俗套,清爽而新鲜。如《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忽然翻出一首诗来……杜慎卿看了,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

“脱俗”指不然庸俗之气,如《抱朴子·内篇·登涉》中说到:“而近才庸夫,自许脱俗。”影片中主人公“1900”冲破规则的牢笼,在为贵族弹奏时不局限于固定曲目,喜欢根据不同人物的状态进行即兴创作。

在与“杰利”的对决中,不为名利,不屑与之计较,而当“杰利”侵犯了自己的信仰时,才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将其一举击败。“1900”清新脱俗的气质在“斗琴”部分体现得尤为突出。

电影《海上钢琴师》主要通过三首钢琴作品(《Silent Night》《The Crave》《Enduring Movement》)来塑造主人公纯真、有自己的音乐信仰的形象。

海上钢琴师

第一,在斗琴的第一回合中,通过温馨宁静的旋律以及平稳的织体形态写成的《Silent Night》映射出主人公此时内心充满天真与阳光,仿佛在斗琴现场洒上了一层柔和的光线,使用级进的旋律、疏松的节奏、舒缓的速度呈现,采用光明的C大调,配合着大量主和弦和大量的四分音符分解和弦,全曲洋溢着平静和温暖。

主人公在游轮上出生,一直没下过船,常年在海上漂泊,于是当爵士乐创始人杰利向他发起挑战时,他并不理解,以为只是两个热爱音乐的人的交流会。所以当杰利在斗琴的第一回合弹出自己的代表作并且获得全场掌声时,“1900”只弹奏了一首简单得连孩童都会弹的《SilentNight》(《平安夜》)。

西方的平安夜代表着平安祥和,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日子。或许他误以为“杰利”是一位与他有着相同音乐信仰的人,他的内心表示出对“杰利”的友好与接纳,仿佛表现出“1900”对家庭的渴望,他的内心有着对圆满家庭的幻想。

第二,在斗琴的第二回合中,采用充满活力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写成的钢琴曲《The Crave》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同时展示出他对音乐的感悟力。这首曲子快速进行,采用d小调入手,中间经历了多次转调,柔和的d小调与大量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相配合且采用了大量的柱式和弦,全曲充满动力。

海上钢琴师

这首曲子是由“杰利”认为“1900”不尊重对决而创作的,想要激起“1900”的斗志,但“1900”还并未意识到对方是在向自己宣战,这首曲子难度高超且非常感人,“1900”也为之泪流满面。

于是“1900”或许是为了向自己的“同伴”表达尊重而将曲子完整重复演奏了一遍,但在“1900”的演奏版本中更加突出了低声部的节奏型,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展现出炽烈、浓郁的爵士风情,在对决中使音乐不具攻击力又充满生气。

第三,在斗琴的第三回合中,运用持续十六分音符构成的流动性旋律写成的《Enduring Movement》表达出主人公内心对世俗的不屑与对音乐信仰的守护

该曲采用很快的速度展现,阴郁的a小调协同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级进的旋律、大量变化音共同写成,高声部流动的音符与低声部的音程相互配合,音乐狂烈得似海中央掀起的暴风雨,持续的激情将音乐和气氛不断推向“燃点”,在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将全场点燃,这是“1900”在反击挑衅者的物质和愚昧。

连续不断的激情将音乐和气氛不断推向“燃点”,“1900”终于在此时明白了杰利的用意,明白了自己和“杰利”不是“一路人”,于是他也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实力,即兴创作出一首《Enduring Movement》,这首曲子一出手便涌来排山倒海的气势,在“1900”的手中弹出了大海的咆哮、风的怒吼、雨的狂暴。

海上钢琴师

在“斗琴”部分呈现的三首作品中,速度上的渐进和调性上从光明向阴郁的转化,以及织体上平稳的分解和弦向极具流动性织体形态的变化,成功塑造出“1900”的天真、拥有独特音乐信仰和尊重音乐的形象。

影片中通过“斗琴”的片段,使钢琴音乐与影视剧情擦出激烈的火花,表现出两位钢琴手的不同的心境,对“斗琴”一事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表现出他对世界认知的天真,对音乐信

