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新思路-用行为数据驱动的控烟方法

一、吸烟行为数据的意义


吸烟行为数据源自吸烟者个体,是基于吸烟者自身的通常情况产生的数据。吸烟行为数据包括数量、间隔、时间、位置、动态变化等。

众所周知,当人形成吸烟习惯之后,很容易失去对吸烟的理性,从而弱化对吸烟行为的控制。我们说,既有吸烟习惯人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中。

这种非理性,首先使吸烟者在吸烟与健康风险的矛盾中丧失科学观;其次使吸烟者经常性的发生超量吸烟行为,在某种境遇下会完全失去行为控制力;再次会使吸烟者主观上排斥正确的理念和劝诫,甚至排斥政策法规;最后,在时代的背景下,这种非理性使吸烟者频繁的自我欺骗与自我怀疑,极大的干扰了控烟的意愿与实行。

《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5)》中将吸烟行为定义为“很大程度上的心理依赖行为。”,一针见血的点明吸烟行为的本质------一种心理导向的负面行为习惯。

我们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与应用,证实了调整认知是修正吸烟行为的有效途径。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高质量的吸烟行为数据(在一定周期内连续有效的采集个体的吸烟行为)。

(1)个体层面

吸烟者在形成吸烟习惯之前必然经历三个行为阶段,我们将其概括为:”尝试期、偶然期和规律期“。调查发现,即使吸烟者已经进入规律期,仍然可以有效控制吸烟行为。处于规律期中的吸烟者在没有客观因素影响的时候,吸烟量有限并且可控。

但是,吸烟者一经进入“习惯期”,其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水平和控制力急转直下。这是因为习惯的产生与发展和生活紧密相关,当吸烟行为融入吸烟者的生活、并与其他行为或者生活元素产生关联的时候,吸烟者就不再以客观数据约束吸烟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趋向肆意”的主观选择。

烟草对人身健康的慢性侵害,又大大降低了吸烟者的警觉。90%以上的吸烟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量吸烟情况(应酬、际遇、工作、游艺等),而几乎所有的吸烟习惯者除非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不会改变其吸烟行为。

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理论认为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可以改变其行为和情绪。认知行为疗法也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控烟尤为重要。

人们的行为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解释来产生的,吸烟行为的非理性,正是吸烟者错误认知行为进而错误解释行为的结果。

我们发现大多数吸烟者以“盒”这个概念衡量自己的吸烟行为,某种程度讲这也是一种理性认知。即使这种认知的水平很低,吸烟者仍然可以通过“盒”约束行为。比如形成“一天一盒”的消费习惯,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吸烟量。

由此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行为数据,超过九成的吸烟习惯者在有关吸烟行为的问询中以“一天N盒”作为回答。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吸烟行为的单位原本是“支”。值得注意的是:在吸烟者形成习惯之前通常以“支”衡量吸烟行为,并且对自身的吸烟行为水平和变化有清晰认知。

我们认为高质量的行为数据可以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吸烟者的认知偏差,进而影响吸烟者调整行为。准确、实时、持续的吸烟行为数据让吸烟者切实地了解自己的吸烟行为,驱动吸烟者修正吸烟行为。

吸烟者通过吸烟行为数据可以清晰的衡量当前行为,为约束行为、制止行为扩大创造条件;通过观察行为的波动和变化,吸烟者还可以了解自身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比如真实的吸烟需求),这对未来的行为修正至关重要;而基于自身的数据分析(既往、当前、未来)将有效影响吸烟者的心理,甚至起到震慑作用,激发其控烟意愿。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戒断式控烟方法实践,“戒烟准备”是戒断式方法的主要内容。这种准备虽然多样,但时至今日仍停留在心理建设上。以行为数据驱动的方法则不仅关注心理层面,更强调认知与行为的共同作用,形成由“数据⇒认知⇒心理⇒行为”循环作用的“DCPB螺旋”上升模式。

行为数据驱动的模式与传统控烟理念显著的区别在于“友好与稳定”。行为数据源自吸烟者当前行为,与吸烟者的控烟意愿无关,期望了解自身行为水平的吸烟者均适用此模式。基于数据驱动模式展开的方法也不是传统意义的“控烟”,而是赋予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控制力,这不仅契合认知行为理论,更契合人性。在不与吸烟行为产生激烈冲突的同时,调动吸烟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然后才是行为上的调整。吸烟者在这一过程中或许进展有限,但每一次行为上的改变都建立在认知与心理的变化之上,最大程度的巩固了控烟成果。

数据是理性的重要参照物,对吸烟者更是如此。“吸烟有害健康”已有三十年历史,烟草至今仍每年导致全球800万人失去生命,所带来的病痛折磨、医疗负担和社会问题更加触目惊心。在这种反常至极的形势下,我们更需要相信人类的智慧,但首先要让吸烟者回归理性。

(2)社会层面

吸烟行为数据源自个体,面相整体。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的控烟方法上,也将为其他重要领域带来不同以往的驱动力。高质量的吸烟行为数据将明显增强以下三个重要领域的效能。

1、医疗系统

吸烟行为数据对医疗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医疗系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戒烟、控烟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吸烟行为数据,医疗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吸烟者的吸烟情况,包括吸烟量、吸烟频率等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戒烟计划和治疗方案。

吸烟行为数据还可以用于研究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样本更多、周期更长的行为数据可以帮助医疗系统提高科研效率,提供更好的临床方案、健康指导和预防措施。

2、社会学科

在“常规劝诫”早已饱和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具实际意义的控烟方法,同时也需要差异化的引导吸烟者修正行为。吸烟行为数据将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并有降低二手烟危害的可能。比如当吸烟者面对与家人在一起时的吸烟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和推演,难免会触动或者自责。

通过收集和分析吸烟行为数据,社会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吸烟群体,并进一步加强了解个体的吸烟行为模式、频率、持续时间等,以及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无论是家庭、交易或者媒体,都可以运用行为数据影响吸烟者。

3、行政部门

如果可以广泛采集吸烟行为数据,势必对行政部门的控烟策略产生积极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吸烟行为数据,政府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控烟政策和法规。吸烟行为数据可以提供决策者们所需的客观事实依据,帮助了解不同地方、群体、年龄的群众的吸烟情况,使控烟策略更有针对性,响应时间更短,以达到减少吸烟行为和改善人民健康的目标。

综上所述,吸烟行为数据的意义不仅限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调整,也涉及到医疗系统、社会以及行政策略等多个层面。收集和分析高质量吸烟行为数据对于吸烟控制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吸烟者   数据   认知   新思路   层面   个体   习惯   医疗   心理   方法   社会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