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代战机的问题:由于太过先进,飞行员面临下岗风险?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让我们能够“瞬息万变,时之奇观”。

例如,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使得医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古言中的“针砭九天心,割舌吞铁汁”,得以实现。

又如,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加快大家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展了大家的视野。

而最近六代机的出现,无疑也让海内外的军事迷,狠狠激动了一把,那么,六代机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它出现的背后,含着怎么样的辛酸血泪呢?

一代匠师:杨伟

提到六代机,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的一个人——杨伟。

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没有从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诗里面,引经据典,随意的像是顺口起的名字,甚至,可能跟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撞名。

但他的人生经历,可不像他的名字那样平凡。

杨伟可以说,与我国的无人机创造,密不可分,他带领了我国,摆脱了一个在飞机领域上的困境。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有些国家,还在探索无人机这个未知的领域的时候,杨伟就已经先一步,让中国的无人机遥遥领先于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似乎就是杨伟的人生写照,要知道,杨伟小时候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少年时期,许多男孩子都调皮捣蛋的时候,杨伟就显露了自己的学习才能。

当时,杨伟的成绩一骑绝尘,不说在班里,就是县城里面,都是有名的小神童。

然而,即使是神童,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也很难实现鲤鱼跃龙门。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不忍他的才能没落,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1977年10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这个好消息让杨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让杨伟忍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越级高考。

一遇风云便化龙

当时的杨伟,或许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他虽然成绩十分优异,却只是初中毕业。

不过,这毕竟少上了三年学,而且,当时高考的人数,高达620万,录取率仅7%,这么可怜的录取率,说是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不过,杨伟做到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周围的人纷纷咂舌,杨伟的成绩高的吓人,他离清华和北大,仅差几分,而别的高校,发现了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也纷纷伸出橄榄枝,想要把他收入麾下。

不过,少年人意气风发,似乎觉得万里山河都在自己的脚下。

少年杨伟的志向,只在清华和北大,并不想去别的学校,可惜天公不作美,也许是看杨伟一路上顺风顺水,老天爷终于忍不住,给杨伟使了个小绊子。

杨伟不幸被检查出有色弱,要知道,色弱就意味着,他只能报数学和力学的专业,这让杨伟十分不甘心,他对航空航天的热爱,始于童年,常常仰望星空,希望能够一探宇宙的奥秘。

要回去读高中,杨伟又不甘心,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也不能接受,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命里的贵人出现了,西北工业大学告诉杨伟,他们不在乎杨伟的色弱。

西工大空气动力学一代宗师罗时钧说:“色弱怎么了,我也是,就来我们专业。”

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伟就这样,被顺利的招进了西北工业大学,这是一个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大学,也为他后面,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积累不少经验。

在大学的日子,是充实而又快乐的,自己未来会怎么样,是否会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伟人,是否能在中国的航空史上留名,这个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没想过。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好学,经常一下课就奔图书馆,这种学习氛围,很让我着迷。”

杨伟后来提起这段青葱岁月时,眼睛笑的眯成一条缝,那些日子仿佛印在他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毕业之后,杨伟准备去国外读博士,如果真的这样进行下去,他似乎真的与航空事业,没什么瓜葛,也没有现在的六代机的诞生了。

命运总是会把你带到该去的路,杨伟总是能在合适的时机里,遇到命里的贵人,高考落榜的时候是,去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

在成都工作的时候,他遇到了宋文骢。

宋文骢是航空界的大拿,歼7、歼-8、歼-10都有他的身影,就是这样的人,慧眼识珠的看到了杨伟。

他知道,只要给杨伟机会和时间,凭借着杨伟的聪明才智,一定能为中国的航空,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宋文骢的悉心教导下,杨伟逐渐进入航空领域,并且发光发热,可以说,六代机的成功研发,离不开他的功劳,而他自身的成功,又离不开自己多年的努力,和恰到好处的时机。

神秘的六代机

六代机究竟有多厉害,能让那么多人听到六代机横空出世以后,都满怀期待?

通俗来讲,新一代的六代机,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战士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它不仅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还拥有了更高的机动性,和隐形性能。

就好像是一只灵活的猎鹰,无论是高速飞行,还是躲避敌人的攻击,六代机都能轻松应对。

在我们的想象中,六代机的速度,肯定会快到让我们眼花缭乱。它就像是一个闪电一样,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能穿越云层、穿过大气层,再次显露在我们的眼前。

难怪有人说,六代机肯定是直接从未来穿越而来的!

