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眼中的霓虹国

我的祖籍是在浙江省舟山市,在清朝的时候,舟山叫“定海县”。

鸦片战争时,英国舰队攻占了定海,并向清政府提出了割让“定海”的要求。

定海县位于长江口,是中国南北航道的中心,还是一个“县”的建制,清政府自然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

于是,珠江口的香港岛最后取代定海,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香港岛只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渔岛。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的祖籍居然是定海,而此后的第四任特首林郑月娥也是定海。

这也许只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但无论怎么解读,它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因缘。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997年,当时从东京出发采访香港回归典礼。

趴在栏杆上,望着维多利亚港,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当年清政府割让的是定海,那么,香港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在香港期间,我去了九龙半岛的一家书店。在书店里,我看到不少介绍日本的书,其中有不少旅游类书,也有作家的观察随笔和小说。第一次感悟到,原来香港人那么喜欢日本。

“有机会,我也写几本书,给香港同胞介绍一下一位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这一个念头过去十几年,终于在2017年,香港三联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静观日本》,圆了我的一个梦。

随后,中和出版公司为我出版了《日本人的心态》等4本书。我不知道我的书能否为香港的读者所喜欢,更不知道自己认知日本的观点,会不会为香港读者所接受?但是,我相信,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有一个海纳百川的社群,一定能够容纳我的一些观点,包括偏见。

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位香港的建筑设计师冯国安先生,他非常优秀,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后去剑桥留学,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曾获得国内外诸多重要奖项。回到香港后,冯先生醉心于小居室的改造。他每年都会到东京几次,说日本与香港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大的相似,就是能够在狭窄的空间里,做出最完美的格局。

这是一位建筑设计师的独到认知。

我突然懂得了他喜欢日本的原因,一亿多日本人一直在这一个岛国里琢磨、探索和实践,渴望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更美好,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最为舒适的天地,并拓展出最大的视野。

我想,这也是香港人的个性与生活追求。

正因为有这一种个性与追求,让香港这一“弹丸之地”,养育了700多万优秀的市民,并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经济与文化,成为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这也是我喜爱香港的原因,因为优秀勤劳的香港人,为自己,也为中华圈、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奇迹。

香港人对于日本的那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还在于喜欢日本的精致。

因为香港太狭窄,就如1600万人挤在东京这么一块冲积平原上一样,没有精致的构思,就容不下这么多人。

其实这一份精致还在于,蜗居在狭小的公寓里,还能把自己妆扮得精致,保持一份白领的潇洒和体面。这是香港人的生活写照,自然也是日本人的生活真实。

有一次,我在东京的24小时便利店里买东西,看到两个香港风的年轻人站在杂志书架前翻阅各种花花绿绿的杂志,他们边看边笑,很是开心。

香港人为何喜欢花花绿绿的八卦杂志?

我想,这是因为香港与日本都有一种“市井文化”,这种“市井文化”也可以称为“八卦文化”。

在香港的书摊上,有许多八卦杂志,写的都是名人轶事,艺人绯闻,虽然大多捕风捉影,但是,香港人看得津津乐道,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人们需要一种娱乐、需要一种释放。

而这一种八卦新闻,既可满足人们的好奇之心,又可以消遣烦恼,不会太当真,但是,总觉得好玩。百姓看,富豪们也看,因为当一个人累了一天回到家,再要让他认真阅读经典,他没有这份心思。

日本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这也许是日本与香港的一种大众文化的趋同,这一种趋同,让两地的民众,有了一种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疫情前的2019年,700多万人的香港,有229万人到过日本。2023年,日本一开放,最先涌入日本的海外游客,香港人也打了头阵。香港人喜欢日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有一种对于大中华文化圈如何走出传统的思考与追寻。

... ...

稿件来源 | 静说日本

#香港##日本##东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香港人   特首   东京   祖籍   英国   市井   日本人   日本   香港   霓虹   清政府   精致   眼中   优秀   杂志   喜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