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电令必须挖出来的师长,今百岁仍健在,还记着那救命的飞虫


王扶之是陕西人,原名王硕。年幼丧母,后随父亲到延安谋生。1935年7月,12岁的他谎报17岁,报名参加了红军,进入刘志丹陕北红军“少共营”。

抗日战争时,王扶之曾获一辆自行车,喜不自禁。骑术日精,能上山下坡、过桥越沟,能追汽车、马车,能定车于地不动数分钟。他的车技为当时军中一大景观。

王扶之个子高,喜欢打篮球,为红军部队篮球队主力队员。若对方投球,他一跃可把将进之球用手从篮圈中顶出。故每次赛球,对方必派两人专门对付他。

东北姜家店战斗,王扶之任营长,率一营兵力围歼国民党军一个加强营,自己也负了伤。攻克锦州之役,他任副团长,尚未发起攻击即遭敌炮火射击,该团团长、政委、参谋长等领导均负伤。他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仍率部队发起进攻。

1952年夏末秋初,志愿军115师代师长王扶之率部坚守临津江以东阵地。敌军为夺取它,将成吨的重磅炸弹倾泻在志愿军的阵地上。顿时,黄土变成焦土,岩石成了粉末。

8月2日,王扶之正在山洞里和参谋们研究战况,随军的新华社记者刘鸣在赶写战地报道。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山洞顶部被重磅炸弹命中。刘鸣与三位机关同志当场牺牲,而王扶之却被炸弹爆炸时巨大的气流一下子推到了坑道尽头,压在碎石乱木之中,顿时失去了知觉。

王扶之醒来时,耳朵嗡嗡直响,身体好像被千斤重担压着。与他一起被压洞中的还有两名同志。三人挤塞在土石中,虽无大伤,但却与外界隔绝,失去联络。

此时,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发出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营救。万一牺牲了,也要将其遗体挖出,运回国内。

部队立即组织工兵救援。

此时,洞内三人正面临着死亡的考验。为了让洞外的战友知道自己还活着,引起洞外援救者的注意,他们用石头敲打脸盆、水桶、饭盒等物,但无济于事。

他们隐隐约约听到外界“咚咚”地掘土声,心里有了生存的希望。可掘土声时断时续,随后掘土声完全消失了。

洞中黑不辨人,空气稀薄,王扶之嘱咐大家躺倒不动,以保持体力。

他们哪里知道,工兵们抢救了一天,没有见到他们的踪影,分析断定洞中人已无生还希望,遂停止救援,以备后事,三具棺材也拉到了现场。

师政委心情十分沉重。

正在清理现场的工兵连长,忽见两只苍蝇于缝穴中飞出。他惊叫了起来:“苍蝇!苍蝇!你们快来看啊,苍蝇!”

工兵连长立即跑到正在一旁踱步深思的师政委面前报告:“政委!发现有苍蝇从坑道缝穴中飞了出来。苍蝇能够活着飞出来,说明洞子里还有空气。政委!师长他们可能还活着。”

师政委觉得此话很有道理,立即增加兵力,突击挖掘。

一天之后,洞内空气越来越稀薄,里面没有一点粮食和饮水。王扶之和战友们懂得,有水就有生命。他们把尿集中在一起,以备在最困难的时候派上用场。

此时,他们喉咙干渴,难以忍受。三人都想到了死,但没有恐惧感,唯一有些失望的是,这种牺牲比起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总有点不壮烈。

在他们近乎绝望之时,朦胧中又听到“咚咚”地掘土声。顿时,三人又增添了求生的勇气。

随着凉风的渗入,光亮逐渐出现,一个洞口打开了,王扶之等三人被师工兵部队救出。其时已是次日下午五点,王扶之等三人被埋洞中竟长达三十八小时。

战友生死重逢,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纵横。

事后,王扶之感慨地说:“如无洞中两只苍蝇飞出,我们的命早完了。”

《四两拨千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师长   飞出   坑道   工兵   飞虫   志愿军   政委   连长   稀薄   重磅   兵力   团长   红军   苍蝇   部队   空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