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山东五大军区之一,司令政委为何都没有授衔?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是什么样的存在?

全面抗战八年,山东根据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抗战胜利后已经是我军七大战略区最强大的一个根据地。正规军达到27万人,约占我军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一。

这样的体量,只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华中新四军可以媲美。

如果算上50万民兵和150万自卫队,山东根据地绝对是独一份的存在。而这样强大的硬实力,体现在几个二级军区身上,也是个个实力雄厚,支撑起了硬核的山东军区。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陆续成立了五个二级军区,加上从129师划过来的冀鲁边,共有六个军区。抗战后期,冀鲁边和清河合并为渤海军区,确立了五大军区的格局。

抗战胜利前夕的山东根据地

这五个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开国上将或者中将级别。

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是开国上将,政委罗舜初是中将;

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唐亮,都是开国上将;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是开国上将,政委林浩是少将。

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是开国中将,政委景晓村转入地方工作。

唯一特殊的是鲁南军区,司令员、政委都没有军衔,这是何故呢?

实际上,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都具备开国中将的资历和战功,但政委王麓水不幸牺牲于抗战胜利后的藤县攻坚战,而司令员张光中在解放后转入了地方工作。

鲁南军区成立时,张光中还在党校学习,司令员由邝任农担任。

邝任农是鲁南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主军鲁南仅2个月,大授衔时凭着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功勋荣誉,被授予中将军衔。

同为鲁南军区司令员,为什么邝任农和张光中有区别?

抗战时期的邝任农

虽然都担任过鲁南军区司令员,但两人的履历大不相同。

张光中是土生土长的微山湖畔江苏沛县人,是鲁南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之一,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

张光中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20岁师范毕业后,到北伐军方振武部当学兵。由于不满旧军队的黑暗,张光中愤然离开军队回到家乡。

1930年,张光中创办的望湖小学3名老师被当局抓走。他也受到牵连,在狱中结识了路继先和李公俭等革命者,出狱后加入了组织。但几年后,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张光中在山东枣庄见到了区委书记郭子化。秘密回到沛县后,张光中重建了沛县县委,还秘密组建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对外称保安19团。

1939年9月,陈光和罗荣桓带领115师师部进入沂蒙山区。

张光中率保安19团近千人加入八路军,改编为115师苏鲁支队,陈光和罗荣桓派了一些干部到苏鲁支队。第二年,为了统一领导鲁南抗日武装,鲁南军区正式成立。

张光中学习归来,被陈光和罗荣桓任命为鲁南军区司令员。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里,鲁南军区在张光中领导下取得长足进步。1948年7月,鲁南和鲁中两个军区合并为鲁中南军区,傅秋涛任司令员,张光中任第一副司令员。

张光中

邝任农比张光中小12岁,但是革命履历更加丰富。

邝任农是江西寻乌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佃农家庭,读过私塾、中学。

1928年3月,年仅16岁的邝任农就参加了寻邬农民起义,并加入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邝任农担任过游击队短枪队的副队长,县游击队的中队长,到井冈山后任红4军的营党代表、红35军特务团的团长、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的师供给部部长。

抗战初期,邝任农担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部长。

1939年6月,邝任农跟随115师师部来到山东,第二年鲁南军区成立时担任首任司令员兼政委。张光中接任鲁南军区司令员后,邝任农担任过一段时间政委,后王麓水接任。

1942年秋,鲁中军区成立,邝任农任副司令员,辅佐王建安。

抗战后期,邝任农回到115师任情报处处长,除搜集敌情,还参与八路军115师和鲁南抗日物资的筹措,津浦铁日军火车上的武器、油料、布匹,就成了八路军的后勤补给。

解放时期,邝任农任济南警备副司令,三野后勤司令员兼政委。

从战争年代的表现来看,张光中、王麓水如果参与评衔,大概率也是中将。遗憾的是,1945年12月,山东军区8师师长王麓水在指挥部队攻打藤县时,不幸中弹牺牲。

王麓水

王麓水的牺牲,是华野解放战争初期的一大损失。

山东军区共有8个师,滨海军梁兴初区1师、罗华生2师,到东北后演变为“万岁军”38军;鲁中军区3师演变为“旋风部队”40军;胶东军区吴克华5师、6师演变为41军;渤海军区杨国夫7师恒伟43军一部。

留在山东的4师和5师一部,发展成为26军、27军;而鲁南军区8师,后来成为22军的基础。所以,作为8师师长的王麓水英年早逝,让我军痛失一位开国中将。

王麓水抗战时期的额黄金搭档张光中,建国后任徐州警备区司令员。

此后,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张光中的工作重心转向地方,先后任徐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1952年,我军开始定级工作,军衔的评定也同步展开。

当主席巡视来到徐州以后,特意在云龙山上接见了当年的“铁道游击队”英雄人物张光中。主席详细询问了铁道游击队的事迹,对“张司令”大加赞扬。

1954年春,张光中调到江苏的政法、检察系统工作。

第二年,张光中没有参加第一次大授衔。而当年那些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战友们,大多佩戴了两颗星或者三颗星。

傅秋涛

邝任农授中将军衔,继任的张光中没有授衔。

这一现象其实并不奇怪,除了身体原因离开军队系统,张光中的履历和邝任农相比,也更适合到地方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亟需大量干部领导地方建设。实际上,五大野战军转入地方的干部不在少数。

如一野的赵寿山、王世泰、李景泉,二野的滕代远、张继春,三野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景晓村,四野的李富春、林枫、程子华,以及华北军区的薄政委等人。

如果不是因为长时间的地下斗争和在监狱中被敌人摧残,“铁道司令”张光中或许会在军中做出更大的贡献,1955年的开国将军名单也会添上他的名字。

军旅作家刘知侠历时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张司令”的光辉形象。1984年,无衔将军张光中病逝,享年83岁。

张光中在鲁南军区的前任邝任农,2003年4月病逝,享年91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抗战时期   政委   山东   沛县   军区   解放战争   渤海   司令员   军衔   游击队   根据地   司令   中将   铁道   鲁南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