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不容易真看懂的影片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投名状》在新历史主义语境下,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艺术化再现,揭示了影片的悲剧意义。虽然影片淡化了历史背景,但也可看出是19世纪中叶太平军起义时期,各地都动荡不安。影片叙述的是兄弟三人之间纳投名状、报效朝廷,却最终在权势面前反目成仇的故事。通过对影片的悲剧意味进行分析,可以使人物更富有感性色彩,读者也可以更接近尘封的历史,对“真实”感同身受,增进对困境中人性的了解,这是本文要展现的深层意义。

封建战争年代女性的爱情悲剧

在这部主要刻画兄弟情的战争片中,陈可辛导演巧妙地运用莲生这个女性角色来服务主线剧情,润色了整部电影的光彩。莲生不同于那些逆来顺受的封建女性,她读过书,有文化,想要反抗自己必然的宿命。但是她的失败在于她始终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男人们的身上。她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开始她以为赵二虎是依托,后来她发现不是,她对赵二虎更多的是依赖而非爱情;在一次离家出走后,她邂逅了庞青云,便深深地爱上了他。

从小训练一些漂亮的小女孩,教其琴棋书画,长大后便卖给富人做妾。其实这是一种异样的人口贩卖,是一种逼良为娼的恶习。从小就面临着自己逃脱不了的宿命,未来的生活只能听天由命。在这种黑暗的封建社会,普通女性被牢牢地锁在了由封建礼教和礼仪名节打造的锁链上,动弹不得。

莲生的爱情悲剧在于她想要的生活和想爱的人之间是脱钩的,在她的爱情生活中,先后出现了两个男人。据影片中莲生自己口述:在她15岁那年,刚要被卖出去的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把她给抢回来了,这个朋友还为此杀了人,最后带着莲生一起去做了匪。

但她厌倦了跟随二虎,经常多次跑出家门,在最后一次中邂逅了她心仪的男人,这个男人便是庞青云。她认定了这才是配得上她的男人,有野心并且武艺高强;但由于二虎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没有办法抛弃二虎,内心深处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最后被三弟姜武阳当成是影响兄弟情谊的阻碍,生命也随之凋谢。

三兄弟间的性格悲剧

庞青云:“利”字当头的实用主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庞青云的野心一直都很大,他想做大事。他的野心不仅仅在于夺城掠地,他的野心在朝廷,在于权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庞青云可以毫不留情地除掉一切阻碍,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他把自己的最终目标称之为让百姓吃饱穿暖,人民安居乐业。

庞青云的格局一开始就比他的兄弟二人赵二虎、姜武阳大得多,在乱世中,庞青云毫无疑问是逐权善变的,正是这种灵活性,让他步步高升。比如,“苏州杀人、南京活人”,为了稳固攻下的苏州,庞青云不顾赵二虎的反对,下令杀降,而在南京,则不这么做,因为太平军已经被消灭了。这是很灵活的军事政策,也正是这种残忍无情、只为目标的性格让庞青云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

随着权势在握,庞青云也变得愈发丧失自我。在官场老油条的挑拨下,在朝廷的暗示中,他选择自断臂膀——牺牲自己的结拜兄弟。野心与欲望充斥了他的身体,可是当他不惜践踏兄弟的尸体,铺在自己成为两江总督的道路上时,却也离死期不远了。最后在朝廷的黑枪,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下,庞青云成了牺牲品。

赵二虎:“信义”当头的理想派。赵二虎就是典型的草莽英雄性格,讲求的就是“义”和“信”。当庞青云初投赵二虎的时候,赵二虎就对他说:“天大地大没有兄弟情大”,二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三人纳了投名状,认庞青云做大哥。舒城之战时,庞青云亲自上阵杀敌,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赵二虎兄弟二人看到大哥有难,立马过来救援,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如此坦荡,说明赵二虎是真心诚意地认庞青云做大哥,视兄弟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

赵二虎与庞青云二人的分歧点是苏州战役,赵二虎独自一人入苏州城与苏州城首领黄文金达成了约定,黄文金以死换取了赵二虎的承诺:即开城投降后放归降士兵回家务农。但在太平军开城投降后,这个承诺便被庞青云否决。由于太平军士兵拒绝收编,庞青云决定杀死俘虏以绝后患,赵二虎则坚决反对,而后二虎被打晕,庞青云下令放箭。从这里开始,兄弟二人的分歧便越来越大,矛盾也逐渐凸显。

