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现在咋样了?”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清朝已不存在了!

这个村子的居民度过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长达120多年之久。他们不仅未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在遇到中国人时,还问出了“大清怎么样了”这样的疑问。这个村子究竟隐藏在何处?他们为何要过上这种生活?又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呢?

实际上,这个村子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村民们被迫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名为王国杰的学生由于其勤奋学习的态度,获得了一次前往苏联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

在他在苏联学习的了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在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一个名为东干族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惯,与中国的某些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换成其他人来看这个事件,可能只会付之一笑。但是,王国杰与众不同,作为研究苏联文化的专家,同时又具有中国人的身份,他立刻对这个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1990年的夏天,王国杰利用暑假的时间,从欧洲的圣彼得堡乘坐火车,穿越数千公里的距离,来到了哈萨克斯坦,希望一睹这个与中国人生活习惯极其相似的东干族的风采。他想要深入了解这个神秘的民族,探究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在旅途中,他做了许多假设,猜测东干族是否与中国有某种渊源,苏联人口中的生活作风是否与中国相似,这种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随着深入思考,他乘坐火车抵达哈萨克斯坦,并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找到了一个名为“营盘村”的东干族村庄。

在抵达营盘村后,王国杰的目光被周围大片大片的耕地所吸引。看着这片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景象,他突然产生了回到老家的感觉。

他没有多余的思考,便向田边的一位正在劳作的老人走去。他凭借着为了前往苏联留学,费尽千辛万苦才学会的俄语,开始与老人交谈起来。

在听到王国杰的话后,那个老汉停下手中的工作,看了看王国杰,然后用流利的俄语回答说他是东干族的人。王国杰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于是告诉老人他来自中国,因为听说东干族的生活方式与中国非常相似,因此对这里非常好奇。

在得知王国杰的回答后,那位东干族老人瞪大了眼睛,以流利的中国陕西方言惊奇地问道:“你是从中国来的?现在大清帝国怎么样了?左宗棠应该已经去世了吧?”这一连串的问题让王国杰瞠目结舌,他从未想过这个传说中与中国文化极其相似的民族,竟然有人能说中文,甚至还了解晚清名将左宗棠。

他很惊讶,清朝已经灭亡了几十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已去世二十多年,左宗棠更是在一百年前就已作古,老人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难道这个东干族像《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与世隔绝已生活了100多年?


在谈话中,王国杰面对这位东干族的老农,他忍不住好奇,想知道为什么老农会说陕西话,而且对于清朝的灭亡和左宗棠的逝世一无所知。于是,他耐着性子向老农解释了清朝的灭亡和左宗棠的逝世,以及新中国的建立。

听完这些后,老汉叹了口气,感慨道变化真大,他小时候经常听自己的爷爷讲述曾经的事情,没想到现在清朝已经成为了过去。

王国杰对老农的感慨感到好奇,不禁询问对方为什么会说陕西话,而且还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尤其是为什么会对左宗棠的事情特别在乎。老农解释说他是从祖先那里传承了陕西话,而且他也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然而,他对左宗棠非常感兴趣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农民领袖,与左宗棠有过接触。


直到对方流露出疑惑之后,老人向王国杰详细讲述了关于他们这个名为东干族的人群过去的历史。

在清朝晚期,由于中国被众多列强视为易攻且能获得财富的靶子,清政府频繁遭受外来侵略。

由于无力抵抗外敌,清朝在每次战争失败后都会签署许多丧失国家尊严的条约,其中包括向列强支付巨额赔款。由于清政府不愿自行承担这笔费用,他们将这部分财务转嫁到了平民百姓的身上。

在清政府的暴政下,各地的百姓生活沉重,无法忍受。因此,他们开始纷纷起义,反抗政府的压迫。除了最著名的太平天国之外,还有一场被称为“陕甘宁回乱”的起义。

当时,陕甘宁地区的回族人民,因对清政府的残暴统治感到不满,决定拿起武器反抗。清政府派遣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来平定这场叛乱。

虽然清政府的大军在面对列强时常常因全方位落后而处于劣势,但当面对未经训练、武器简陋的起义军时,他们依然展现出了强大且正规的军队力量。

不久,这场叛乱被左宗棠平定,这在左宗棠的晋升之路上留下了重要的“功绩”。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那些被镇压的叛乱分子开始向西逃窜,最终到达了哈萨克斯坦。

当他们发现这里已不再是中国的领土时,才停下脚步,选择在这里定居,而营盘村这个名称则是那些叛乱者留下的遗产。

虽然他们最初因为语言障碍无法与当地居民交流,但他们的生活却一直是自给自足的。直到老汉这一代,他们才勉强学会了两句当地人使用的语言,这标志着他开始与外界接触。

他们东干族的名字,也是因为在慢慢学习当地语言的时候自称为东边来的人,被当地人听成了东干人。

在听完老汉讲述关于东干族的往事之后,王国杰才发现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他好奇地问道:“既然你们仍然会说陕西话,那么应该也会写中文吧?”

然而,老汉听后却无奈地摇了摇头,原来当初那些起义军成员大多都是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虽然也有一些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参与了起义,但数量极少,并没有跟随他们来到这个地方。

虽然如此,他们仍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既然他们已经遗忘了自己的原始文字,那么他们决定去学习当地人的文字。


经过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地创建了一种独特的且专属于东干族的字母体系。这也使得东干语成为世界上唯一一种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语言。

因为虽然这些东干人离开故土只有短短一百多年,但他们的口音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与当今陕西的口音相似,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在迁移和定居的过程中,他们还吸收了一些其他语言中的词汇,这导致了一种类似于民族方言的新语言的形成,尽管这一百多年的时间还很短暂。

虽然东干族在语言上与当地人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生活习惯上却更类似于清朝时期的中国人的风格。

在东干族中,人们称呼一国的最高领导人时,仍然使用汉语中的“皇帝”一词。此外,他们在称呼政府部门或公安局时,也将其称为“衙门”和“朝廷”。

这或许是东干族认为清朝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即使对于苏联领导人,他们仍然使用“皇帝”这一称呼。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认为清朝仍然存在。对于东干族来说,即使是苏联领导人,仍然被称为皇帝。

此外,东干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像百年前一样,将商店称为“铺子”,将学校称为“学堂”。这些术语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用。然而,他们将签字称为“画押”,则有点类似于古装剧的用语。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感,因此他们一开始就寻求回到中国的途径,基本不会考虑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

甚至在婚姻方面,他们依然遵循着清朝时期中国的传统,遵循“六礼”的程序,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几个月的流程,才能正式成为夫妻。

然而,尽管他们仍然保留着不与外族人通婚的习俗,但对于现在的东干族来说,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他们的“故土”。他们非常欢迎中国的朋友来到他们那里游玩,喜欢中国人给他们村子起的“陕西村”这个外号,但已经没有再回到中国的想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清朝   老农   哈萨克斯坦   苏联   营盘   陕西   老汉   当地人   村子   中国   清政府   老人   中国人   民族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