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亿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率为0,卡脖子的其实是自己人

过去几十年,我国科技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实力大幅增长。

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很多核心领域,目前我国仍然存在被卡住脖子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从外部进口一些产品,如果他们不高兴了,随时有可能断供,这对我国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此,很多网友可能挺纳闷,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的费用可不低,比如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投入强度更是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既然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这么多,为何有很多核心技术仍然迟迟没法突破,为何有很多领域仍然被欧美卡住脖子呢?

近日,广西发布的一个审计报告,或许能够让大家看到其中的一个原因。

7月25日,广西审计厅厅长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通报了目前广西科教振兴资金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很多科研资金的转化成果非常低。

其中有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但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

另外还有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而实现成果转化0个。

看到科研成果转化这么低,很多人都说这些科研投入打水漂了。

但这种现象少吗?其实并不少,从全国范围来看,从高校到科研院所很多单位的科研投入很大,但科研产出、科研转化却比较低。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科研转化率只有35%左右,这个转化率远低于欧美60%-70%的水平,尤其是在高校,科研转化率方面更低的吓人。

在2023年6月份举行“2023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厦门大学电子学院院长陈忠曾经提到:从数据上来看,2022年统计中国发明专利转化率达到36.7%,但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3.9%,研究机构的转化率只有13.3%。

据此推断,目前我国很多专利转化率大多都发生在企业,因为企业有动力去实现专利的转化,但高校的转化率却很低。

看到这有些网友可能会为高校辩解说,高校的科研不能看专利产出或者专利转化,因为有很多资金都是用于一些基础科研,基础科研短期内是不可能转化为专利的,但从长期来看,基础科研的强大对于促进整个国家科技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不否认,目前确实有部分资金用于基础科研,但从高校的科研资金实际情况来看,大多资金其实都是用于一些科技研究,如果这些资金不能转化为科技成果或者专利成果,那资金就是没有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科研都是重复,真正具有创造性、原创性、突破性的科研并不多。

很多大学的科研人员搞研究,完全就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拿奖金、升职、拿科研项目,很多人并不关注科研成果,或者去突破一些卡脖子的技术,所以很多高校虽然科研资金很多,但很多科研项目都很敷衍,比如有一些教授拿到科研项目之后,其实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搞的。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高校在分配科研资金的时候,都是雨露均沾,很多项目明明没有科研价值或者有严重的重复性,但很多高校仍然分配资金让一些教授去做,而且很多项目都是小项目,有不少项目都是资金小于10万块钱的,这种科研完全就是为了拼凑论文。

比如根据广西这次的审计报告,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

在这种科研环境之下,我国的论文确实非常多,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是全球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比如2021年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80521篇,占世界份额的35.3%,排在世界第1位。

单纯从论文数量上来看,我国科研实力好像非常强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质量的论文并不多。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比较多的不一定是那些科研投入科研资金最多的学校。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比较低的,尽管每年的科研投入非常大,但很多卡脖子的技术却迟迟没法得到突破,希望广西的这个审计报告能够引起国内其他高校的重视,从而加强对科研资金的管理,让科研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早日突破一些卡脖子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科研   科研项目   广西   自己人   目前我国   经费   资金   专利   高校   我国   项目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