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航母将海试!央视豪迈官宣:三航母已无法满足中国海军!

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初八没烦恼

编辑丨初八没烦恼

前言

最近一则消息在军事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即将在今年国庆前后正式迎来其首次海上试航之旅。多年来,外界一直猜测这艘全面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究竟何时能正式起锚远航,展示其威武之姿。

中国多年来的海上战略,也是在不断积累气力要迎来重大突破,而福建舰的问世交付,无疑将推动国内外对中国海上实力更加清醒的认知。但是根据央媒的报道,仅仅3艘航母而已,中国海军不会就此满足,难道海军方面后续还有什么大动作吗?

仅仅3艘航母就够了吗?

中国海军航母队伍建设,一直处于加速推进之中。多年来,我国为实现军力现代化,不断加大在航母研制上的投入力度。按美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拥有航母的数量,应当与本国人口数量相匹配,那么我国至少需要30多艘才合理。

因此中国也提出了相应的长期目标,积极探索航母的自主设计与建造。但是如果简单地根据人口标准设置高额目标,也容易忽视实际情况的约束,出现不切实际的规划。一个成熟的国防体系,需要在各类军备之间保持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航母只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并不能也不应该独占全部资源。

要充分考虑到国内科研能力、工业水平、财政负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海军实力得到加强,也不能以航母队伍的扩充为唯一着眼点,还需要在潜艇、远航补给等多个领域形成联合作战能力,才能建立真正的深蓝国防体系。

中国正处在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机遇期,航母的增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扩军备战的步伐,也需要与国力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相适应,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的态势。当下既不能目光短浅,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沉着应对各方面条件的变化,才能在航母建设上取得真正的长足进步。

同时中国海军力量建设,需要在多方面保持合理配置,航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独占所有资源。比如核潜艇的研发,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能力。此外航母的后勤保障与维护成本极其高昂,这也需要考量能否长期承受。

所以不能简单以航母数量的增加作为唯一目标,而要根据多方面因素权衡,把握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规模。经过仔细论证,目前军事专家学者认为,5-6艘航母将可基本满足中国海军在不远的将来的战略需要。

这一数量既足以形成有效的作战打击力量,又相对现实,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技术实力。若想在更长时间跨度内保持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因势利导,逐步扩充航母编队的规模。

从提升军事威慑力来看,仅有5-6艘的数量还略显不足,目前中国仅拥有3艘航母,尽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与美国等海洋强国相比,在数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使中国在关键海域的制海权仍易受制于人。

为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有必要继续扩大航母数量,形成足够的战略威慑力量。中国正处于全方位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谨慎权衡各方条件的同时,中国海军也要充满信心与斗志,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步伐,以航母建设为重点,增强我国海事军备力量。

中国海军力量建设,还需要在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进一步增强综合作战能力。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航母的动力系统,还是吨位和数量等方面,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需要我们继续做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整体推动中国航母实力的提高。

更多数量并且性能更优的航母,将直接影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制海权,使中国海军的存在感和战略威慑力大为增强。这不仅有利于应对各类海上安全威胁,也将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避免冲突的发生,中国将能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并为地区国家提供安全公共产品。当然海军方面也要清醒看到,常规动力航母已经不太适应中国海军远洋规模化的战略需求,只有核动力航母才能实现远洋作战和全球机动的需要。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加快核动力航母的研制进度,005号航母有望成为中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这将是中国航母发展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新的历史条件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要以航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海军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福建舰各方面能力远超辽宁舰与山东舰

中国国产航空母舰003号福建舰下水服役的喜讯,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继辽宁舰和山东舰之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诞生充满历史意义,它预示着中国航母建设正向着新的阶段迈进。

与前两艘航母相比,福建舰在吨位和作战能力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其满载排水量将达到惊人的8万吨,不仅将超过当前亚洲所有航母,也将跻身世界航母排行榜前列。这样巨大的舰体体积,使其可以容纳至多80架之多的歼-15舰载机,远远超过辽宁舰和山东舰仅40架左右的飞机搭载量。