当然,六代机不仅仅只有速度,它还有强大的武器系统。

它就像是一位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能够携带各种各样的导弹和火箭,确保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想象一下,当六代机在空中划过时,它释放的导弹,就像是烟花一样美丽壮观。

而且,六代机的隐形性能,也是让人充满期待的。

它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雷达基本上难以被发现,就好像是一位神秘的忍者,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行动自如,让对手束手无策。

六代机是否会取代人工?

六代机的出现,不但让人们欢欣雀跃,还带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机械时代下,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

六代机可能会用更高级的技术和系统,比如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等。

这也让有些人担心,飞行员会不会下岗失业。

要知道,机器在某些方面,确实是优胜于人类,比如,无人机面对下达的指令,比人工反应更快更敏捷。

但是,人类也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做出战略方案和计划目标。

2009年1月15日,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航空事件,被人们称为,哈德逊河奇迹。

当天,美国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起飞。

不过五分钟后,这架飞机,就出现了故障。

在后来机长的描述中,飞机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大批鸟群撞击,导致两台引擎同时熄火。

巨大的爆炸声,吓坏了乘客和空乘人员,也让飞行员切斯利·萨伦伯格,心里一咯噔。

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再伟大的飞行员,在这一刻,也只是个普通人,也会害怕死亡。

但是,作为飞行员的职责,他必须迅速做出决策,以保证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萨伦伯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退伍军人,和民航飞行员,由于他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飞行经验。

这也让他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冷静的心态和高超的技术能力,成为挽救所有人的关键。

在迫降之前,萨伦伯格与副驾驶杰夫·斯凯尔斯,紧密合作,尽力恢复飞机的动力。

不过,他们很快意识到,无法重新启动引擎。

面对这个几乎无法逆转的局面,萨伦伯格必须快速做出艰难的决定。

这个决定,关乎了飞机上155条生命,而这155生命的背后,又有多少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人。

这一个重担,压得他险些喘不过气,可惜,他没时间思考了,乘客的惊呼声,飞机的颠簸,这些都让他没时间去犹豫了!

他决定,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这是一条,位于纽约市中心的河流。

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但是,他相信,这是保证乘客和机组人员,生命安全的最佳选择,于是,他向塔台通报了他们的决定,并告知乘客,准备迫降的指示。

迫降开始了,萨伦伯格娴熟地操作着飞机,将它稳稳地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接着飞机接触到水面,冲击巨大,但幸运的是,没有发生翻船或激烈的漂移。

飞机很快停下来,乘客和机组人员开始紧急疏散。

这一幕,被附近的船只和救援人员目击到,并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冰冷的河水,使得疏散过程变得更加困难,但幸运的是,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被安全地救出。

这个奇迹般的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萨伦伯格和机组人员,被誉为英雄。

哈德逊河奇迹,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它展示了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在极端情况下的专业能力,和英勇行动。

切斯利·萨伦伯格和他的团队,以他们的冷静和勇气,让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能平安无事地返回家园。

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机器永远不可能取代人工,机器在等待指令,而人类永远是主动的,有情感有抉择的。

现在的科技发展飞速,机器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完成许多繁琐的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便利。

然而,机器人就算具有许多优点,我们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失业。

因为机器人终究不是人类,无法完全取代我们的工作。

首先,机器人缺乏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许多领域,如艺术、创作和创新,人类的创造力,是无法被机器人所取代的。

无论是写诗、作曲还是设计,这些都需要人类的独特思维和情感,机器人只能执行预定的任务,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其次,机器人的技术,并不完美,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常先进,但它们仍然有许多局限性。

机器人的操作缺乏灵活性和判断力,所以,当它在面对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时,往往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需要人类的干预。

例如,在医疗领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机器人所无法达到的,人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语言、情绪和社交技巧等方面。

而且,机器人的运维和维修,也需要人类的参与,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它们仍然需要人类进行维护和修理。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科技发展迅猛,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终究不是人类,无法完全取代我们的工作。

尤其是空中战斗,这种需要大脑高度调配,极具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的技术工作,所以第六代战机的飞行员下岗,完全就是危言耸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飞行员   中国   色弱   无人机   战机   机组   机器人   乘客   飞机   人类   机器   航空   风险   领域   先进   人员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