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终于出手了!专家出面解读刀郎新歌,那又鸟事件意欲何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范范

编辑 | 范范

一曲《罗刹海市》让刀郎再次翻红,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争议。

特别是歌词引发的热议,直接让网友把炮火对准了“乐坛四大巨头”,首当其冲的便是那英,在她的社交平台上惊现了700多万条的谩骂。

随着事件的愈演愈烈,就连央媒也忍不住下场评论解读

央媒评价《罗刹海市》

歌曲爆火后,歌迷们纷纷解读歌词的内容,结合着刀郎和“乐坛四大巨头”的往日恩怨,细细品味之下,这首歌每句歌词都充满了火药味。

许多网友都猜测这是刀郎讽刺那些当年诋毁他的那些歌手。之后“又鸟”事件愈演愈烈,许多网友化身正义使者,叫嚣着为刀郎讨回公道。

就在舆论快要失控时,刀郎团队的一位工作人员终于站出来澄清,说歌迷是过度解读,这首歌主要是批评娱乐圈的阴暗面,和复仇没有关系。而这时央媒也亲自下场点评起了刀郎的歌词。

《罗刹海市》这首歌的名字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马骥的小帅哥,来到了一个全是妖魔鬼怪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人都以丑为美,长得越丑地位越高,而那些长得好看的只能被当做妖怪。而马骥为了能够获得社会地位,就开始装疯扮丑。

这种隐喻直接把娱乐圈的丑态揭露出来,越是肮脏的地方,越是要披上一层高雅的外皮。越是没有什么,就越把什么当回事。

也有央视的主持人李小萌出来解释歌词,说《罗刹海市》的歌曲取材力量足够强大,也是在讽刺一种普遍的审美扭曲。一个作品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一定不会局限在看热闹上。

当然也不会局限在一个领域里的两三个人上,这样的解释也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可。

除了主持人,也有研究古代文学的苗怀明教授出来发表自己对《罗刹海市》的看法,这位教授指出,刀郎可能是在借助歌词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而非针对某些个人。

还说他借鉴了许多古典文学,作为古代小说研究者,很支持刀郎的这种创新。刀郎虽然没有要用《罗刹海市》复仇的意思,但是网友们却看不惯那英他们的所作所为。

刀郎和那英的旧怨

说起刀郎的代表作,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比如被许多网友玩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还有去ktv必点歌曲之一的《西海情歌》,朗朗上口的旋律,刀郎的这两首歌让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优秀的人总是遭人妒忌的,许多音乐人为了证明自己比刀郎更加的有实力,更加的高雅,直接联合起来贬低刀郎。

在2010年的采访中,那英直接说了一句,刀郎不具备音乐审美,这可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那英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刀郎的专辑销量比她的高,这说明人民群众是喜欢刀郎的音乐的。如果销量不能代表刀郎的影响力,那还有什么能代表呢?

而就是因为那英的言论,直接把刀郎从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名单上,给剔除了

或许是刀郎太过顺风顺水,导致一些人犯了“红眼病”,一个个地排着队地说刀郎坏话。继那英之后,杨坤也没有忍住出来发言了。

在采访中,有记者询问杨坤对刀郎的音乐有什么看法,杨坤脱口而出一句:“他有音乐吗?”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杨坤对于刀郎的轻视和傲慢。

本以为只是两个人对于刀郎的评价已经够不客气的了,没想到汪峰也出来跟风说某些人的爆火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高晓松也没有放过这个可以显摆自己有“音乐素养”的机会,直言自己会把刀郎的专辑扔进垃圾桶。

这几人从言辞到态度,无不显示出他们对于刀郎的看不起。除了当时的音乐人,一些媒体也对他不怀好意。

有一次刀郎在采访时,被记者提问:“那英之前说听你的歌的都是农民,你怎么看?”这句话不可谓是不歹毒。

不过刀郎也不客气地反击,直接反问记者有没有亲耳听到这句话,记者只能含糊地回答许多媒体都是这样报道的。最后刀郎以一句“空穴来风”化解了媒体的刁难。

但是这些事情在今天“重见天日”,他们的种种言论也让网友们群情激奋,整个事件中,同为“正义使者”,可以大致分为这几种类型。

网友的内心想法

一种是那种带头谩骂,情绪特备激愤的人。他们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便把希望寄托于虚拟网络中。

渴望扮演“强者”的形象,通过评判他人,为正义发声,让别人注意到他。越多人关注他,他就越觉得有满足感。

一种是对事情有强烈共鸣的人,可能是因为刀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继而和刀郎产生共情。

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帮助刀郎,让他不受委屈,好像这样就是为曾经的自己抱不平了。

还有一种是,没有自己思考能力,只知道跟风的人。他们通过跟风来融入主流环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从众心理,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心没有归属感。

这类人比较喜欢“非黑即白”地看问题,常常缺乏自己的判断。

最后一种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乐子人。他们不站队也不发声,谁也不支持,而且很少发言。基本上就是以隔岸观火的心态,看待这件事。

但是看热闹和观望也会给事件带来流量,也间接地让这件事情的影响扩大。

对于网络暴力,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以案释法

诽谤罪涉事人须有散布谣言的情况,捏造事实并散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话语传播;

2.另一种是文字和网络传播,比如用微博、朋友圈、报刊、图书、书信等方式散布。如果这些虚假事实不可能造成他人人格、名誉的伤害,则不构成诽谤。诽谤不一定要指名道姓,但只要从相关内容上知道谁是受害者,即可构成诽谤罪。

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东西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定以诽谤罪。而且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以本罪论处。

即使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后果不够严重,则不会被定为本罪。所谓情节严重,是指造谣诽谤多次的或对他人精神造成严重伤害。

若因诽谤他人造成严重影响,如自杀和精神失常等,且受害者主动寻求法律诉讼的,法院才受理此案,否则不受理,除非国家和社会受到危害。

认定对方是否构成诽谤罪要从以下几个条件来分析:

1.主观条件:行为人明知自己流转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声誉的虚假事实,并且知道这种行为伤害他人名誉的结果。行为人的目的是损害他人名誉。本罪的主观必须是故意。

2.主体条件:到达刑事犯罪年龄的正常人

3.客观条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伪造事实的流传,情节严重或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

4.客体条件:本罪侵犯的客体即自然人,其人格尊严、名誉权被侵害。

结语

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才是真正值得大家称赞的艺术。刀郎之前的遭遇也恰恰说明娱乐圈更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新的音乐。

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应该看不起任何一种风格

希望以后的中国乐坛能够百花齐放,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诽谤罪   行为人   罗刹   客体   乐坛   名誉   正义   人格   出手   娱乐圈   事实   条件   记者   事件   网友   专家   歌词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