福建舰的服役,将大大提升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整体作战能力。拥有更多的舰载机,意味着我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海空打击力量。这不仅将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存在感,也将对维护南海等海域权益形成有力的战略支撑。中国海军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现代化,向着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不断迈进。福建舰的诞生,预示着中国正向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福建舰下水的喜讯让人振奋,但更为瞩目的是它在弹射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福建舰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这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电磁弹射系统工作效率更高,能量转换也更为直接有效。

这将大大提升舰载机的起降频率,使每架战机的出动间隔时间大为缩短。在现代航母作战中,快速弹射起飞尤为重要。电磁弹射器的应用,将会成倍提高航母的整体作战效能。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舰之前,拥有此项核心技术的只有美国。美国海军仅在最新式的福特级航母上安装使用了电磁弹射器,其他国家均未突破。

我国成功攻克了这项世界难题,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电磁弹射航母技术的国家。这标志着在航空母舰的核心装备制造上,中国已经赶超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正在日新月异。

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更凸显了我国在航母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实际上美国在这项技术上曾遭遇瓶颈。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开始酝酿在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器,但经过长期研发和测试,结果却令人失望。

2017年,美军终于在福特号航母上安装了电磁弹射器,但其成功率仅有7%,经改进后也仅达到不到2%的故障率,远低于军用装备的标准要求。由此造成美军拒收福特号,不得不再投入资金尝试解决难题。

中国研发团队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美解决了电磁弹射的稳定性和能量转换的问题,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可以说曾让美军深陷困境的技术难关,已为我军破解。这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核心技术上,实际已领先美军多年,福建舰上所装备的弹射器,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成果,其性能之优越,令国际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海军的技术实力。

福建舰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显然福建舰在多方面达到或超越美军同类型航母的标准,但也要清醒看到,它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改进,首先是吨位方面,福建舰8万吨与美军福特级11万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大吨位意味着可以载运更多燃料、弹药等物资,对远航作战能力有直接影响。

然后是舰载机型号,我军歼-15属四代机型,而美军F-35已是五代隐形战机,无疑拥有技术优势。福建舰最主要的短板是其作为常规动力航母,续航能力和远洋机动性都受到一定限制。相比之下,美军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可全球机动。虽然我国已经自建3艘航母,但至今未有一艘核动力航母,这方面的差距不容忽视。

航母作为海上战略资产,其动力系统直接关系到作战能力。简单来说,核动力航母由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可以实现几乎“无限续航”,而常规动力航母仍需燃烧重油等燃料,续航距离和时间都受限制。

这一关键差异直接导致两者在实战中存在明显差距,具体来说核动力航母从停泊到全速航行的加速时间更短,且可以持续高速巡航,而即使常规动力航母的锅炉全开,从静止到加速也需要至少8分钟,远不如前者敏捷。

更关键的是常规动力航母还需要中途补给燃料,这将严重制约其机动灵活性。海战中,哪怕几分钟的提速差距,也可能决定成败,核动力系统的优势,让拥有此装备的航母获得战略主动权。我国尽管在航母总体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动力系统方面仍存在短板,今后我国亟须加快研制核动力航母,以消除这一致命弱点,全面增强作战能力。

所以用全面的视角来看,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与谦虚的态度,在消化吸收福建舰使用经验的同时也要着眼未来,继续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争取在关键装备上实现突破,只有不断缩小各方面的差距,中国才能加快推进航母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的深蓝强军。

结语

中国航母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从辽宁舰的引进改装,到山东舰的自主设计,再到福建舰的诞生服役,标志着我国航母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电磁弹射等核心技术上,中国更是成为全球领先。

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的勃勃生机,我们既为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鼓舞,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今后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尽快实现核动力航母,使中国海军向着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目标不断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航母   中国海军   福特   核动力   作战   福建   美国   豪迈   中国   美军   电磁   央视   数量   能力   战略   动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