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有5次迈向民主政治的尝试,全都失败了(四)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从1840年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着中国迈入了近代化。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时代带给了中国深重的苦难,也给了中国5次迈向民主政治的尝试,可惜的是都失败了。接着讲讲第四次——重庆和谈。


重庆和谈


第四次尝试:重庆和谈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迅速分裂,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当中。日本趁势不断蚕食,并于1937年大举侵华。在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长期战乱之后,全国人民急切盼望实现持久的和平。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致函中共主席毛泽东,邀其来重庆谈判。同年8月28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亲往迎接及陪同下,毛泽东率团从延安飞抵重庆,重庆和谈拉开帷幕。经过43天谈判,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达成《双十协定》。国民政府接受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谈判三方代表,左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蒋介石、毛泽东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召开,民社党主席张君劢设计的《宪法草案》获得通过。这是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地方自治制的宪政方案。共产党方面做了一些让步,但其提出的诉求在这个方案中基本都得以实现。

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主持起草、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即将破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党及我党所创立之军队和解放区走向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定还要经过许多曲折的道路,但是这一新阶段是已经到来了。

然而这一全球瞩目的和平谈判,最终以内战全面爆发而宣告失败。原因何在?


双十协定


两党分歧难以弥合

虽然政协顺利召开,但国民党内部的反对声却并未平息。1946年3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黄埔系、CC 系都尖锐提出,应详细检讨共产党问题。许多与会者认为,政协是国民党最大的失败与耻辱。政协会的召开,完全是因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解决共产党问题,以至于要搞这种妥协的办法。

整个六届二中全会围绕着政协决议问题,几乎吵成一团。蒋介石不得不多次讲话,极力平息党内的不满和分歧。由于蒋介石的再三坚持,二中全会才没有全盘否定政协决议。然而与会者坚持主张:必须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否则不能发表共产党的政府名额。最终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中共务须实现“一切停止冲突、恢复交通之成议”;停止一切“封锁、围城征兵、扩军及军队之调动”。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冲突


国民党的这种态度,不可避免地引起共产党方面的强烈不满。对此,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反对。毛泽东进一步电告周恩来:“如果蒋介石坚决要修改宪法原则,我们便须考虑是否参加政府及是否参加国大的问题。我党国府名单及国大代表名单暂勿提出,民盟亦然,请与民盟商酌。闻二中全会决议很坏,我们应展开批评攻势,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国共之间的互信是从政协会议建立起来的,政协会议闭幕后的一段时间,这种互信达到一定高度,以致中共作出“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到来的判断和设想。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强硬派势力的反共声浪,损害了这种互信。其后,接着发生的四平战役,则使国共之间的互信几乎荡然无存。


蒋介石、周恩来分别在政协会议上致辞


国际局势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一个谁都始料未及的客观结果是大大强化了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渗透和争夺。但形式上,美苏是中国的战时盟邦,是中国渴求的国际援助方,中国最迫切的使命是避免被日本征服,几乎无暇辨别两大“盟友”的世界性意图。中国确实获得过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国家的援助,同时也承受了高额代价。

1944年,日本调集50多万军队,对中国正面战场发动了长达10个月的战略性进攻,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豫湘桂会战”,日本称之为“一号作战”。在这场战役前,日本在整个国际战场上已经显露出无可挽回的颓势,国民党政府中乐观情绪普遍,都认为胜利即将到来,谁都没料到日本竟然会发动一场明治维新以来动员规模最大的进攻。疏于防范的结果就是惨败,国民党军队遭到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创。


豫湘桂大溃败时逃难的民众


豫湘桂大溃败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盟军开始以悲观的态度看待中国,进而美英苏抛开中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将中国在外蒙古、旅顺、满洲地区的权益卖给了苏联,以此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雅尔塔协定》经美英报刊公开发表后,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本来就对苏军在东北野蛮掠夺的行径不满,这回更是找到了揭露苏联背着中国攫取中国东北权益的机会。

自1946年2月 19 日开始,重庆学生接连发动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苏联的行径。刚刚站在政协决议一边,跟着中共高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口号的青年学生们,转而就因反苏而跟着国民党高喊反共的口号,甚至冲击中共代表团的驻地,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同时也直接引发了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的反共浪潮。



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巨头


美苏两国的不同诉求

美苏成为二战后两大超级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西欧归美国、东欧归苏联;有些国家则被一分为二,造成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的分裂,中国同样成为美苏力图分而治之的对象。

对于中国,美苏战后都想扶植在华势力,巩固自身利益。美国虽然支持国民党,但对蒋介石政府早有不满。对美国而言,建立一个以国民党为主导,同时又有共产党来制衡的民主政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国共和谈上,美国几乎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周恩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左为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右为马歇尔


但苏联的态度则更微妙一些。一方面他并不愿意看到中国成立一个亲美的政府,另一方面又不相信中共能打败并取代国民党政权。因此,在促进国共和谈以保存中共的同时,又不断给予中共援助。

在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谈的当天,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核心条款是,日本投降三个月内,苏军把东北全部土地丶资源和军事物资交还国民政府。作为回报,国民政府承诺,“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将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实际苏联并未严格履行承诺,国共和谈期间,双方在东北地区的摩擦一直不断。


共产党军队会同苏军抵达山海关


两党的彻底决裂

按照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程序,本来应该是首先改组政府,议定宪法草案,再由改组后的联合政府召开国大,通过宪法。不过,当时各方没有坚持先改组政府。这样,就在政府没有改组的情况下,先进行整军和宪法草案问题的协商。结果到政府改组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各党派参加政府委员会的名额问题上。为了保证拥有施政纲领的否决权,共产党方面要求14席名额,而国民党坚持只给13席。正当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时,国民政府宣布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主要任务是通过宪法。国民党在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不可能不遭到共产党的强烈反对。

11月15日,在共产党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既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彻底决裂。


美国运输船运载国军开进东北


宪政的要义在于,把多元的政治力量整合到一个系统,使其在系统之内和平竞争。如果抛开这一步骤,去制订、通过宪法,则必然与宪政的基本精神相违背。从《双十协定》,到通过政协决议,至少从表面上看,国民党基本上是沿着正途行进,是想把共产党和其他各党派整合到一个合法的系统之内,并最终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实施宪政。

但是,国民党其实是急切地想奠定一个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并且错把宪法当宪政,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造成国共决裂。中国当时能否走上民主宪政的道路,在两可之间。但这条路,在国民党单方面召开的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的“掌声”中被阻断。


往期链接:

近代以来中国有5次迈向民主政治的尝试,全都失败了(一)

近代以来中国有5次迈向民主政治的尝试,全都失败了(二)

近代以来中国有5次迈向民主政治的尝试,全都失败了(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苏联   国民政府   宪政   国共   日本   重庆   美国   决议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国   宪法   近代   共产党   政协   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