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罗荣桓去世,毛主席叮嘱吴旭君:我死时一定不要你在我跟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去世,毛泽东悲痛不已,在医院热泪盈眶,对着罗荣桓元帅的遗体伫立良久,还在追悼会上连连鞠躬三次。

可就在罗荣桓去世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毛泽东就对吴旭君说,我死时一定不要你在我跟前。

如此重情重义、注重告别的毛泽东,为什么会这样叮嘱吴旭君,不要她陪自己到最后一刻呢?

一、与罗荣桓的深情厚谊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是毛泽东亲自为罗荣桓写的悼念词,字里行间充满了倚重和惋惜。

毛泽东和罗荣桓之间山高水长的情谊,始于秋收起义,他们一起上过无数战场,多少次出生入死,形成了不输家人兄弟的深情厚谊。

秋收起义时期,罗荣桓担任特务连连长。

有一天,特务连有一位战士得知自己母亲病危,想回家看母亲最后一眼,但他害怕上级认为会这是他当逃兵的借口,得不到批准,就和两个老乡一起不辞而别。

当时的副连长得知此事后,认为这三人违反军令,直接下令枪毙,而罗荣桓听说缘由后及时抢下救人,还给了三人回家的路费,鼓励他们救在家乡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参加革命。

不久后,这三人不仅回到了军营,还带来一批自愿加入革命的乡亲。

毛泽东知晓此事后陷入了了深思,同时注意到了沉稳踏实的罗荣桓,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连连夸赞罗荣桓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

1929年1月,国民党围剿井冈山,毛泽东率部队突围下山,向赣南地区转移。

国民党穷追不舍,红军战士每天都要在枪林弹雨中行走将近百里才能宿营。

2月9日,这天是1929年的除夕夜,罗荣桓看着历经磨难,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战士们很是心痛,主动向毛泽东请缨,希望能让自己带领战士进行一场反围剿战斗,给红军战士们争取一个休整养伤的时间,毛泽东欣然应允。

第二天凌晨,罗荣桓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在大柏地偷袭了敌军,最终歼灭了对方主力部队,还缴获了一批装备,增强了红军的作战能力,军中士气大振。

1929年6月,红四方面军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就红军领导人、革命根据地选取等事宜展开了激烈讨论,毛泽东在会上一直强调党是红军的领导者。

尽管罗荣桓在会上坚定表明自己赞成毛泽东的立场,但毛泽东的理论仍然被其他人排斥,最终毛泽东失去了红四军的领导权力,离开了红四军总部。

毛泽东离开之后,罗荣桓非常担忧毛泽东的处境,在听说毛泽东得了痢疾之后,更加着急,一直想说服众人去请毛泽东回军营。

终于在11月23日,红四方面军又召开会议,就最近作战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当时的罗荣桓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仍要坚持出席会议。

在会上,罗荣桓再次表态:“八月兵败我军损失惨重,200多名战友伤亡,如果毛泽东不离开,我们也就不会打败仗。”

三天后,毛泽东就被请回了军营。毛泽东看见受伤的罗荣桓非常担心,嘱咐他好好养伤,还感慨道:“我们真是患难之交呀,一个负伤,死里逃生。一个生病,被赶下台。”

从相识、相知到相伴,毛泽东与罗荣桓之间早已结下了深情厚谊,能为这段友谊画上句号的恐怕只有死亡了。

1946年1月,罗荣桓被诊断为肾癌,毛泽东为了给罗荣桓提供最好的治疗,将他送到苏联,还亲自给斯大林写信,希望苏联方面能认真对待罗荣桓同志的治疗。

1949年四月,罗荣桓在天津工作时突然晕倒。毛泽东态度强硬的让罗荣桓好好在天津休养,还派了专业医生照料罗荣桓的病情,不断的安慰和鼓励罗荣桓,让他以身体为重。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北京溘然长逝。

毛泽东闻讯后,悲痛不已,几天几夜都睡不着。

12月19日,毛泽东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三鞠躬。

二、与吴旭君的深夜长谈

罗荣桓去世的时候,毛泽东已经70岁了。

毛泽东在北京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后,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有一天晚上,毛泽东难以入睡,他便拉来了自己的保健医生一起聊天。

说是聊天,但毛泽东一直在回想往事,讲自己的故事。

毛泽东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说道母亲这两个词的时候,毛泽东点燃了一根烟,靠在床头不停的吸着。

毛泽东说道自己的母亲一直生活在农村,一直摸索在田地里,但她从来不抱怨不喊累,勤劳质朴,对待孩子和蔼,对待乡亲父老友善。

毛泽东说母亲是他最最对不起的人。

自己考试未中本就辜负了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没能对得起母亲的谆谆教导,自己甚至在长大后就投身革命,在外多少年,节日和新年都是在军队,没有回家陪过自己的母亲。

