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进入胶着状态,美国调转方向,开始培养第二个乌克兰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的逐渐进展,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也开始逐渐的陷入到了一种焦灼的状态当中。

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军队的有意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乌克兰军队的实力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并且乌克兰军队也已经没有力量再继续对俄罗斯军队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并且尝试改变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冲突的战局了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已经陷入到了一种僵持的状态。而在这种僵持的战场状态当中,可以说只要战争的时间越长,那么对于俄罗斯军队来说,优势就越大。因为俄罗斯相对于乌克兰来说,有着十分明显的体量优势,并且在战争当中的回血能力相较于乌克兰来说也更加的强大。因此只要俄罗斯军队把战争的时间持续的越长,那么乌克兰军队的损失也就会越大,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相对实力的差距,也就会更加大。

而如今的乌克兰军队,不断地对俄罗斯军队控制之下的民用设施,以及克里米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击,事实上这也就意味着,如今的乌克兰军队对于能否在正面战场之上击败俄罗斯的军队,是存在着很大的怀疑的。

这种行为,事实上就是对于战争失败之前的一种垂死挣扎,或者说是期望能够将战争最终结束的时间再向后稍微的推移一段时间,能够为则连斯基政府的逃跑,做好最后的准备。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够基本上的断定,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乌克兰军队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了。同时对于这场大戏当中最重要的一位“投资人”美国来说,如今乌克兰已经快要失去“投资价值”了。


无论是对乌克兰军队给出再多的武器以及装备,也只会加剧乌克兰军队最终的垂死挣扎,事实上无论怎么援助,事实上在现阶段都是赔本的买卖。

并且乌克兰这个国家的油水,差不多也已经都被美国榨干了,乌克兰国内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已经全部被美国的贝莱德公司所成功的控制住。

并且乌克兰政府也欠下了美国政府一笔一辈子也都还不完的外债,同时北约组织也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再次在美国的带领之下拧成了一股绳,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美国也成功的又一次成为了北约组织当中的领导者,北约组织也再次成为了美国的“趁手工具”

因此美国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了其他的国家,并且在成功的进行了一次“乌克兰模式”的代理人战争之后,美国也开始期望再一次的尝试一次这样的新玩法。

并且这一次美国将目光开始锁定在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并且美国也已经成功的物色到了几个不错的对象,并且准备日后好好培养一下,用来作为拉垮中国的趁手工具。首先如果想要选定这个目标的话,必须要排除掉美国的盟友,因为美国不能被拉下马

并且台湾地区也不合适,因为台湾地区受到的国际关注力度太大,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很有可能必须被迫下场作战,否则的话可就太打脸了。

韩国,菲律宾,台湾地区全都不能用,因此这个目标的选定范围,就已经缩小到了几个国家身上,甚至可以说比较符合条件的国家,也就仅仅只有两个。

一个国家是蒙古,另外一个国家就是越南,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和蒙古的交流相当的密切,但是即便如此,事实上这个国家依然并不合适,因为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了

那么事实上这个目标也就仅仅只剩下了一个选项,那就是越南,越南这个国家有着一定的军事实力,并且越南这个国家也曾经给美国留下了十分刻骨铭心的回忆。

同时,美国与越南之间并没有盟约,也不可能有盟约。但是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并不好,并且越南与中国在南海海域当中,还有着领土争端。因此越南这个国家,就非常适合作为第二个乌克兰。

同时越南这个国家领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领土的形状却十分的狭长,可以说是具有着一定的战略纵深的,在领土狭长地带当中,还有着数座城市可以进行巷战防守。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中国与越南之间爆发战争,那么中国军队势必很难推进。

但是中国可不会上这个当,我们对于越南的本土没有领土争议,我们仅仅只是需要夺回我们在南海海域当中的岛礁,因此一旦中越爆发战争,很有可能就会几十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同,我们不会深入越南的领土当中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乌克兰   美国   北约   台湾地区   战争   胶着状态   蒙古   越南   南海   俄罗斯   领土   中国   军队   事实上   冲突   方向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