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滚滚,8月4~6号大范围强降雨来袭,特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今年汛期以来,我国南方持续多雨。6月以来,华南、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西部、东北地区相继出现强降雨集中期,降雨落区重叠、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强,导致部分地区重复受灾1。其中,6月2日至9日,华南出现该地区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广东中部及珠江口以东沿海、广西东北部累计雨量250~600毫米,广西桂林、广东惠州局地超过700毫米;广东省清远市的最大小时雨量(122毫米)、3小时雨量 (251毫米)、6小时雨量(307毫米)均超过当地历史极值2。

7月底至8月初,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北抬,使得西南季风和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同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与之相遇,形成了多个低涡和切变线等不稳定天气系统3。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8月4日至6日的新一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报,8月4日至6日,江南、华南等地有大到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区)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其中贵州中部和东南部、湖南中部和东部、江西中部和东部、福建中部和北部沿海、广东中部和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20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水量30~60毫米)、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据实况统计,8月4日8时至5日6时,重庆、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广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其中广西桂林局地出现特大暴雨;8月5日8时至6日6时,贵州中部和东南部、湖南中部和东部、江西中部和东部、福建中北部沿海及内陆局地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8月6日8时至7日6时,贵州中东部沿线及其以北局地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本次强降雨过程与今年6月2日至9日的华南强降雨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两次过程的影响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较大,都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北方冷空气的活动有关。不同的是,本次过程的降雨中心偏西,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江西等地,而6月份的过程的降雨中心偏东,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等地。另外,本次过程的降雨量相对较小,没有出现超过800毫米的极端降雨,而6月份的过程有多个地区出现超过800毫米甚至1000毫米的极端降雨。

本次强降雨过程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8月7日12时,本次强降雨过程共造成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6省(区)32市(州)106个县(市、区)153.9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00余间房屋倒塌,2.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4亿元。

面对灾情,人们纷纷表示关心和支持,并积极参与救援和防范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次强降雨过程,周密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并提供定制化专项服务;水利部门加强水库调度和河道清淤;应急管理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和救援力量;交通部门及时恢复中断道路和桥梁;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同时,各地群众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自我防护和避险转移,互相帮助,共克时艰。

本次强降雨过程虽然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但也展现了我国防汛抗灾的能力和水平。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相比,我国防汛抗灾体系更加完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高效协调,气象预报预警更加精准及时,群众自救互救意识更加强烈。这些都为我国应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本次强降雨过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启示和警示。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探索适应性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暴雨   地区   华南   雨量   贵州   广西   江西   湖南   福建   广东   中国   强度   过程   小时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