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手够狠,围堵中国软件,美国再上新高度


昨天参加了几个华裔朋友的家庭聚会,其中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深谙投资之道,一番讲解让不太了解美国金融业的我们很有茅塞顿开之感。于是有在座的朋友留他的微信号,还特别说了一句,“回头微信上细聊,仔细介绍下,看看有哪款产品值得投点儿。”


听了这位的客套之语,银行的朋友猛地一愣,似是想起了什么,连忙对他嘱咐,微信上别谈投资和产品,就约时间,见面聊。


见他一副紧张模样,大家都很诧异,微信上发发语音、传传文件,效率不是比非要见面高多了?怎么会让那银行的朋友如此紧张?


一细问方知其中曲折,真是让人唏嘘。


原来朋友工作的银行,在今年年初就发布了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上微信的禁令,后来干脆禁止在微信等中国社交软件上谈任何与工作有关的内容。


朋友找到了银行的主管,因为这家银行有很多的华人客户,通过微信维系客户关系,做一些产品信息的交流再正常不过,不用微信,很多工作不好开展。


他的主管还是很熟悉基层业务,告诉朋友你私下偷偷使用,尽量多争取见面交流机会,能遵守遵守,不能遵守自己灵活处理,一切业务为重,反正他不清楚具体情况。


如此过了几个月,银行的朋友以为可能就是口号罢了,没什么实质内容。没想到今年四月份,银行所有的亚裔工作人员都被集中开了一次会,由银行高层主持,就是为了贯彻任何与工作相关事务不能在中国社交软件上出现,一经发现,轻则罚款,重则被公司起诉,所有公司业务人员还必须签署公司信息保障条例。


到那时朋友才知道,原来是银行刚刚被美国证监会罚款了1.5亿美元,同时被罚的还有富国银行1.25亿美元、巴黎银行3500万美元、法国兴业银行5000万美元。仅仅半年,因为在中国社交软件或邮箱发送业务信息,有四十多家金融机构,总共被罚款了二十多亿美元。


重罚之下,自无完卵,曾经简单便捷的交流工具,如今却成了被罚款甚至丢掉工作的导火线。


我问这个银行的朋友,你和客户不说,谁又能知道你们通过社交软件彼此交流?你的客户又不可能举报你,最终的协议还是要落在纸上,还是要面对面,又担心什么?


朋友摇摇头,告诉我技术的事他不懂,但他琢磨,既然美国指责中国的社交软件窃取了美国人的用户信息和个人资料,那么美国政府自然也有办法进入这些软件的数据系统,窃取数据。


换言之,自己没这个能力,又怎样知道别人有这个能力?自己使用这个能力,才会限制别人使用同样的能力。


华裔的金融业者本来就是被重点监控的对象,只有自己小心点。他的看法,我觉得很对,只是忽然觉得他的工作,怎么像从前的地下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美国   中国   美国政府   软件   华裔   社交   紧张   能力   美元   客户   业务   银行   朋友   新高度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