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淳朴的蒙古国,总人口仅300万,却有2万女性堕入从事风俗行业

民风淳朴的蒙古国,总人口仅300万,却有2万女性堕入从事风俗行业,最终成了”风俗业大国“,这是为什么?

在中俄之间的外蒙,也就是蒙古国,是一个存在感比较弱的国家。

大家可能还记得两年前,新冠疫情期间,蒙古国给我们国家捐赠了3万只羊。


另外,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年初那场沙尘暴,吹遍了祖国大地,甚至风沙都吹到了南京。

以前,沙尘暴只听说在北方城市常见,这一次居然到了南方城市。实属罕见。

蒙古国总人口300多万。其中大部分人口都聚居在首都乌兰巴托。

蒙古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目前已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

如煤炭,铁,黄金,石油等。

另外,蒙古仍然是一个游牧民国家,国内仍有1/3的人靠畜牧为生。

按理来说,靠山吃山,靠草吃羊, 蒙古人应该能把日子过得很舒服。


然而,2017年蒙古的GDP仅有100多亿美元。

外债却高达200多亿美元。

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相比,

整个蒙古国的GDP还不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1/6

内部蒙古的12个市,其中有9个市的GDP超过蒙古。

那蒙古为啥会这么穷呢?


先讲一段历史吧,

蒙古高原智谷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在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外蒙古在俄国以及后来苏联的干涉下逐渐走向独立。

1924年蒙古在苏联的煽动下独立。

苏联时期, 蒙古全面苏化。

苏联在蒙古驻军。

僧人被迫还俗,蒙古长袍被俄式服装代替。

斯大林时代,苏联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对蒙古进行了全方位控制,

包括控制蒙古经济大权,全面排除第三国投资;

扶持亲苏派执政,以苏联为纲;

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大量清洗封建王公和喇嘛;

全面废除回鹘蒙古文,推行西里尔蒙古文;

要求蒙古领导人与苏联人通婚等。

政治上蒙古成为苏联的不加盟共和国。

曾经的蒙古王公贵族和知识分子遭遇清洗屠杀多达7万人以上。

蒙古靠着苏联的援助和技术支持, 人们生活得到很大提升。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苏联解体,

蒙古彻底失去了苏联老大哥,就像“断了奶的孩子”。

蒙古国由宠儿变成了弃儿。

蒙古国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

除了有牛羊肉及牛羊毛皮制品,其它什么都缺。

工业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大都要从中俄进口。

自身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蒙古长期以来处于产业链最低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矿业和畜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放牧一直以来都是蒙古人主要的生活方式。目前依然有三分之一的蒙古人从事游牧生活。

然而,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畜牧数量增长了3倍,远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

另一方面,蒙古依靠出售自己的矿产来赚取外汇。

长期的采矿导致生态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原荒漠化严重。

草原生态本来就脆弱,大规模采矿,意味着草原永久消失。

更为严重的是,采矿是的水资源呗过渡开发,大量矿井正在污染和耗尽人和牲口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地下水的消失正在引发干旱和威胁整个生态系统。

干旱的发生意味着草原生态环境破坏,荒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预计,未来很多年,我国将不得不忍受蒙古沙尘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除了依靠采矿吃老本,蒙古几乎没有其他产业。

不能生成自己的工业品, 连矿泉书,粮食,服装等基础生活用品全靠进口。

蒙古国人民贫富差距巨大。

穷人因为欠债还不起债,卖掉自家的牧场, 只能生活在首都乌兰巴托的贫民窟,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

由于产业生态落后,结构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大约有2万名蒙古妇女为了生计从事不正当行业。

目前蒙古国的风俗产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日本、韩国、泰国的亚洲第四大风俗业国家。

风俗业在蒙古国已经成了许多人养家糊口的途径了。

这个数字看起来可能不起眼,甚至还显得非常少,和我们邻国日本的30万人,韩国的10万人压根没法比。

但其实蒙古国全部的人口也就300万人,除去男性还有老人孩子,蒙古国女性从事风俗行业的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这两万人里,还只是明面上统计出来,算上那些没统计出来的,或者只干了一段时间就不干的,这数字大概还能翻上几倍。

同时蒙古国的女性拥有一种游牧民族特有的“异域风情”,吸引了非常多国外的男性前往蒙古国“旅游”。


其中前往最多的就是韩国人,韩国人因为在蒙古出手阔绰,所以深受蒙古国的人民的喜爱。

每当夜幕降临到蒙古国的街区,那些行业的女性就会专门盯着韩国人看,

每当看见韩国人,就会有好几个女孩冲上去,请求对方来光顾自己的生意。

对此蒙古国政府目前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毕竟这是非常多人的饭碗,如果贸然砸了的话会导致许多的人失去谋生的手段。


时代造就趋势,

10多年前,为响应国家城市化政策,大批男性牧民抛妻弃子,奔赴了蒙古国的大城市,以求新的发展。


瞬时,草原上的男性牧民数量骤减。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少女多,很多女人找不到丈夫无法嫁人成了那一时期蒙古国牧区最显著的特征。

无声的压抑让人窒息,或为排解心中孤寂,草原上男女三五成群,夜夜笙歌到天明。


男女相聚一堂,载歌载舞,聊以度日,赛罕自是也理解,真正让其无语的,是那段时间草原上混乱 的事情“


为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迫于无奈,这些女性只得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

奈何,事与愿违,她们高估了大城市的包容度。

大城市不是她们想留下就能留下来的。

但日子还得过下去,

无奈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她们只得投身于风俗业等付出成本低,收入可观的行业。

也由此,蒙古国的风俗业逐渐日盛。


同时客观上来说,蒙古国的风俗行业也促进了他的旅游业。

每年能给蒙古国带来一笔不小的外汇,

所以蒙古国政府也就任其自由发展了。


很长一段时间, 蒙古国对中国不是很友好。

国内的民粹主义活跃,他们宣扬中国威胁论。

这和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

他们认为清朝时期是我们侵略了他们的领土,成吉思汗在他们心里至今都是最伟大的英雄。

有蒙古人曾经比喻过:中国人有多恨日本,蒙古人就有多恨中国。

另外,蒙古能独立成功是和沙俄的支持有很大关系的,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很受沙俄的影响严重西化了。

他们现在文字、语言、历史都有改动,就连内蒙人在蒙古国都会被歧视。

他们的教科书大肆宣扬我国对他们的侵略史,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我国是排斥的。

所以在蒙古发生过非常多对华人很不友好的事件。

所以想去蒙古旅游逛逛风情街的朋友可能小心一点。

不过,最近几年, 情况有所好转。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我国与蒙古展开了投资和贸易在内的多方面合作。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蒙古人还是看得见的,

蒙古人逐渐放下成见,对华关系有所好转。

我相信,在中蒙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 只要蒙古人自己不搞出幺蛾子,蒙古人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沙俄   乌兰巴托   风俗   成吉思汗   苏联   蒙古   蒙古国   女性   行业   蒙古人   韩国   日本   民风   淳朴   中国   大城市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