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玩脱了!美方插手韩国芯片,销量暴跌,三星市场陷入窘境

#暑期创作大赛#

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仿效美国生产技术,实现商业化生产集成电路,使日本逐渐取代美国成为半导体技术发源地。以东芝、日立、三菱电机等日系半导体产业,在70-80年代高速发展,并向韩国扩散,推动亚洲四小龙成为新的半导体产业。进入21世纪,中国凭借庞大市场需求、支持和技术进步,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光刻机和芯片制造企业开始与欧美日企形成直接竞争。


每一次转移,都能令当地半导体业迅猛崛起。第三次东归中土,美国自然难掩惶恐,极力干涉阻挠之举,终使本国业界雪上加霜。外强中干,殊非上策,产业转移乃市场配置的必然结果。


中国庞大需求如虹,尽管2022年较前有所下滑,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这无边无际的蓝海市场,自然吸引各路企业竞相分一杯羹。然则在美国层出不穷的新规下,外资企业堪如履薄冰。

三星,这位当年风头无两的科技巨头,如今似乎陷入了绝境。

作为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生产商,三星电子的利润近70%来自芯片业务。但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利润更是暴跌了92%。


分析认为,这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窘境脱不了干系。作为其命脉存储芯片业务的衰退,源于多重因素交织......

一是全球芯片供给失衡,三星面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困境;

二是中国企业崛起,据统计2021年中国内存芯片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约20%,其中长江存储是全球第五大NAND Flash供应商。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对三星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三星核心技术创新乏力,研发投入不足,失去了技术优势;

四是在商业模式上,三星需要调整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

五是美国的种种制裁措施,增加了三星的经营风险。

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独占鳌头”,市场占有率也是一时风光。然而行业变局不容忽视,三星也难逃市场颓势的侵袭。


面对存储芯片市场疲软和产能过剩, 三星采取主动削减产能措施以平衡供需关系, 但这种做法存在风险, 可能会导致其失去部分市场占有率, 这对其存储芯片领域龙头地位形成威胁。更关键的是,三星的产能过剩反映出其核心技术创新乏力,面对中国企业等新竞争对手的冲击,三星的技术优势已不如以往。


就像一个考试一直有优势的学生,当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时,如果其学习方法不能及时适应,很可能会被其他学生超越。三星当前面临的情况有点类似。

数年来,三星依托广袤市场,稳居芯片制造之冠。其年收益达数千亿规模。然则在美国限芯令后,三星遂与台积电等业者站队一方。

本意是讨好美国,争取获得数百亿补贴,建厂美国。岂料,内存芯片产能过剩,对华出口缩水三成;美国承诺给予补贴,但至今没有兑现。


反观前期,三星六成以上芯片销往中国,峰值年销售额超过两千亿。据韩联社报道,加入短短四月,三星芯片库存激增四成,最新季报显示,营收骤减近一万亿韩元,单季亏损达七千亿,暴跌一半不止。

此外,台积电计划降低三芯片产品定价,也增加三星竞争压力。论及技术,台积电无论产能或工艺均占优势。先前定价过高,可能让三星瞥见一线生机,但降价后局势再次对三星不利。在价格、良率、产能等方面处劣势,三星是否还能争取订单堪令人疑虑。


诸多问题摆在三星面前,3nm产品因缺乏订单支撑,投入巨资建设的产线难以发挥效用。台积电一举降价,使三星难以回收高额投资。除非自行生产芯片填补订单空缺,否则3nm业务恐怕难有盈利。

更为严重的是,在三星强项存储芯片领域,国内企业不懈追赶,已对其市场形成冲击。尤其长江存储,已建成新工厂并投产,其技术水平正在迅速接近头部企业。

据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存芯片需求同比下降近1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需求持续减弱。事实上,2022年上半年中国存储芯片企业新增产能达到两倍。


与此同时,自去年下半年始,全球芯片供给过剩,存储芯片尤为严重。据报道三星3月份的存储芯片库存总价值已经超过1000亿。这一庞大的库存积压给三星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为了销售出库存,三星不得不大幅降低存储芯片的促销。

其次,国际电子消费市场严冬侵袭,芯片需求急剧下降,存储芯片企业当仁不让地首当其冲。作为龙头老大,三星自是影响大。且我国企业如长江存储紧跟其后,产品价格优势明显,质量赢得国际认可。“物美价廉”已成卖点。尤其在美国不断制裁下,我国企业日益取代美国企业,成为优选。这也促使我国采取应对措施,如审查美光并购案。


然而突如其来的全球芯片供过于求,也与美国向中国出口芯片的政策不无关系。美国于2022年10月份发布的新规定,大幅收紧了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和芯片的审批。这直接导致中国企业无法获取关键设备和芯片,大量订单流向其他地区。其中存储芯片占全球芯片产量三分之一,受冲击尤为严重,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三星等企业获利骤减。

加之三星技术创新乏力、研发进展缓慢。据统计,2021年三星半导体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13.4%,而同期中芯国际的研发支出高达27.5%。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三星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腐蚀。


总体而言,三星沦落至此,可以说是自食其果。其不仅选择错误道路,更抛弃了企业的立身之本。对任何科技企业而言,坚持技术创新是生存之基,竞争的本质在于技术力量较量。没有技术支撑,又何来客户?无客户何来业绩?


然而“回头”亦已迟了。巨资厂房投入已到位,美国仍抓住三星等企业要害。

随着美方一系列骚操作的执行,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逆向发展”。不仅三星电子Q1利润下滑92%,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的业绩也出现负面影响。


如此一来,真的不知道世界半导体的发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轨。

各大企业的损失究竟将如何弥补,也令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三星第一季度利润暴跌92%,难以弥补,实则祸起萧墙。作为依靠技术优势发展的企业,应当信心自强,依靠实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非仅仅跟随他国意志行事。

多年历练表明,美国曾不知坑害过多少外国企业,此时仍追随其步伐者,只能自食苦果。

尽管台积电、三星拒绝补贴,对美国也无损。即使无从取得两企业机密,美国仍不会放弃。英特尔已于台积电之侧立厂,其中的猫腻皆知。


综上,三星做出赴美投资的决定之时,结局已定。不论是否清醒省察,美国之目的已达。此番博弈,败绩已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三星   芯片   美方   窘境   销量   韩国   中国企业   美国   产能   技术创新   半导体   中国   全球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