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新疆后,王震来到监狱,对一死囚说:你来当总指挥,我当副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王震受毛主席的指示前去建设新疆,为新疆人民图发展、谋福利。

但是王震新疆不久,就做了件让众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不仅将一死囚犯放了出来,还宣布了这样一个决定:

“请他来当总指挥,我做他的副手。”

这位死囚是谁?王震为何甘愿当他的副手?这件事后续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监狱中的专家】

1949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也参加这次会议。

他在会议上汇报了西北地区的大致情况,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随后对王震说道:

“新疆艰苦,但希望你能够克服艰难险阻,解放新疆,经营新疆,让新疆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王震一口应下,称绝不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殷殷期许。

会议过后,王震便率领军队朝新疆出发,11月,军队到达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

众所周知,新疆昼夜温差大,夜里的温度十分寒冷,王震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找来了一些专家,研究如何解决冬天取暖的问题。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王震没有休息,而是独自去外面走了走,想深入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

他走到了木柴市,那里聚集了不少人,走近一看才知道,大家都在抢购木材。

王震问了一位群众,为何要买这么多木柴,那人告诉他,冬天若是没有足够的木柴,很有可能会被冻死。

听到群众这么说,王震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不愿见百姓受苦,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保暖问题。

但除了焚烧木柴,煤炭一样可以取暖,王震正想着为何大家不去买煤炭时,就听说了有人垄断了煤炭,想要趁机发财。

听到这儿,王震更觉得得尽快找到更多的煤炭,帮助百姓度过即将到来的深冬。

回去之后,王震就走访调查了新疆各处的地质部门。

结果显示,新疆煤炭丰富,若是能够加以开采,必定能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

可地质局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了解在新疆开采煤矿有多大的难度。

他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恐怕不足以支撑煤矿开采。

但若是不开采煤矿,群众又难以捱过这寒冷的冬夜,王震让各位专家尽力去想想办法,看是否有合适的采煤方案。

可大家都一无所获,无奈之下,王震只好给北京方面写信,请求帮助。

几天之后,心急如焚的王震终于收到了北京的回信,来信人是李四光教授。

他接到王震的求助信后,回信道自己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是他的学生,曾经在瑞士留学,名叫王恒升,而且现在就在新疆,或许可用。

王震大喜,连忙派人去找王恒升,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位专家竟然是一位死囚犯,而且现在就被关在监狱中。

这是怎么回事?

【力排众议 启用囚犯】

王震了解过后,才知道这个王恒升犯了“里通外国罪”,所以被判了死刑。

可现在解决新疆人民取暖的问题迫在眉睫,王震想了想,还是希望能够试一试。

但其他人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因为王恒升身份特殊,若是用错了人,王震恐怕也难逃责任。

这也是最让王震纠结的地方,眼下除了王恒升,没有其他的人选,王震思虑再三,决定先和王恒升聊一聊。

刚开始王恒升还以为王震是要来处决他的,吓得手足无措,在王震的安抚下才平静了一些。

王恒升称自己并没有卖国,而且还是个爱国主义者。

王震一听来了兴趣,就让他细说。

王恒升说自己曾经在瑞士上学,后来听说了抗战爆发,为了保家卫国,他放弃了瑞士高薪工作,想要回国上前线。

可惜因为各种原因,王恒升没能直接参加战斗,但是在这期间,他曾救下了三名共产党员。

王震让他把那三名共产党员的名字告诉自己,然后又问他为何要和美国专家互通书信。

王恒升交代说,自己从未和美国特务有过任何勾结,那些书信也只是他和一些国外友人的交流与学习。

王震意识到王恒升的问题或许没有那么严重,于是第二天便给中央发电,请中央帮忙调查王恒升所说的三位共产党员,确认是否有此事。

几天后,中央回电,肯定了王恒升所说,王震兴奋不已,不久后再次去了王恒升所在的监狱。

王恒升得知自己所说被证实,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那时王震便已经有意要启用王恒升了,只是还有一件事他需要确认。

他问王恒升,若是让他在新疆开采煤矿,是否能做到?

王恒升身为地质专家,自然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程度,他有些犹豫地说会很难。

但这不是王震想要的答案,他只想知道王恒升是否能做到,看着王震的眼神,王恒升心一横,朗声道:“能。”

得到王恒升的回复,王震的心才彻底放下。

得知王震想要用王恒升,其他人仍然有些不放心,就让王震再考虑考虑。

王震则严肃地说道:

“现在人民需要温暖,我们就应该把温暖送给人民!共产党做不到看着人民忍饥挨冻!”

王震的话让在场众人动容,为了让大家宽心,王震向大家保证,如果王恒升出了什么问题,由他来负责。

就这样,王震力排众议,启用了王恒升。

不仅如此,王震还成立了煤矿开发指挥部,他提议让王恒升当总指挥,自己给他当副手。

这样的胸襟与气度,让众人汗颜,也令人敬佩。

王恒升也没想到自己还有重新投入热爱的事业的一天,对于王震对自己的相信和爱惜,他感激涕零。

为了报答王震的知遇之恩,王恒升保证道: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一定立功。”

王震没有看错,王恒升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地质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有大量煤炭挖出,百姓们的过冬问题,也迎刃而解。

由于王恒升开采煤矿有功,王震将他的事迹汇报给了中央,最终中央决定无罪释放王恒升。

此后多年,王恒升都在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而王震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气度,也让众人无不称赞。

其实王震之所以会如此爱才惜才,和他的过往也有一定的关系。

【爱才惜才的王震】

王震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没能上几年学就辍学了。

他喜欢读书,却因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这又何尝不是一件憾事?

对于王震而言,能够学到知识,才会让他更进一步,所以他对于知识分子和人才一向都十分爱惜。

那会战事频发,能够上学的人不多,所以只要遇到知识分子,王震都会以礼相待,希望和他们成为好友。

求才若渴、见贤思齐,说的便是如王震这样的人。

革命期间,王震一直保持的读书的习惯,他也经常会带动身边的战友伙伴,给他们讲知识的重要性,敦促他们读书学习。

在王震的部队中,有不少上过学的知识分子,还有好多经过历练之后,都得到了一定的职位,所以他这支部队,也是出了名的爱护人才。

1944年,王震率军南下,组建抗日根据地,当时部队中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没有行军经验,所以王震会时常照顾他们一些。

其中有一位叫做陈康白的文人,他的骡子上驮的都是书籍和仪器,过河的时候,骡子不慎摔倒,那些书籍也险些遭了殃。

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人会放弃书籍,但陈康白却选择抱着书籍走,即便是没了骡子驮书,他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书。

这样的人,更让王震钦佩,他还赋诗一首送给了陈康白,以表欣赏。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每解放一座城市,就会鼓励有志青年参加部队。

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才,王震相信有这些爱国青年们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必能更加强盛。

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王震曾劝动了一位叫做刘明寰的人。

刘明寰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热电专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震为了动员他,几次三番亲自上门和他沟通,原本刘明寰心中还有戒备,但在王震真诚的劝说下,他最终放下顾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做出了一番成绩。

王震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无数人才,以谦和之心对待他们,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王震真正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这些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技术人员。

如今新疆的发展,和当时那些知识分子的努力分不开关系,这也恰恰说明了王震的目光深远和高瞻远瞩。

我们永远怀念王震同志和那些曾为祖国建设奉献的前辈们,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才,振兴中华,为国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副手   新疆   中国共产党   木柴   死囚   瑞士   骡子   总指挥   囚犯   知识分子   监狱   煤炭   煤矿   部队   中央   百姓   专家   人才   王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