最终,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城外江浦镇,赵二虎中数箭身亡。临死还喊了一句大哥,让人感叹痛惜。

姜武阳:简单主义者,性情纯真,他是一个极端重视兄弟情谊的人,将投名状视为最高准则。姜午阳讲义气,所以他常常夹在大哥和二哥的冲突间痛苦不已,并且后来他发现了大哥与二嫂之间的奸情,更是不知如何处理。或许也正是因为姜午阳单纯、简单,所以他才成为了投名状的最终执行者。

兄弟三人立下投名状的誓言便是:“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在影片的后面,姜午阳发现了莲生和大哥的奸情,在他心中莲生已经违反了投名状的这条规定,所以在大哥要杀二哥时,他简单地以为二嫂是影响兄弟情谊的障碍,于是便杀害了莲生。全片最后,姜午阳终于明白了庞青云的野心,知道自己和二哥只是庞青云权势之路上的垫脚石。但他必须践行兄弟三人立下投名状时的约定,所以他在庞青云就任两江总督的典礼上,半途行刺了庞青云。

故事的最后,姜武阳在表面上行刺成功了庞青云,两个月后被凌迟处死。

封建战争时期赤裸裸的人性悲剧

《投名状》故事的历史背景来源于太平天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是极为惨烈的。这部影片就直接表现了战争的惨烈——白骨蔽野,血流成河,让观众也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战争是冷血无情的杀戮机器,它造成了土地抛荒、食物短缺,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并处于死亡、贫困和恐惧的边缘。战火连天的年代,掠夺财物就是生存最本真的需求,影片中充满野蛮和暴力的“抢钱、抢粮、抢娘们”的口号非常震撼人心。

在战争年代,生存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更为重要,它意味着掠夺。影片就是以“粮食无收”作为开头,赵二虎与姜武阳为首的土匪为了生存,竟然抢了太平军的粮食;而到了晚上,村子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便是魁字营的清军,毫不留情地抢夺了土匪们抢来的粮食,之后扬长而去。

影片中凸显了正规清军的无耻行径,他们连土匪都抢,更遑论是普通老百姓了,在那种民不聊生的年代,名为官军,则实为“官贼”。所以,庞青云劝赵二虎他们投奔清军,目的不是为国征战,目的是:“投了军有军饷,有了军饷,就可以买粮食养家糊口;投了军有枪炮,有了枪炮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这是一种很现实的生存策略。

在封建战争时期,普通百姓为的就仅仅是“活着”,可他们为了这个却要全力拼搏。饥饿、瘟疫、赋税、土匪等等,都会让一家老少流离失所,让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就连壮力都难以为继,更遑论是妇孺老幼了。

电影中苏州围城一节,庞青云的山字营士兵围了九个月的城,士兵们饿得都产生了幻想。而最残酷、最令人深思、最触及人性底蕴的也正是“苏州杀降”。赵二虎已劝降成功,但庞青云无视赵对降兵的承诺,坚信“兵不厌诈”乃战场上的哲学,战争没有信用,只有杀戮。他对赵二虎说:“我们的粮食只有十天,还要留着打南京,你却要我分一半给这些士兵,还要分一半给城里的百姓”“这四千人不接受招降,留着便是隐患,他们拿了枪就是士兵,我不能留;兵不厌诈,这是战争!”这场争论本无对错可言,无论是庞青云还是赵二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理由,但苦难的无非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百姓。

这部电影还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深层的就是利益关系,是相互利用,哪怕是兄弟情谊在这种权利面前也会破碎瓦解。庞青云利用赵二虎、姜武阳兄弟二人的家底做东山再起的本钱,朝廷的陈大人则利用庞青云作为自己征战的工具。陈大人、狄大人、姜大人之间也是相互利用、相互制衡,但他们三人都是官场的老油条,深谙“为官之道”。

这部电影中的诸多人物,都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界定,导演不想表现个性分明的纸上人物,他想塑造鲜血淋漓的现实,而现实,往往是残酷无情的。这些人物无疑都被锁在了传统的文化中,锁在了黑暗阴沉的社会,他们挣扎着也只是徒劳无功。在这种封建战争时期,人性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黑暗无情的社会也只会产生极度扭曲与异化的人性,这是很悲哀的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太平军   开城   影片   苏州   土匪   朝廷   野心   封建   士兵   粮食   悲剧   大哥   人性   兄弟   战争   电影   陈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