他自己固然是不畏生死的,但他母亲已经年纪大了,需要老有所依,可他还是放不下他的革命事业,直到最后母亲病重去世,他才奔波回了家。

吴旭君坐在床脚旁的板凳上,真诚的倾听着。

自己作为儿子,没能尽到应有的孝道,毛泽东甚至自嘲了起来,说自己不是合格的人。

说到这里,毛泽东闭上了眼睛,仿佛在掩饰自己心里的遗憾。

吴旭君看出了毛泽东的难过,他对得起中国所有人,唯独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责任。

吴旭君想出了一番话安慰毛泽东,让毛泽东不要再自责,说他为全中国、全人民做的一切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敬。

毛泽东听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继续大口抽烟。

吴旭君看着毛泽东不停吸烟的样子,在犹豫着要不要劝毛主席放下烟以健康为重。

“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毛泽东突然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吴旭君的纠结被打断了,她听了这句话后着急的解释着自己的工作就是保证你的健康,从小病开始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自己不会让你得大病影响你的身体。

毛泽东听了之后也没反驳,只是又讲起自己的母亲。

他说母亲去世的时候身染重病,疾病将她的身体折磨得不成样子,自己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的时候母亲看起来还精神饱满,可最后他回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母亲已经瘦削枯萎。

他可以忍受战场上子弹打进身体,可以忍受长征路上吃树皮草根,可以忍受被人排挤,甩给他一个徒有其表的职位,可他不忍心看见母亲如此痛苦的样子。

最后那一面,他对自己母亲说要离开一下,他就站在一墙之外,没有看到母亲离去的那最后一秒,他想让母亲给自己留一个美好的印象。

他知道,如果重要的人就在自己面前闭上双眼断了呼吸,自己会有多难过多心痛。

正因为这样,他经历过,明白那种亲人去世的苦楚,他不想别人为了他而难过。

吴旭君听了这番话后眼泪不停的在眼睛里打转,什么话也说不出,她知道她面前这个人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人民着想,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

但她一定会好好照料毛主席直到最后一刻,如果可以,她希望这最后一刻永远不会到来,她知道新生的中国太需要毛主席了。

吴旭君为了不让毛主席再想着这么严肃的事,连忙岔开话题,给毛主席讲起了自己作为医生在生命问题上的研究。

毛主席听了吴旭君的讲解后,觉得吴旭君讲得很好,终于掐灭了烟头。

吴旭君以为毛主席转变了,不再讨论死亡的问题。

可随即吴旭君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吩咐,要自己去书架上找《形式逻辑学》这本书看一看,还说明天要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就找来吴旭君,说要考考吴旭君书读得怎么样了。

吴旭君举了一个例子,“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 铜是金属,所以铜是能导电的。”阐述着自己对形式逻辑的理解。

毛泽东听了之后,笑着夸奖了吴旭君,说她理解得不错,还要她用昨天讨论的事再举例。

吴旭君知道昨天谈论的是什么事,知道毛主席要她说什么,但她实在说不出口。

毛泽东看着吴旭君闭口不语的样子,说出了自己想说的:“人都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吴旭君听了毛泽东的话后泪眼婆娑,一边敬佩这位伟人面对死亡如此淡然,一边害怕毛泽东总有一天要离去。

三、鞠躬尽瘁一心为国

1967年7月至9月,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74岁了,即使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仍然坚持审阅批注工作文件。

他从书桌上拿起新送的报纸看了起来,突然表情凝重,

报纸上赫然写着“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统帅, 伟大的毛主席万岁! 万岁! 万万岁! ”

他马上叫来工作人员嘱咐道:“什么万岁万万岁, 难道还有不死的人吗? 你们不要宣传这些, 要讲马克思主义万岁, 讲马列主义万岁! 不要宣传个人。”

1975年,毛泽东已是82岁高龄,但他还在坚持接见外宾,希望中国未来能在国际上多一些朋友。

4月18日,朝鲜代表金日成应邀前来我国访问。

当天下午, 毛泽东就会见了他们。

毛泽东与金日成谈了很久,直到最后,毛泽东对着金日成微微一笑,握着他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我今年八十二了, 快不行了,靠你们了。”

金日成诚恳的说:“只有你的存在,对中国人民、朝鲜人民、亚洲人民、世界人民、第三世界人民有很大的鼓舞, 所以你长寿对我们是很宝贵的事。”

面对衰老和多病乃至死亡, 毛泽东一直都是泰然自若,但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在没有他的时候,中国能有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能一直传递。

1976年9月9日, 世纪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金日成   深情厚谊   秋收起义   苏联   作战   连长   特务   军营   红军   跟前   中国   万岁   战士   样子   母亲   身体   吴旭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