仰的守护,充分塑造了“1900”清新脱俗的形象。

前两个回合“1900”对挑衅者的回应以及弹奏的曲子,成功塑造出“1900”不屑名与利的形象,第三回合则塑造了当自己热爱的音乐被利用、信仰被侵犯时,运用自己的能力守护它的不俗形象。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也可以找到类似“1900”不为名贵的清新脱俗的形象,例如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

养。

陶渊明

而剧中“1900”作为一名天才钢琴家,却一生从未下船去看看别样的世界,一直与钢琴为伴,起伏的琴键就是他流动的生命,以至于在最后遇见喜欢的女孩,想要追随女孩到陆地上去感受大海的力量,却被车水马龙的街道、无边的未来劝退。

清新脱俗有时也形容少女气质、容貌青春美丽,但在本影片中,清新脱俗是在形容“1900”不惧世俗,不受规则的束缚的性格。

“1900”明确反抗规则的事件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孩童时期偷偷弹钢琴被发现,对着船长说了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去他的规定)”;第二次是与杰利斗琴结束,目送杰利下船时说了一句“fuckjazztoo(去他的爵士乐)”。表现出“1900”对世俗的唾弃,深化了其清新

脱俗的形象。

两次都体现出“1900”热爱真实的事物,他充满浪漫情怀与对自由的向往。影片中不仅有明示“1900”脱俗的画面,也有暗示其不愿随波逐流的内容。比如在游轮的日常演出中,他不愿演奏固定曲目,喜欢根据跳舞的人们的心情进行即兴创作,直击心灵。

又比如他会偷偷打电话给陌生人,询问他们的故事,都表现出“1900”未被尘俗沾染的灵魂,

敢为人之不敢为,充满想象力。

而当“1900”为游轮上的下层人民的舞蹈伴奏时,无论人们多么开心,当一声呐喊——“美国”响起时,人们便会一涌而散,追随着世俗的人们与坐在钢琴边上露出不解、纯真目光的“1900”形成鲜明对比。

世故与纯真撕扯,浮华与质朴对抗,束缚与自由斗争,追寻自由真实人生的“1900”活在游轮中,而游轮被炸毁,犹如“乌托邦”被毁,不愿沾染尘俗的“1900”对信仰的尊重超越了生死,于是愿意与游轮一起沉沦。

海上钢琴师

结语

《海上钢琴师》是20世纪经典的影视作品之一,托纳多雷导演运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1900”的一生,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与音乐相辅相成,完美融合,被看作是20世纪的献礼之作,致敬了那个人人渴望实现自我梦想的特殊时代。

整部电影的配乐者莫里科内则用音乐完美塑造了多种人物形象,本文主要抓住三个音乐形象进行分析:漂泊孤寂的灵魂、清新脱俗的风姿以及情长萦心的身影,一方面从钢琴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音高、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情感风格等角度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阐述钢琴音乐所带来的多种审美意义和文化意蕴,是世故与纯真的撕扯,浮华与质朴的对抗,束缚与自由的斗争。

通过对表现艺术形象的音乐进行分析,有利于观众从音乐的角度再次体会不同的艺术形象,有利于观众理解作者选择背景音乐时的用意,也有助于引起观众和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人们更好的诠释影视钢琴音乐、理解音乐形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海上钢琴师

作者观点:

这是一部以钢琴音乐为主要线索的电影,作曲家利用钢琴音乐塑造了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位孤独天才的漂泊人生,电影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皆与钢琴音乐息息相关。

讨论电影主人公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三种音乐形象:漂泊孤寂的灵魂、清新脱俗的风姿以及情长萦心的身影,一方面探究钢琴音乐在影片中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一方面对三种音乐形象的审美意蕴与价值展开讨论,以期为人们更好的诠释影视钢琴音乐、理解音乐形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陈至立.辞海(第七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杨炼.一座向下修建的塔[M].凤凰出版社,2009.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中华书局,2003.

李长之.陶渊明传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作家出版社,2010(5).

张惠.从泛情到专情——越剧《红楼梦》对贾宝玉形象的重构[J].华西语文学刊,2015(1).

张金华.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悲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附点   海上   钢琴   钢琴师   电影   音乐   曲子   主人公   孤寂   人物形象   节奏   清新   内心   灵魂   孤独   形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