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员工往往最先离职?

还记得张小平么?

因为他离职这事,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张小平是航天六院601所的一名研究员,担任正高级工程师。他于1994年加入该单位,参与火箭发动机的相关设计工作,当时他的年薪仅为12万元(也有说20万元)。然而,在2018年初,他觉得工资太低,打算辞职。他的领导对此并没有太在意,轻而易举地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并没有做任何挽留的努力(摘自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航天六院的院长表示张小平是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并称多次谈心没有效果。为了挽留他,单位提起了仲裁,但在材料中夸大了张小平的作用和贡献。然而,文章中这些信息被张小平及网络利用炒作(引自《北京青年报》)。

离职后,张小平加入了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民营火箭公司,担任高管职位,年薪达到了百万元。

这看起来本应该是一桩平常的小事,不过是员工为了高薪跳槽而已。在21世纪,这种小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然而,就在张小平离职几个月后,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突然走红。这篇文章是基于航天六院自己提交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撰写的,所以时间、地点、人物都是真实的,显得具有说服力,迅速在全网传播开来。




这事甚至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注意,在2018年9月27日晚上23点48分,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指出:“航天六院”应该“赏罚分明,尊重人才,别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好嘛,这下高度不一样了...于是就在人民日报为张小平鸣不平的当天,航天六院601所也在其官方网站做出了回应: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好吧,这事到此为止也就算了,毕竟不太光彩,张小平本人也没有作任何的表态,也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又过了一年多,航天六院负责研发的火箭发动机在长征七号、长征三号的发射过程中接连失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天火箭发射素来以稳定著称,为何在短短不到30天内,接连遭遇两次重大失败呢?长征七号乙因为采用大量新技术,发射失败,倒是情有可原。但长征三号乙可是中国火箭的金字招牌,在过去的66次飞行任务中,仅首飞失败,随后的65次飞行全部取得圆满成功。(有说发动机并非601所研发,失败与张小平离职无关,引自网络,侵删)一时间众议哗然,又有人提起了张小平,可是他依旧没有任何的表态,继续着他的火箭研发事业。一晃又是三年。时间来到半个多月前,也就是2023年7月12日,新华社发文《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是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世界首款入轨的液氧甲烷液体火箭,研发团队为此历经5年的潜心研制,取得圆满成功。只能说,当环境恶化时,优秀的员工往往会最先离开,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好的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而原单位往往会损失巨大,毕竟人才难觅。人民日报说的很对,要赏罚分明,也要对真正付出者予以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北京青年报   良禽择木   火箭发动机   赏罚分明   人民日报   运载火箭   朱雀   年薪   中国   航天   圆满   火箭   小事   员工   优秀   时间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