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有多远走多远”,看到录取结果还是蒙了:这是发配边疆啊

每个高中生家庭,大概都曾憧憬过子女被录取后的激动心情。然而,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的过程,往往也会产生许多意料以外的情况。

没有走成最理想的志愿,是很多考生都可能经历的结果。这时,往往就考验填志愿的认真程度和规划是否合理。有些同学拿到录取通知,直呼“离谱”。

高考生“有多远走多远”,看到结果:这是发配边疆啊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高考对普通学子,就是走出故乡见世面的最好机遇。毕竟我们普通家庭,哪能像那些有钱人一般,动不动去外省买栋房子呢。

读大学,确实是用最低的成本,让同学们有换个地方生活的机会。而且相比要为生存打拼的毕业生,学业阶段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压力不在一个水平。

00后往往思维更开放,并且相对更叛逆。很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有一个原则:离开老家,有多远走多远。可人就是这么复杂的。一旦真被录取到远方,很快就蒙了。

比如说河北的学生,老家确实没有多少大学,竞争又激烈。这位巴不得走出去的同学,想不到最终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录取。这么远的路程,不需要吃毒蘑菇就晕了吧。

不过,更让学生们哭笑不得的结果,应该是被新疆的高校录取。比如有位海南的学生,饱尝“孤岛”之苦后,很想去内陆省份感受不同生活,结果真是新的挑战。

习惯了海边的湿润空气,这次要去新疆体验一下什么叫“围着火炉吃西瓜”。还有从湖北去新疆上学的,开车就要38小时。

看看人家报考省内院校的同学,三四十块钱就到家;自己即使有学生证,怕是连火车票也要靠省吃俭用节省下来。这录取结果,主打“发配边疆”的风格啊。

高考之后远离故乡的学子,后悔了吗

其实这种情况以前也存在,只不过是那时网络不这么便利。例如笔者有位同学,原本是云南人,报考的大学那么多,最后偏偏来到东北。

虽然要怪自己分数没到位,又报高了;但几分之差就是命运的转折。只能用缘分来安慰自己了。平时倒还好,这来回的交通成本,确实被低估了。

不过,去远方读大学,困难不仅是车票。这方面尚且能靠钱解决,更怕的是其他问题。首先就是食物。除了清华北大的地方风味菜多些,绝大多数院校不可能顾及所有地区的生源。

有些同学对吃饭的口味很在意,比如广东的生源,在外省很少能找到相似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所以他们很多同学都不愿轻易去远方的。

最主要的是,能否很快融入新环境。除了一线城市或者武汉等大学数量特别多的地方,普通城市里的生源多半来自省内。

外地学生,特别是跨越南北的生源,来到大学可能感受到许多事物跟老家完全不同。就比如吃饭AA制吧。我们主流的理解是,费用均摊。

但确实有些学生,向来习惯于一桌人每人自己点一道菜;可以相互尝尝,但主要是吃自己那道。最后按照这盘的价格交钱;每人是不同的标准。

到底远离故乡有没有后悔,很多毕业生的回答差异很大。有人说,离开父母才知道,原来留在省内的同学才是明智的。自己不过是年少无知的叛逆。

但也有人表示,去远方看看另一种世界,是青春里最无悔的决定。尽管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年轻时都畏畏缩缩,岂不是太无趣了?

新生报到时检查好以下物品

填志愿既考验技术,也存在运气。既然已经有了录取结果,又确定不再复读,我们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新的学业生涯。

只要自己认真面对未来,大学生活不会因为眼前的不满意而变成一潭死水。相反,或许我们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

对于远途的生源,不妨早点准备好开学用品。新生报到会安排学生会志愿者,高校有专门的大巴车,在主要的火车站、客运站周边等待准大一学生和家长。

但通常发车时间有限度,一般是每小时、或2小时一趟。做火车的同学可以提前跟大学咨询,免得自己打车。

录取通知书,有些大学会分为“报到用处”和“留念用处”两张;后者可以放家里。条件差的生源,最好直接带上老家的“低保户证明”;看看能否申领生活补助。

【话题】你录取的院校有多远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边疆   考生   新疆   外省   生源   省内   老家   故乡   远方   确实   院校   同学   地方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