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为何能够列为北影教材,电影拍摄背后幕后故事

#娱评大赏#

1981年2月,电影《南昌起义》正式送审。头发花白的中国电影节协会主席夏衍拄着手杖走进放映厅,在审看电影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拉着导演汤晓丹的手动情说:“姜还是老的辣!”电影局和文化部陪同审看的领导一致给出意见“不补戏,通过”。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评价,甚至被列为北影教材电影供大学生观摩呢?今天,白羽就带大家回忆一下。

一、重大历史人物

看过“老三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老电影的人都知道,在这些电影中的领导人一般都以“首长”代替,即使像《南征北战》、《红日》这种重大历史体裁电影,也以“师长”“军长”进行代称。

到了1980年,银幕上已经允许表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并且可以对特定时代下的敌方领导人物也有所展现。

那么,如何理清重大革命事件与塑造领袖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何能够驾驭出场人物众多而主次分明,头绪繁杂而不凌乱;

如何能够描绘宏大历史场面而绝不空泛,展现历史气魄伟岸;

如何能够使艺术虚构历史人物以点带面,艺术结合生动再现。

这一切不但需要对历史资料熟悉掌握,还要将大事件与小场景有机结合,有举重若轻地让历史和生活如实再现的效果。

为了拍好这一重大题材,上级领导决定将任务交给了曾经拍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等重大军事题材影片,并且具有军事指识指挥过千军万马拍摄大场面经验的导演汤晓丹手中。

1980年5月,已经年逾古稀的汤晓丹接到了上影厂要求他拍摄《南昌起义》的正式决定。他随即就找来了相关资料开始仔细阅读,并与编剧李洪辛等主创人员碰面,就如何拍好这一重大题材影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拍摄中,汤晓丹要求在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表现起义过程、刻画人物形象时,必须符合历史。比如,1927年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武汉到南昌举行起义,不得不化妆成老中医出行的情节,就是在江西星子县拍摄外景时,从当地一本记载当年苏区资料中找到的依据。

二、制造银幕经典

《南昌起义》中除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之外,还云集了众多的风云人物。太多的演员为了能够演自己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恨不得毛遂自荐。其中,22大明星赵丹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在银幕上扮演周恩来。

经过再三考虑,汤晓丹决定启用年轻的新演员。导演的要求就是先要求形似,再通过排练指导,使演员进入神似。让观众看一眼就觉得,他就是当年的周恩来、朱德、贺龙。

于是,副导演沈沦等人拿着伟人年轻时的照片,奔赴全国各大话剧团挑选演员。经过多方努力和全国各地的征调和试镜,最终确定了演员阵容。

周恩来的扮演者孔祥玉来自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贺龙由沈阳部队空政话剧团的高长利扮演,

来自成都市话剧团的刘怀正饰演朱德,

上影厂青年演员王定华扮演了叶挺,

刘伯承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导演、配音演员孙渝烽扮演。

多年后,已经耄耋之年的孙渝烽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对汤导说:1927年的刘帅还年轻,我可有点谢顶了。

汤导笑了,他摸摸自己的额头,我也谢顶了。

在拍摄《南昌起义》之前,孔祥玉年仅32岁,跟电影中29岁的周恩来年龄很接近。彼时,孔祥玉只有表演话剧的经验,还从未拍过电影。

《南昌起义》在送审是,曾经在黄浦军校见过周恩来的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大为惊叹,简直是太像了。后来,邓颖超看过《南昌起义》之后,也孔祥玉塑造的周恩来赞不绝口。

此后,孔祥玉相继在《走出西柏坡》、《中国命运的决战》、《任弼时》、《张学良》等影视剧中多次扮演周恩来。在《南昌起义》中的青年周恩来可以说是最成功、最有魅力的银幕经典形象。

三、重大历史题材

演员到位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了。1980年9月19日,电影《南昌起义》外景拍摄正式开机。

摄制组从江西大旅社旧址到贺龙指挥部,

百花洲到状元桥,从胜利路到水观音亭,

从朱德军官教导团与花园角2号旧居到叶挺指挥部。

凡是当年起义军战斗过的地方,全部留下了摄制组为忠实再现历史、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创作追求而洒下的辛勤汗水与闪光足迹。

在电影开篇,对待蒋介石的说客李仲毫不留情,贺龙说道:“流年不利,人家抬头见喜,我出门碰鬼!有的不愿意跟我干,有的要拖我下水!”

电影中贺龙生动的语言描写,指桑骂槐中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拒绝蒋介石的拉拢,立刻将观众拉进当年的峥嵘岁月。

在影片中,贺龙与周恩来相见,二人彻夜长谈,更加坚定了贺龙加入共产党武装革命的信念。

周恩来和朱德回忆当年巴黎公社时,借物言志,运用马蹄莲这一花卉的花语来表达对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这种艺术的巧妙构思传递出共产党人崇高而伟大的革命理想,清雅的花卉更是共产党人纯洁伟大的人生写照。

在描写中间方陈独秀、张国焘这样的人物形象时,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刻划的入木三分,面对复杂而残酷的革命形势,陈独秀一味的抱有幻想,希望能够联合张发奎来搞武装革命。

过低的估计了共产党人的力量,对共产主义事业缺乏足够的信心。而张国煮先是支持武装暴动,而后又惧怕革命的失败,犹豫不决,表现了一个面对重压之下,不堪承受,患得患失,动摇了革命初衷的软弱文人形象。

在对敌方高层领导人物汪精卫、张发奎等人物形象描写中,集中笔墨表现出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疯狂镇压工农队伍,操纵时局逆大时代前行的丑恶嘴脸。

对国民党高层人物张发奎的描写,在他一个人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错综复杂的党派内部多种力量的矛盾。

他大打暧昧牌,先是对汪国民政府提拔的不满,而后又表现出与中共右倾队伍陈独秀的暧昧,骑墙居中、制造假象,笼络叶挺、贺龙的队伍。

其本质意图是害怕失去军队指挥权,活脱脱揭示出一个新军阀、假革命的军棍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电影《南昌起义》1981年上映后,因其真实、准确、艺术地再现了反映了伟大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表现了我方高级领导人充满革命主义崇高信仰,面对国民党肆意破坏工农运动及屠杀共产党的人的危急时刻,从容果断、信念坚定的建立武装政权的决心与行动。

由于《南昌起义》的大获成功,一大批反映党史、军史、国史的影片相继出现,

从《秋收起义》到《长征》,

从《西安事变》到《重庆谈判》,

从《大决战》到《开国大典》

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几乎都借鉴了《南昌起义》的成功经验。

2004年,95岁高龄的汤晓丹在13届金鸡百花奖上荣获“中国电影终生成就奖”,成为我国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南昌起义   文化部   指挥部   周恩来   话剧团   北影   共产党人   电影   历史人物   银幕   幕后   题材   导演   当年   演员   教材   艺术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