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唐宋的精致茶菓,东莞有人复刻出来啦!

这种款式精致、典雅的茶点

你见过吗?


我们称其为茶菓子

配以清茶享用


去年大热的古装剧《梦华录》

让这种始于唐、兴于宋的

传统江南茶点

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东莞作为“藏茶之都”

饮茶文化浓厚

随着人们对饮茶体验的不断追求

这种和茶“绝配”的点心

终于有人复刻出来啦!


01 茶菓子·蕴含中式美学的茶点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饮茶之风盛行,开始出现用糕点配茶的饮食习惯。茶菓子,顾名思义,就是在饮茶时佐用、且分量较小的精雅食物。

后来,唐菓子随遣唐使带往日本,深受当地人喜爱,直到今天,在日本仍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点心。

▲日本销售的生菓子


茶菓子不仅可以缓解饮茶而产生的饥饿感,它的存在更是提升了茶会的审美,是和精致的茶具一样,锦上添花的美学元素


小小的一枚茶菓子

蕴藏了四季四时之美

造型通常以四季风物为原型

春樱 、夏荷、秋枫、冬梅

......


除了24节气风物

也有兔子等可爱的动物

自然之物在手艺人眼中

都能成为创作灵感



02 制作技艺·非遗项目


茶菓子的制作没有模具,需要靠手捏出形状,只有一些划刀、挑针等辅助工具,这种技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来看看它从豆子变成艺术品的过程吧!

茶菓子是由白芸豆为基础原料,经过泡豆、剥豆、煮豆、研磨、过滤、炒豆、混合糯米等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后,才能得到制作茶菓子的白色外皮。

白色的原料经过水果、茶叶等食物染色和调味,内陷就做好了,常见的有百香果、抹茶、红豆等口味。

▲嵌入内陷,色彩由内而外透出


在确保原料的湿度、口感之后

就到了展示真功夫的时候了

文字讲述太单调

我们直接上视频!

视频加载中...

▲报报君跟随老师体验制

纯手工制作的茶菓子,每一个步骤都将影响成品的口感和造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它既是茶点,也是艺术,对待这种宝贵的文化技艺,我们更需要传扬、爱护,而不是束之高阁,不要让它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中


古典小众又颜值满分的它

你确定不尝尝吗?



03 从外贸人到茶菓子老师

她走在传播茶文化的路上


▲ 霞姐的朋友圈截图


03年英语系毕业后,霞姐来到东莞,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因为工作原因,她时常和“老外”打交道,有过多次出国“看世界”的机会。

尽管工作在旁人眼里十分不错,但彼时的她认为:已经很熟练的这份工作很难从中再学到新东西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她描述那时的自己是“井底之蛙”。

踏出“舒适圈”的第一步,她和朋友在南城开了一间茶室。地处西平,四周高端小区、写字楼林立,安静舒适的茶空间,成为商务洽谈的不二场所。霞姐藏茶、伙伴制香,茶室的生意渐入佳境。

渐渐地,茶室的经营出现了小问题:

“我们是只有茶,没有麻将这些娱乐,也没有提供餐饮。茶本身也会消食,很多客户聊着聊着有些饿了,问这里有没有什么吃的?那我们的确是没有,他们就会买点心进来。”

恰好,霞姐和伙伴接触过很多种文化,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他们仍然流行吃中国唐代流传过去的茶菓子。这种点心和茶室的适配度不言而喻,霞姐产生了学习这种技艺的念头。


学成之后

霞姐开始将茶菓作为茶馆的商品之一

很快,霞姐意识到茶菓子在东莞,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小众,她为这种现状感到非常惋惜。她认为,茶菓子不应该仅仅是她的茶室里销售的一种食物,要把它当作茶文化里的一个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

从去年开始,霞姐陆续接受了东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图书馆、西溪古村等活动场所的公益课堂邀请。

“去年冬至在市文化馆搞过一次闻香制菓的活动,反响很好。茶和香在东莞都很多了,茶菓子是很新鲜、少见的东西,而且制作起来体验感很好。”霞姐说。

随后,她自己设计了制菓课程,并加入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的板块。以茶菓子作为茶文化中的吸睛点,吸引更多人品茶、识茶,了解茶文化中真正的主角——茶叶

公益课为了能让更多市民体验,往往人数众多,“我光是准备一节课的原材料就要花一天的时间”。

但霞姐很珍视这个“费力不挣钱”的角色,她对每一次活动都印象深刻:“近期的公益课,有位画国画的学生,竹子能用国画表现出来,很漂亮的”。

她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相处的时间短暂,但茶文化的种子或许能因此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霞姐说。


谈生意、见老友

早晨的一盅两件

午后的醒神习惯

夏季消暑

冬季暖身


渗透在东莞人的三餐四季


茶微苦涩,茶菓绵甜

舌尖味蕾相辅相成

座上三两知己好友

......


惬意生活

从此又多了一个具体的画面


公益课预约方法

关注“东莞工会”公众号,最近一期制菓活动预定将在9月开展,报名成功后需等待抽签选定学员名单,敬请留意公众号“公益培训报名相关推送。

茶室地址


茶室提供付费制菓课程和茶菓子预定服务



出品 | 东莞日报社融媒编辑部

策划 | 向志清 刘妍静

来源 | 文/金媛媛 、图/金媛媛 受访者提供、视频/官小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东莞   东莞市   小众   茶室   茶点   唐宋   技艺   点心   公益   茶文化   精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