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一碗饭”-福建打造水稻制种强省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王万亩高标准示范基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半个世纪以来,杂交水稻技术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在福建种业的故事中,杂交水稻制种,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明建宁,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每10粒杂交稻种就有一粒出自建宁。

不仅是建宁。近年来,福建省聚焦种源和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发挥气候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打造水稻制种强省。


“五个第一”

福建发展水稻制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巍巍武夷山与戴云山,与河流交错合围,为杂交水稻制种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其之间的土地,以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都可以找到适宜的生产地点和生产季节,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条件最优的地区。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在这片土地上,福建创造了五个全国第一。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告诉记者,一是制种面积产量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46.43万亩,约占全国的30%;水稻种子产量超过9600万公斤。二是单市单县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福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分布在三明、南平、龙岩,其中三明市面积最大已超过28万亩,产量超过5600万公斤,是全国制种面积最大的市。三是制种条件全国最优。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的种子质量全国最优。四是制种企业及组合全国最多。目前,全国水稻种业的头部企业均在福建建立了稳定的制种基地,常年在福建省开展制种的企业超过100家,制种组合超过600个。五是粮食安全贡献大。福建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满足了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5%以上的用种需求,还销往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泰宁县创建了全国首个“出口杂交稻种”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明泰宁朱口镇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三明、南平、龙岩等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全力支持三明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如今,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宁、泰宁、宁化、尤溪获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认定,标志着种业的进一步提档升级。


壮“大”之路

根据今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福建省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

这份成绩的取得,并非“种下去”“长出来”这么简单。其间,是数十年的汗水汇聚,点滴耕耘。

三明建宁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1975年,当时的福建省委农办发文,要求各地组织南繁队伍,赴海南三亚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来自全省各地的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先后来到海南,第一次听到了“恢复系”“不育系”“保持系”等名词;也第一次知道,杂交稻与常规稻不同,不能自留种,需要不断种植亲本,生产种子。

通过学习培训,门外汉变成了能手,带回了制种技术。同时带回的,还有1万多公斤的种子。种子种进福建的土地,却发现并非照搬技术就能收成。经过不断试错与经验总结,我省终于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本土化,为水稻制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杂交水稻制种事业发展的背后,还有科学家们年复一年的“解码”之路。

高温高湿的福建稻区,是稻瘟病高发区。杂交水稻事业刚刚发展起来,就因为稻瘟病频发,遭到重创。许多杂交稻种子被封存,农民重新种回常规稻,杂交稻种植面积锐减。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组织全省水稻育种攻关。作为当时三明地区南繁领导小组组长,谢华安下定决心:“一定要选育出中国自己的抗稻瘟病强恢复系。”

1977年,他开始广泛收集恢复系品种,开展大量杂交试验。1983年,在世界稻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应运而生。由于抗稻瘟,且丰产性好,适应范围广,该品种种植面积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累计推广近10亿亩。

风云五十载,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多年来,继“汕优63”后,在谢华安等科研人员带领下,福建水稻育种团队在超级稻育种、航天育种、优质稻育种、抗稻瘟病不育系选育、两系稻育种、再生稻育种和栽培等方面屡创佳绩,为种业创新与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


从“大”到“强”

“大省”与“强省”,一字之差,却又千差万别。

在制种领域,“北有张掖,南有建宁”。这一说法,彰显了建宁制种在行业里的地位。

然而,还有一种声音,将建宁比作“种子代工厂”“种业富士康”。数据显示,常年在建宁备案生产的种业企业不下70家,但大多都是委托生产种子,育种研发在总部,加工销售在外地。目前,在建宁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仅2家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种。

这是建宁制种产业的“痛点”,也是我省制种产业的“痛点”。

为了改变“种业代工厂”的定位,我省开启了新“稻路”。

“我们正从夯实基地基础设施、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种子产业提档升级。”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说。

近年来,福建持续建设现代制种基地,打造水稻制种强省。

2015年,福建出台支持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的六条措施。优化制种布局,在三明、南平、龙岩等优势区域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编制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发展规划,确立“核心区—重点区—辐射区”三区布局,全省水稻制种产业加快向优势区域集聚。

从2015年起,省级每年安排 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主要用于种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种业创新试点示范、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提升科技水平、院士工作站及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第3个、福建省首个以水稻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同时,福建强化规模推进,推动做稳做大。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推动制种基地县与种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先正达中国、隆平高科等全国水稻种子头部企业全部在福建建立稳定的种子基地,制种面积超3000亩的种业企业有38家,总面积36.1万亩、占全省的77%。

推进制种代理。率先实行持证制种经纪人制度,探索形成“公司+制种经纪人(合作社)+农户+基地”制种发展模式,目前,全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加工的农民合作社达50家、持证制种经纪人156个、专业化制种公司9家,天力种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专业化代制种企业。

早稻母本机插制种示范现场会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做优做强。支持福建农科院、农林大学与制种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开发母本精准印刷播种、母本授粉后适时割除父本等农机农艺配套融合技术,开展制种农民技术培训,整体提升制种产量质量,制种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创新实施“烟后制种”。研发推广烤烟种植和水稻制种茬口衔接集成技术,提高制种生产效率效益,全省烟后制种面积2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42.6%,亩均效益比单纯制种高30%以上。改造提升制种设施装备。全省建成高标准制种田30多万亩、占制种田的80%,大力推广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改造用于烘干种子的烤烟房1万多座、年烘干种子占总产量的70%,布局建设15个区域种子服务站,全省制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强化监督管理,推动环境净化。制定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管若干措施,建宁等制种大县出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制种优势区的市、县(区)全部建立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站,配齐配强种业监管执法队伍。加强种业公司生产经营资质审查审核,及时对违规及不规范生产的种业公司和经纪人实施重点监控、通报警示;开展种子质量认证试点,2022年试点水稻品种2个,制种面积3000多亩,推动“好品种”转化为“好种子”。深入开展种业执法监管三年行动,定期不定期开展种子生产督查检查,全覆盖开展转基因检测,组织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种子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种子市场。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小小一粒种,关乎千万家。新时代新征程上,福建人将继续助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福建   水稻   建宁   南平   稻瘟病   建宁县   稻种   福建省   中国   全省   种子   面积   基地   全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