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集体停办SIM业务,这下智能手表用户可惨了


移动时代下,eSIM引发思考

近日,中国电信宣布将停用eSIM卡业务,成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中的最新一位“退出者”。不久之前,移动和联通也宣布暂停eSIM业务,让曾经备受瞩目的eSIM在国内市场失去了光环。

对于一些智能手表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打击。在智能手表领域,eSIM功能曾一度成为最大的卖点之一,使其能够实现与智能手机脱离的独立运行。然而,随着运营商纷纷停止eSIM服务,智能手表的这一优势也不复存在。但为什么eSIM在国内如此难以推广,与国外火热的局面相比,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从手机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实体SIM卡,eSIM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少了手机内部空间的占用。虽然Nano SIM卡已经很小,但对手机内部空间的利用仍然至关重要。取消实体SIM卡槽为手机内部节省出更多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此外,取消卡槽还有助于提高手机的防水性能,因为没有开口位置,防水难度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eSIM已经实现了一号双终端的功能。通过eSIM卡,用户只需一个手机号,即可添加多个智能设备。换句话说,用户的手机和智能手表可以共享一个手机号和一个套餐,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即使手机不在身边或没电,也可通过智能手表与外界保持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eSIM被暂停的原因似乎更多地涉及利益问题。尽管eSIM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和风险较高的问题。由于eSIM通过远程更新来更换运营商,黑客有可能利用和攻击这一特性。目前的eSIM存在许多漏洞,被人利用来进行违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eSIM的出现打破了运营商之间的惯例。当前,运营商主要以实体卡业务为主,这种模式依赖用户的粘性,通过捆绑用户来获得长期利益。尽管一些用户对运营商可能不满,但更换实体卡不是轻松的事,因此很少有人真正去做。

然而,eSIM的出现让用户可以轻松切换不同运营商,打破了这种模式,降低了用户的粘性,使运营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捆绑用户。这无疑是运营商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推动eSIM业务方面并不积极。即使办理eSIM业务,也主要限于智能手表等次要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运营商   手表   业务   智能   用户   粘性   手机号   实体   集体   更多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