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青海牧民放羊,羊一直原地打转不走,靠近后发现匈奴“金牌”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史小名

编辑|史小名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4年秋天,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一位牧民马天福在放羊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件古代的文物。

这个文物后来被确定为公元前3世纪时期的匈奴文物“匈奴狼噬牛金牌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天,牧民马天福像往常一样,将自家的羊群赶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吃草。

突然,他发现有一只羊显得格格不入,别的羊都在鲜嫩多汁的绿草上大快朵颐,而这只羊却在一个地方原地打转久久不肯离开。

马天福看不下去了,过去生拉硬拽这只羊也是不离开,当他俯身察看地上的情况时,着实让他吓了一大跳。

地上竟是一块金色的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显得明晃晃。

马天福赶紧将其捡起来,宝贝一样揣在怀里带回了家。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捡到的这个宝贝远比金子的价值还大。

1995年,中国文物考古专家对这个器物进行了鉴定和研究。

经过认证,确定这个器物是公元前3世纪匈奴文物的真正实物。

考古专家在现场对于器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们发现这个器物的情况相当完好,形状清晰,图案和文字清晰可辨,十分精美。

马天福发现的这个宝贝是一件名为“狼噬牛金牌饰”的金器文物,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1厘米。

其表面刻有图案和尖细的字母。

最引人关注的是,这个器物利用浮雕的方法在正面刻画了一只狼正在攻击一头牛,撕咬着牛的后腿。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考古专家认为“狼噬牛金牌饰”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物,还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个器物融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风格,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展示了匈奴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考古专家认为,“狼噬牛金牌饰”既是象征匈奴草原民族力量、权威和荣誉的瑰宝,也是匈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体现。

此外,随着考古学家对这片区域的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狼噬牛金牌饰”仅仅是个开始。

在附近的山坡和湖泊周围,有大量的考古遗址,这些遗址与匈奴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这个区域还发现了大量的匈奴文化的考古遗物,包括金银币、马头铜镫、马箭头等。

匈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莫顿单于时期 “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

而最早月氏居住在祁连山一带,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和月氏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

当时,匈奴是亚洲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之一,而月氏族则是一个独立的游牧民族。

匈奴充分利用了骑兵优势和游牧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对抗月氏族。

匈奴先是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通过拉拢一些月氏族内部的势力,削弱了他们的统一和战斗力。

再利用匈奴的骑兵优势,在草原上进行游击战,不给月氏族提供正面决战的机会。

匈奴还熟练运用了伏击、骚扰和追击等战术,不断削弱月氏族的战斗能力。

最终,匈奴占领了祁连山,将月氏族赶到了如今的伊犁河一带。

凶残的匈奴单于还将月氏王的头砍下来,把他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具。

通过这些发现,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历史上,这个区域曾经是匈奴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这些文物对于揭示匈奴文化发展历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匈奴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进一步证实了匈奴等游牧民族在青海生活过的史实。

如今,“狼噬牛金牌饰”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的青海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在青海地区,这个重要的历史遗物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考古研究和文化旅游机会。

这个区域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节点和旅游热门地。

可见这个文物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也号召我们更加积极地去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匈奴   单于   金牌   月氏   游牧民族   器物   氏族   牧民   公元前   年青   文物   原地   发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